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贷款逾期

有凭证逾期还能过青铜贷吗,古代调兵虎符,为何无人仿造成功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小洋总 贷款逾期 时间:2022-11-15 11:19:08

虎年春节前夕,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瑞虎佑安”2022新春展上,西汉堂阳侯虎符备受关注。这枚虎符手掌大小,背面文字清晰,保存完好。

堂阳侯虎符 图源:中央电视台

可以调动千军万马的虎符常与战争胜败甚至国家兴衰联系紧密,你肯定也听过不少虎符被窃事件。不过,为什么从没听说过伪造虎符的事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虎符的神秘往事。

调兵信物,千年演变


说到虎符,就绕不过“窃符救赵”这一经典案例。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赵国国都邯郸被强秦所围,赵王向魏国求救。魏王先派老将晋鄙带兵十万相救,后接到秦国的威胁国书,只得按兵不动。

素有义名的魏相国信陵君魏无忌决定救赵。在门客的谋划下,他用旧情打动魏王王妃如姬,盗出魏王寝宫的半块虎符,前往军营调兵。

晋鄙虽对合虎符,验证无误,也知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但未见魏王调兵令,面露疑色。信陵君让甲士击杀晋鄙,用虎符调动军队,解了邯郸之围。这便是“窃符救赵”的典故。

很显然,没有那半块虎符,信陵君无法解得邯郸之围,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也可能提前。

窃符救赵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虎符是兵符的一种,是古代传达君王诏令、征调军队等的凭证。虎符最早出现于东周,秦朝时得以完备,因其形状像虎而得名。春秋战国时的虎符像奔跑的猛虎,上面有篆书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符通常为君王所持,左半符将帅所持。

调兵时,使臣将右半符与将帅的左半符相合,再配以诏书、节等信物,方可调动军队。战事结束后,使臣将右半符送还给君王。两半符完全吻合,就叫做“符合”,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历史上,以虎符为主的兵符从材质到形状都发生着变化。材质方面,秦朝及以前的虎符主要为骨雕、青铜和玉石,汉朝起改为铜、铜鎏金等。

形状上,虎形持续了上千年,唐朝时因避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名讳(李虎),改为鱼形、龟形或兔形;南宋时恢复虎形,并延续使用虎符制度;元朝时虎符改为虎头牌,明朝起虎头牌演变为铜牌,虎符遂退出历史舞台。须要指出的是,宋朝时为传达赦书或特急军情,发明了金牌,由皇帝亲发,朝廷内侍省专人递送,也具有虎符的功能。

元朝的虎头鎏金调兵符牌 图源:收藏网

图腾崇拜,意义深刻


作为古时的调兵信物,虎符既体现了皇权威严,又保障了军队的有效调拨。之所以铸成虎形,可能与古人的图腾崇拜有关。老虎威猛雄壮,是公认的“百兽之王”,把老虎当作崇拜对象自古就有。甲骨文的“虎”字形似一只直立的老虎,与虎有关的词语多含勇猛之意,如虎贲、虎将、虎狼之师等,《水浒传》里多位好汉的绰号与老虎相关,如插翅虎雷横、矮脚虎王英、青眼虎李云等。古人崇拜老虎,君王也不例外。把兵符铸成虎形,正是这种崇拜心理的表现,同时暗含对军队的期望,希望军队像老虎一样所向无敌。

技术入手,制度保障


调动千军万马的虎符,尽管有被偷的案例,却不见伪造的记录。究其原因,主要是统治者在制作虎符时,从技术和制度两个角度进行了考量,让人不能也不敢伪造。
从技术角度看,制作虎符的材料往往是当时最贵重的材料,比如战国时期的黄玉虎符,所用材质“鸡黄玉”为黄玉中的极品,这样的原材料可不好找。此外,为了增加难度,制造虎符时通常会用到错金、鎏金等技术,即使权贵家族也很难仿效。

黄玉虎符 图源见水印

除了用材,虎符的设计也增加了其仿造的难度。虎符左、右两半都设有扣齿和扣槽,只有相对应的两块才能严丝合缝地合在一起。在君权至上的时代,想见一见虎符尚且困难,更不要说记住上面的符文并进行伪造了。

从制度角度看,古代统治者还设立了相关的虎符管理制度,以确保万无一失。

制度之一就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整块虎符负责调一支军队,右半符统一由君王或其代理人保管,定期核查,左半符分散在军事统帅或带兵将领手中。这样,即使虎符被盗或伪造,也只能调动部分军队。

制度之二是兵符与信物相结合。按规定,古代君王要调动兵马时,会让使臣同时带着右半符和诏令、节等信物,虎符表明身份,诏令写明调兵用途、军士数量及相应辎重粮草等。

“窃符救赵”典故里,晋鄙只见虎符未见盖有魏王玺印的政令,自然不敢发兵。不料信陵君早预计此着,晋鄙终引来杀身之祸。

虎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因造型独特、存世数量有限等原因,极具考古及收藏价值。虽然早已不是调兵遣将的“兵符”,但虎符及其背后的防伪加密技术,仍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END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