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新疆伊犁的律师,找新疆伊犁的律师事务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1 04:08:59

“请张宏斌书记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挂牌”随着主持人洪亮又激动的声音,伊犁州司法局在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斯拉木于孜村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成立了,伊犁州司法局的8名驻村工作队员长舒了一口气,难掩内心的喜悦。

法律服务“最初的梦想”有了

在驻村伊始,入户走访的那段时间,村里的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矛盾、财产划分、经济纠纷等一个个困难诉求被记录下来:买奴那木·木沙力木与丈夫离婚后,前夫一直不愿支付抚养费,一拖就是三年。眼看孩子要上大学了,无望的她提起这件事眼泪就停不下来;村民阿布都热扎提·培达去年9月打工盖房子,劳务收入7800元却只拿到了3000元,包工头是同村的哈力木拉提·阿不来提,俩人彼此成了“仇人”;伊布拉音·阿布都热合曼老人有八个子女,想百年之后把房子留给一直照顾自己的小儿子,其他子女同意,但其妻子(续弦)不同意,争吵不断;奴尔买买提·吐尔逊十年前车祸右腿致残,丧失劳动力,因为不懂法律知识,当年肇事司机赔偿了几千元就草草了事,目前生活十分困难……

赞!“法律服务直通车”开到村民家门口啦

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困难诉求

这么多困难诉求一直得不到解决,根源在于村民们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我们是司法局的干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不正是我们的职能和专长吗?既然来驻村就要对这里的老百姓负责。”看着村民的困苦和无奈,工作队员们深感痛心,在村里建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想法,在工作队员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通了

为了让“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计划早日落地,工作队分工协作,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将提供法律服务咨询、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室的主要职能,地点设在村委会的调解室,确定了律师每周坐班1次,每月开展法制宣讲1次的工作模式。

工作队的提议得到了后盾单位州司法局的大力支持,很快协调确定了新疆边塞律师事务所、卡毕力律师事务所作为定点法律服务单位,并安排州律师协会副会长和1名常务理事负责具体工作。考虑到法律服务专业性强,群众可能听不明白,还特意选派了专业的律师和1名精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汉语的律师助手担任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专职法律顾问。

赞!“法律服务直通车”开到村民家门口啦赞!“法律服务直通车”开到村民家门口啦

律师为村民解决困难诉求

4月25日对于斯拉木于孜村村民来说是特殊的一天。“我们村有自己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了!”国旗下,随着第一书记张宏斌铿锵有力的话音落下,法律服务“直通车”正式开启了。而买奴那木·木沙力木则是第一位“顾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告诉我把前夫的12亩地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到我名下这个办法,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生活下去,谢谢谢谢……”困扰了买奴那木三年的难题迎刃而解,喜极而泣的她哽咽地说道。

法律服务“延伸的触角”长了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开业”以来,咨询服务不断。“阿布都热扎提·培达,你这个问题不是劳动关系,是雇主雇工关系。可以双方调解,协商解决。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你可以向伊宁县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丫头,你爸爸把房子留给他小儿子的事情,根据《继承法》对遗产的相关规定,有两种继承方式,一个是生前立下符合法律条件的遗书,并进行公证,另一个就是按照法律规定顺序继承,第一顺序是夫妻和子女,要将遗产分成九份,一人一份。”“奴尔买买提·吐尔逊,你车祸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过了法律追诉期了,你现在能做的是去鉴定伤残等级,申请享受民政救助或社保上的相关惠民政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工作室已经接待了51名群众,成功为村民解答处理了64条法律问题。

一件件遗留的难题陆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但这只是公共法律服务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除了个别解答,更要让干部和广大群众树立起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工作队决定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职能,注重开展法治宣传,既为基层培养法治宣讲员,又能逐步提高村民学法、懂法、用法意识。

赞!“法律服务直通车”开到村民家门口啦

①律师给全村妇女讲解《婚烟法》

赞!“法律服务直通车”开到村民家门口啦

②州司法局干部进行爱心宣讲

村里每周一次的农牧民夜校宣讲增加到每周一、周三、周六三次,邀请了州司法局领导干部、律师协会业务骨干、律师事务所律师等,就《合同法》《继承法》《婚姻法》中最新修订条例以及村民关心的婚姻、个人财产纠纷等当前农村法律热点问题和知识短板开展法治宣讲,目前已开展了12场次,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在每周一国旗下宣讲中,请村民结合自身收益讲国家政策、法律常识、法律小故事内容;组织“宣讲达人”“妇女代表”深入庭院,开展法律服务“微宣讲”;驻村干部走访入户、各级干部下沉住户时面对面宣讲,并鼓励他们有问题就去工作室“问路”,将法律公共服务渗透在驻村工作的各个环节。

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故事大王”的伊犁州律师协会副会长、新疆卡毕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托合塔逊·艾拜,“以案说法”式的释法宣讲已深入人心,每周夜校开展法治宣讲时,村民都早早到活动室抢占位置。“现在每次宣讲我都会准时来到村委会,听了律师们的宣讲,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活得越来越明白了。”村民胡西旦木·亚尔买买提说。

“村民们太渴望法律知识了,升国旗时大喇叭一广播我们要来了,晚上几百号村民早早的就坐满了活动室,来的晚没有位置都站在后面或挤在门口,讲座结束了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夜里一点多了还拉着我们律师的手不让走,我们一定要将公共法律服务在这里做好做长。”新疆边塞律师事务所主任余川感慨地说。

如今,村委会、工作队俨然成了“大家长”,村民有什么事都主动向村里报备问询。村里修自来水渠时包工头从村里招工,十几个村民报名后主动向工作室咨询,和施工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好了,工作队员们法律服务的脚步更加坚定了。(州司法局驻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斯拉木于孜村工作队 杨洪柏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