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律师能为好人服务吗,「榜样」“中国好人”魏玉芬:化解矛盾的路上从不缺席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0-20 22:30:11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在闺蜜口中,她常常爽约,是从外出旅游到日常聚会总“临阵脱逃”的那一位;在老公眼里,她二十多年来早出晚归,是个很少下厨房的“不称职”妻子;在同事看来,她却是把担子主动扛在肩上、催促别人按时回家的知心姐姐;在群众心里,她是值得信任、愿意面对面袒露心扉的“主事人”。她,就是中国好人、淮北市烈山区司法局烈山司法所所长魏玉芬。

魏玉芬从事调解工作二十余年,她自创用法、用情、用心“三用”调解法,倾听群众呼声,为民分忧,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和谐稳定筑起了“第一道防线”。26年来,由魏玉芬参与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多达3000多件,魏玉芬本人主持调解的纠纷案件达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调解复杂疑难纠纷110余件,并实现了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度3个100%,被当地人称为“好人魏司法”。

「榜样」“中国好人”魏玉芬:化解矛盾的路上从不缺席

永远在路上,坚持“三用”调解法为民解忧

一直以来,魏玉芬坚持用法、用情、用心“三用”调解法,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和谐稳定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守护着这座日新月异的崛起之城。

魏玉芬主动放弃休假是常态,敢于主动触碰遗产继承、房屋产权、医疗事故、婚姻彩礼等棘手事。排查梳理、逐案逐人登记,一日一汇总、一事一研判……她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榜样」“中国好人”魏玉芬:化解矛盾的路上从不缺席

“生活中,很多再婚老年人都会出现遗产继承纠纷,原因是他们再婚时没有提前做好各自财产的安排,导致在婚后和继子女关系僵化,也为后来的遗产处理增加了难度。”魏玉芬在调解此类案件时,会酌情考量再婚老人共同生活的时间,以及老人的身体情况等,结合法律法规对遗产分配提出合理调解方案,以“小家”的平安促进了“大家”的稳定。

一天,辖区老人黄某来到烈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魏玉芬见老人情绪激动,赶紧将老人扶到屋里,端杯热水,让老人歇息一下平稳情绪后再了解情况,于是老人打开话匣子:再婚的老伴去世,在结婚期间单位分给老伴一套房子,老两口一直在这个房子居住。老伴去世后,继子赵军现在要搬来住,为这个事,黄某已经与赵军争吵多次,为了房子的闹心事黄老吃不香睡不着。找上魏玉芬就是信任她,希望能出面调解。

了解来龙去脉后,魏玉芬及时找到当事人赵军。赵军一来调委会就气呼呼的,不停诉说这么多年受到的委屈,表示一直是自己在独自照顾重病的父亲,继母却不闻不问。他认为房子也有自己的份额,为什么自己不能搬来住。

魏玉芬了解双方诉求后,首先劝说赵军:父亲已去世,有问题要心平气和去解决。经不停安抚,赵军的情绪逐渐平复。同时魏玉芬给他解释了法律规定,现在争议的房屋属于继母和父亲的共同财产,同时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继母对这套房屋享有比他更多的份额。经过近十天的法和情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继母享有房屋的居住权,赵军不得干扰继母的生活,在继母过世后该房产出售,出售的房款则由赵军和继母唯一的女儿平均分割。

“在烈山镇,我们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志愿者、乡贤村老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魏玉芬在工作中注重让村里有较高群众威望、熟悉本地情况、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名人”来快速准确化解矛盾纠纷,目前调解专家人才库达59人。还打造出流动调解庭,配备专用流动调解车,车身设计宣传标语和热线电话,根据矛盾纠纷性质深入群众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流动调解庭充分发挥了专家库成员在化解疑难复杂重大纠纷、群体性纠纷的骨干作用,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度,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流动调解庭调处矛盾纠纷23例,调处成功6例,其余17件正在调解中。

「榜样」“中国好人”魏玉芬:化解矛盾的路上从不缺席

创新工作方法,秉持“三理三渠道”矛盾纠纷迎刃而解

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榴园村门口,“用公平换太平,用真心换民心”标识醒目。“每次来到榴园,我都会看一看这句话。我认为,群众认一个‘理’字,即公理、情理、法理。党员干部执行征收政策,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心里是雪亮的。工作中,能否把征收过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是让群众信服的关键。”魏玉芬说。

在多年的工作中,魏玉芬和同事渐渐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即畅通三渠道。

首先,发挥律师专业优势,畅通法律服务渠道。司法所、社区通过安装视频,涉及专业法律问题的矛盾纠纷,与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邀请律师共同参与调解。

其次,聘用综治司法行政协理员,畅通基层治理渠道。为新形势下为解决矛盾纠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全镇范围内每村(居)聘用1名综治司法行政协理员负责辖区综治及司法行政工作。2021年以来,全镇14名协理员共计排查矛盾纠纷18余次,调解各类纠纷500余件,协助司法所对4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200余名安置帮教对象开展管理及帮扶工作。

第三,建立司法所前置机制,畅通多元化解渠道,化解可调性信访纠纷案件。魏玉芬介绍说,司法所直接进驻镇综治信访维稳大厅,充分发挥司法干警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能力,司法所干警全部加入信访纠纷调解员队伍,司法所长带头参与信访纠纷调解,明确专职调解员承担“访调对接”的具体工作,规范多元化解工作流程。

这些年,为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魏玉芬带领司法所全体干警全力配合烈山镇党委、政府积极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多种化解纠纷资源,打造多元化解纠纷新平台。指导建成“访调对接”调解网络、征地拆迁纠纷专项调解室、婚姻家庭调解室等。同时指导调解组织在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各环节达到规范化要求。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有关部门支持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更多吸收专业人员加入人民调解工作行列。为表扬先进,激励士气,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每年对辖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调解组织进行表彰。

传播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只是治“标”,更多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矛盾纠纷,方能治“本”。魏玉芬指导各村居建有42个法治宣传专栏、14个法治书屋和14个公共法律服务室等法治宣传阵地,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和途径。

作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她定期到校园开展法治讲座、“校园第一课”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她还以“人民调解日”为契机,走出去、请进来,择优选聘14名综治司法行政协理员、42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妥善解决纠纷。近三年来,魏玉芬带领干警组织开展普法宣传55场次,解答法律咨询9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解决基层群众矛盾,根本基础是法,关键还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真心实意去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用真心打动当事人。”魏玉芬说,特别是征收补偿纠纷大都涉及宅基地权属纠纷,历史年代久,变迁过程复杂,要耐心倾听纠纷缘由,换位思考当事人的合理之处,并适时劝解,依法依规处理纠纷。

“群众能来咨询、来求助,那是信任我,更说明群众愿意主动走‘法’这条路来解决问题。同时,因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能耽搁,我们处理事情越及时,事情越容易解决。这样才能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这是魏玉芬的座右铭,她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随时拨通随时答复,能让群众少跑一步是一步,矛盾不扩大不激化。

家庭的“过客”,却与群众的距离最近

有一次,老公提着一袋热气腾腾的包子回到家。魏玉芬开玩笑说,这是谁给你送的爱心包子呀?老公笑着说:“同事们都知道我回家没饭吃,这不,有点好吃的都偷偷往我办公桌上放,我还真不知道谁送我的。”当时,看着老公一边“炫耀”,一边大口品尝着香喷喷的肉包子,魏玉芬却愧疚地流下了泪水。

1996年,魏玉芬走出司法学校的校门。时间悄然流过,在司法所这一干,就是26年。从司法助理员到司法所长,魏玉芬带着对家人的“亏欠”,跑遍了辖区的每一寸土地,而她身后的家人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

刚上班那几年,魏玉芬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就要骑行半小时。加上每天下乡,自行车已经满足不了她的需求。“一天晚上,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老公看我身上的污渍,就知道我又摔倒了。后来,就买了辆摩托车。”魏玉芬说,几个月后自己才知道,丈夫从朋友那借了两千块钱,配上家里几个月的积蓄,买了辆摩托。“那辆小摩托陪伴我好多年,给我节省了体力和时间。”魏玉芬笑着说,这样一天又可以多跑几户群众了。

二十多年来,魏玉芬身上有党委政府的重托、眼里是村干部的信任、心里谨记百姓群众的期盼,被认可、被信赖、被需要,她的脚下沾满了烈山大地的泥土。每当处理完一件纠纷,看到当事人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关系和好如初,让她更坚定了继续扎根基层,争做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政法干警的信念。(记者 汪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