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权威干货速递:天津东丽刑事会见律师电话咨询,白枕鹤视频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杨大佬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27 06:19:02

路经沧州的鹤鹳类迁徙路径汇聚图。

佩戴跟踪器的白枕鹤断腿。

11月17日,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王子建在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的一处农田内,发现了个体编号为061的白枕鹤的断腿与跟踪器。断肢切口整齐,疑似被利器砍断。11月29日、30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联系了沧州警方和林业部门,对方均表示已立案侦查,案件仍在侦破阶段。

记者了解到,白枕鹤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禽,属于易危物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统计,全球目前仅存6250-6750只。

白枕鹤佩戴跟踪器 途经北京、廊坊、保定

据悉,这只白枕鹤是北京林业大学项目组的研究样本之一,从蒙古国东方省开始跟踪。

今年7-9月,北京林业大学与蒙古国东方省保护区进行科研合作,研究白枕鹤的迁徙路线及致危因素。项目组随机选择了一些白枕鹤作为样本,在它们身上佩戴跟踪器。通过跟踪器,项目组可以实时获取白枕鹤所在的经纬度、温度、速度、海拔及航向角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活动量和温度发出死亡预警。

7月25日起,项目组陆续为样本白枕鹤佩戴跟踪器。项目负责老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玉民向记者介绍,这只编号为061的白枕鹤是一只成年雄鹤,迁徙前身体各项指标都显示为正常。

这只白枕鹤7月25日在蒙古国东方省佩戴了卫星跟踪器,观测数据显示,其于10月开始向南迁徙进入我国境内。白枕鹤所佩戴的跟踪器显示,061号个体迁徙途经北京、廊坊、保定等地,直到11月16日前,迁徙活动一直显示为正常。

跟踪器发出死亡预警 白枕鹤只剩断腿

11月16日10时,郭玉民接到跟踪器发出的死亡预警。跟踪器数据显示,编号为061的个体定位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10个小时之内没有活动迹象,同时体温已降至4度,等同于当时当地的室外温度。

第二天凌晨6点,王子建与项目组其他两位同学包车从北京林业大学出发,直奔沧州肃宁县。上午9点,王子建一行赶到跟踪器所在位置。

通过GPS导航,王子建在一片农田中发现了佩戴着跟踪器的断腿。这片农田距离村庄直线距离为2000米左右,断腿位于农田西侧,靠近公路。王子建表示,他现场查看了断腿的切口,骨肉与筋腱的切割较为整齐,疑似利器所致。

当地公安部门表示调查仍在进行中

王子建介绍,白枕鹤为杂食性鸟类,在繁殖季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同时也采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迁徙季节多以野生植物种子和农田收割后残留的谷物为食。

由于最后发现地点为农田,根据白枕鹤的生活习性及现场情况,项目负责老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玉民推测,这只白枕鹤可能是在夜间栖息时被附近的村民捕杀。捕杀者发现跟踪器后,便直接将佩戴跟踪器的鹤腿用利器砍断,丢弃在农田中。

王子建表示,自己向老师汇报完情况后,立刻向沧州警方报警,其他同学同时进行拍照取证。一小时后,沧州梁村派出所到现场进行取证。随后,王子建又联系了沧州市林业局。当天下午4时,沧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带王子建等项目组同学在梁村派出所立案。

不过自11月17日立案以来,尚未有任何案情进展的消息传出。

记者11月29日联系上沧州市梁村派出所,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案件还在侦破阶段,尚无法透露任何信息。11月30日,记者致电沧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林业局正关注案件的进展,市级林业警察并未参与调查,由肃宁县公安部门负责侦破。

专家称从未见过如此残忍的捕杀手段

项目负责老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玉民表示,从事鸟类研究多年,他从未见过如此残忍的捕杀手段。捕杀者在发现白枕鹤佩戴跟踪器时,一定意识到了这只鸟的特殊用途,但仍然选择将这只白枕鹤带走,甚至砍断鹤腿,以逃脱惩罚。

记者了解到,《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沧州系候鸟迁徙路上的“咽喉”

王子建向记者介绍,白枕鹤属于迁徙的鸟类,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或集小群进行迁徙。

据他介绍,学界通常认为白枕鹤有两条迁徙路线:繁殖于中蒙俄交界达乌尔地区的白枕鹤迁徙经渤海湾、华北平原迁往长江中下游省份越冬;繁殖于中俄交界黑龙江流域,我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白枕鹤迁徙经朝鲜半岛迁往朝鲜半岛非军事管理区及日本南部出水市越冬。

在我国,每年冬天前往鄱阳湖越冬的白枕鹤可达500-1000只。王子建说,繁殖于中蒙俄交界达乌尔地区的白枕鹤每年10月份从蒙古的繁殖地迁徙到我国鄱阳湖的越冬地,途经京津冀,其中沧州市作为连接南北迁徙路径中的一环,可称之为迁徙路上的“咽喉”。

背景

津冀频现候鸟捕杀

从迁徙地图来看,京津冀是很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捕杀候鸟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早在2016年,就有报道称津冀交界处非法捕鸟猖獗,万米捕鸟网导致数千只野生候鸟死亡。当年秋天,国家林业局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北唐山、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对打击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今年候鸟迁徙季期间,河北、天津仍有捕杀候鸟案件发生。今年9月,天津发现了2处特大非法候鸟催肥黑窝点。9月25日、28日,天津市林业局在东丽区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附近、宁河区造甲镇冯台村先后查处两起收购、出售、驯养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案件。

据天津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东丽区查处的2处鸟类非法育肥窝点,现场公安机关共清点鸟笼3199个,朱雀、黄胸鹀、黄眉鹀、栗鹀四种国家三有鸟类14482只,依据国家林业局第46号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方法》计算,鹀雀类每只300元,案值达434万元,已构成刑事案件。

另据河北媒体报道,11月1日,唐山一村民王某使用粘网捕杀野生鸟,民警在王某家中查获野生鸟类25种658只,其中19只存活、639只已冷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只。涉案嫌疑人王某交代,其在自家后院及村东树林架设捕鸟粘网,非法捕杀野生鸟类近700只,其中少数自己饲养,绝大部分冷冻供自己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