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双龙 魏希楠
王秉璋是从宁都起义中走出来的开国中将,曾任团长、副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他勇挑重担,善于总结创新,深受领导和同事信任。1945年9月,林彪在中央“万万火急”电报指示下开赴东北,为了带上王秉璋,硬是等了三天。1953年3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写信给远在苏联谈判的王秉璋:“请你能主动提出提早回国,最重要的是家里没有你在,实在抓不开。”王秉璋将军一生攻克了两大难题:一是总结出著名的交通壕攻击战术(即近迫作业),解决了人民军队的攻坚战术难题;二是领导新中国导弹事业在最困难的时刻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宁都暴动中大喊一声:“红军偷袭进来啦!”
1914年1月14日,王秉璋出生在河南安阳县一个农家。15岁时,考入冯玉祥西北军的无线电学校报务班。1930年4月,冯部在中原大战中落败,被蒋介石收编。王秉璋所在第5路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1931年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
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导下,第26路军一些领导人酝酿发起暴动。王秉璋当时担任第74旅旅长季振同的传令兵,深受季振同信任,曾多次随他到宁都城外小山头上与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第73旅旅长董振堂密谈,以借阅小说为名帮助他传递密信。季振同作为总指挥,对起义进行了周密部署,准备于12月14日晚举行宴会,逮捕不同意起义的军官。其中,第一个任务就交给了王秉璋。季振同吩咐王秉璋,首先控制到会军官带来的传令兵,下了他们的枪。
是夜,一切按照计划顺利展开。宴会在城东耶稣堂举行,楼上军官、楼下传令兵闹闹腾腾地开席。王秉璋吩咐参与行动的士兵找准各自目标,靠其持枪一侧入座,方便下手。随后,他悄悄离座,向早已领兵包围会场的营长严图阁报告准备完毕。返回宴会进门时,王秉璋将门帘高高撩起,停留了十几秒钟,作为行动信号。士兵们见状立即扑向目标,干净利落地将其统统缴械。随后,王秉璋冲上二楼,朝空中放了一枪,大喊:“红军偷袭进来啦!”楼上顿时乱作一团。王秉璋等人乘机保护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离开会场。同时,严图阁也领兵冲入会场,将在场军官全部捆绑起来。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随即率17000多名将士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这就是著名的宁都起义。
当时在第74旅秘书处工作,建国后曾任我国驻法国大使的黄镇回忆:王秉璋同志“是一个精明强干的青年人,有抗日救国的热情,有爱国的革命要求。起义是有斗争的,并且还发生过小的冲突,逮捕了一些军官。当时,王秉璋同志参加了这个行动”。
◆1938年,第115师与中共北方局部分干部在晋西孝义县碾头村留影。前排右起:王秉璋、林月琴、郭明秋、张友清;二排右起罗荣桓、杨尚昆、林枫。
参加红军后,王秉璋迅速成长起来,曾任红5军团通信队队长、红1军团第1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参加了攻打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长征中,王秉璋在大名鼎鼎的红2师担任司令部参谋,协助师首长指挥作战,见证了许多诸如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的战役战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王秉璋因军事教育经验丰富,被任命为补充团团长,负责训练地方组织起来的七八百名新兵。毛泽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召见了王秉璋及团政委江华,指示说:“我们到达陕北只剩下了几千人,现在争取了七八百人参军,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你们一定要搞好团结和教育训练。”1936年1月,王秉璋调任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率部开展扩军、筹款等工作。
揭开国民党军的“致命伤”
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缺乏优势武器装备,很多部队缺枪少弹,靠镰刀斧头起家。甚至在中央苏区较为兴盛的时期,红军中仍编有不少徒手人员,待有了枪支后才能参战。这样的状况,决定了红军难以执行阵地攻坚任务,只能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然而,不懂得这一规律的博古、李德,奉行“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命令红军以阵地对阵地、以堡垒对堡垒,与国民党军拼消耗。缺乏重型火力的红军,难以压制坚固阵地防御的国民党军,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在这期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的王秉璋经常被学员问道:如何才能打破敌人的堡垒战术?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王秉璋心头,他也因给不出满意的答复而常常寝食难安。
但是,王秉璋善于思考和总结,当这种特质与久攻不克的难题碰撞时,将迸发出异常绚丽的火花。常年在机关、后方工作,王秉璋直接参战或指挥作战的机会不多。一旦冲上沙场,他便处处留心,敏锐地捕捉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点。
1935年9月,为了警卫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会议,王秉璋率一个营攻击土围子里的反动地主武装。战前,他将机枪阵地部署在一座土丘上。战斗打响后,机枪火力完全压制住了土围子里的敌人,红军以零伤亡取得胜利。王秉璋意识到:“一个可压制敌人火力的制高点,或用麻袋装土人工堆一个制高点,架上机枪,对支援部队的攻坚作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936年夏,王秉璋率部包围一支地主武装坚守防御的围寨。他命令神枪手一枪打死了不断从射击孔张望的地主大儿子。敌人受到极大震撼,连忙打出白旗投降。王秉璋又有了新启发:“攻坚时应该组织火力(机枪火力或神枪手的步枪火力)专门射击敌火力点,压制敌人的火力。”同年11月,王秉璋再次率部攻坚,攻打同心城内的马鸿逵部一个团。他采纳炮兵连长赵章成的建议,下令连夜挖掘交通壕逼近敌人的防御工事,以便发起近距离攻击。天亮后,敌人发现红军的交通壕步步紧逼,不等战斗开始就逃跑了。王秉璋思索道:“敌人害怕交通壕近迫作业。交通壕近迫作业可缩短出击路线,对敌人的心理压力很大。”
◆1941年春,王秉璋(后左三)与陈光(前左起)、萧华、粱必业、陈士榘、杨尚儒、张雄,赖可可(后左起)、罗荣桓、王立仁、苏静在山东莒南师部所在地。
这几次战斗经历的拼接,在王秉璋脑海中形成了解决攻坚战法的大体轮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交通壕攻击战术的雏形。1937年全国性抗战开始后,王秉璋随八路军第115师挺进抗日前线,于1941年2月调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3旅副旅长,开始负责一块作战区的全面工作。他抓住机会,将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法付诸实战,边检验边完善,使这一战术愈发成熟。作战中,凡是第一次攻坚未克的,改用交通壕攻击后必克,且伤亡甚少。
1942年12月,王秉璋调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兼教导第4旅旅长。湖西地区充斥着日军、伪军、顽军,及众多惯匪和封建会道门武装,被戏称“五鬼闹湖西”。更为严重的是,日伪在湖西修建碉堡130多个、封锁沟150多里,“三里一碉堡,十里两方城”,根据地饱受分割压缩之苦。王秉璋下定决心,坚决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3年7月,他指挥根据地军民广泛发起交通壕攻击,仅用了一个晚上和半个白天,就把封锁沟全部平毁,碉堡基本扫光,以伤亡百人的较小代价,歼灭日伪军约3000人。与此同时,王秉璋率领湖西军民,灵活运用运动战、交通壕攻击等战法,多次打退国民党顽军进犯,完全掌握了湖西的斗争主动权。后来,毛泽东曾当面表扬王秉璋:“你在鲁西南那段搞得不错嘛!”原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上将评价道:王秉璋“既能打硬仗,也能打巧仗,并且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军政干部。在他离开湖西的时候,各项工作可以说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1945年6月,王秉璋调任冀鲁豫军区豫东作战指挥部司令员。
在这期间,交通壕攻击战术开始得到传播。1944年10月,王秉璋率部南下支援新四军作战。11月5日,王秉璋在新四军第4师、第3师第7旅召集的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专门介绍了交通壕攻击战术。后来,新四军第4师将王秉璋的报告编辑印刷。时任该师参谋长张震赞道:交通壕攻击是“战术上之新创造,尤其近迫作业及作业与火力配合上使顽敌几无漏隙可乘,(我们)对敌伪外壕攻击之困难已经冰解”。第4师等部逐渐熟悉这一战术,并在泗灵战役、睢南战役中达到了“每战必克”的程度。
◆王秉璋(左)与张震在曹市集。
交通壕攻击战术不断被推广、发展,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绝招”。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攻打义县,“以优势兵力,先扫荡外围据点,而后采取近迫作业,大量挖壕,组织步炮协同”,激战4小时一举攻克。攻打锦州时,野战军甚至“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冒着敌人轰炸和炮火拦阻,不分昼夜大挖交通壕”,攻城之前,“各纵队均完成了上万米或两万多米的交通壕。虽然大军云集,但地面上看不到有人活动”。这样既减少了伤亡,又使攻城重炮前伸到距目标最近的距离,甚至仅距目标一百多米。淮海战役中,陈毅好奇地问粟裕:“你们打黄百韬用的是什么办法?”粟裕说:“近迫作业。”
许多国民党将领被俘后谈起交通壕攻击仍心有余悸。范汉杰对我军将领说:“我们从地面上看不到部队的运动,无法组织射击和反击。”淮海战役被俘的黄维兵团第10军军长覃道善回忆:“解放军层层包围,采取对壕作业战术,逐渐接近我阵地,逐点攻击,包围圈日益缩小。”黄维兵团第14军参谋长梁岱无奈地说:“面对这种情况,谁也想不出办法来。各级指挥官只好蜷缩在掩蔽部里,面面相觑。”邱清泉兵团参谋长李汉萍的说法最为精辟:“这种对壕作业是国民党军的致命伤。”
人民空军首任参谋长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王秉璋先后担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7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鲁西南、沙土集、豫东、淮海等战役。1949年9月,王秉璋正准备率部参加进军西南解放贵州的作战,突然接到命令,速返北平接受任务。
原来,中央正在抽选精兵良将,组建人民空军。以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机关为主组建空军领率机关,兵团司令员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政治委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来自第二野战军的第17军军长王秉璋则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人民空军自此诞生。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意识到制空权日益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全国上下对人民空军寄予了深切期望,毛泽东主席为空军题词:“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邓小平也于1950年4月满怀信心地题词:“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
◆1945年夏,湖西地委、分区、专署负责同志在山东单县孙草庙合影。前排左起戴润生、潘复生、王秉璋、尹先炳、郭影秋、廖亨禄;后排左起匡斌、陈璞如、李铮、苟先学。
虽为空军参谋长,只见过飞机在天上飞的王秉璋却是个外行。他并未畏难,而是边学习边投入工作,从组建航校、修建机场到建章立制、采购装备,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空军正在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空战也刚刚进入喷气机时代,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人民空军的训练只能依照苏军训练条例,由苏联顾问负责,王秉璋无法过问。这并非长久之策,也不是应急之法,外行必须转为内行。这不仅是整个空军的责任,更是王秉璋的职责。从1950年底到1951年上半年,空军在短短半年的训练中就摔掉了上百架飞机。如此高的事故率,惊动了中央军委。王秉璋奉命负责调查原因,并由此一直负责训练、作战工作,直到1960年离开空军。经过调查整顿,事故率大大下降了。王秉璋总结提出,要根据自身情况,“稳步前进,完成计划,提高训练质量,保证飞行安全”。刘亚楼司令员非常认可,将其修改为“稳步前进,完成计划,提高质量,保证安全”,作为空军训练原则确定下来。后来得知,苏联顾问对于战斗飞行训练有很大保留,出于纪律约束,对我国表示“只知道一般飞行训练,没搞过战斗飞行训练”。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人民空军以罕见的速度组建了17个航空兵师。9月,开始大规模投入抗美援朝反“绞杀”作战。志愿军飞行员在米格-15上只有十几至几十个小时的飞行经验,只有少数人有过空战经历。而美军飞行员则都是空战“老手”,有半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平均在数百小时以上,最多的达到3000多小时。可以说,稚嫩的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这不仅考验着飞行员,也考验着王秉璋。
王秉璋多次前往安东,了解情况,指导作战。紧急时,在傍晚乘飞机去朝鲜战场,召开会议之后,立即返回汇报,得到指示后又马上到前线进行传达布置。从9月到12月,短短3个月内,志愿军空军就取得击落70架敌机的辉煌战绩,一鸣惊人。美军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美军被逼得使出“杀手锏”,抽调一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的老飞行员,组成所谓的“狩猎队”对付志愿军空军。“狩猎队”果然狡猾,他们时而高高隐藏在云层中,突然俯冲下来攻击;时而守在志愿军机场附近袭击刚刚返航、油量不足的飞机。这让志愿军空军吃亏不少,敌我飞机损失比也由3:1下降到接近1:1。1952年2月,王秉璋前往安东调查空战失利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他加班加点调查情况,召开会议,甚至一个晚上从安东到北京飞两个来回。王秉璋发现,造成失利不仅是战术问题,也暴露出战场纪律的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立功心切,飞行员在空中不听地面指挥;僚机只顾战斗,不顾长机,等等。找到问题症结后,王秉璋帮助空军联司一边研究制定新战术,一边整顿部队纪律作风,经过30天艰苦努力,空战形势终于得到扭转。到了8月至12月,志愿军空军甚至将敌我损失比例控制在3:1,沉重打击了美国空军,加速了美军“绞杀战”的失败。
◆1956年王秉璋和第七航空学校第八期毕业歼击学员合影。
空军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开始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任务。王秉璋先后主持制定了空军“加打一番”、保卫朝鲜北部水力发电系统等重要目标、空军反登陆作战等作战计划和方案,使空军不仅出色完成了任务,更锻炼了部队,在实战中不断提高。志愿军空军在3年零8个月的作战中,取得了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的辉煌战绩,涌现出王海、赵宝桐、刘玉堤等一大批战斗英雄,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秉璋的努力得到了军委的认可。1953年2月,他被任命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此后,随着体制编制调整等工作,空军领导也几经调整,王秉璋一直担任这两个职务,并被选为空军党委副书记。20世纪50年代,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零作战经验到遂行联合作战任务,沉重打击了美军、国民党军空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发展,成长为捍卫祖国领空的强大力量。这其中,王秉璋功不可没。1955年,王秉璋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领导新中国导弹事业在艰难中前进
1944年6月,法国北部。德军发射了一种神秘炸弹,飞越英吉利海峡,落到了英国本土。这令英国大吃一惊,英吉利海峡好像被压窄了,人们惊恐地望着天空,生怕随时会飞来一枚炸弹。这就是德军发明的V-1导弹,战争开始进入远程打击时代。50年代中期,新中国决定研制尖端武器。导弹被寄予厚望,与原子弹并称为“两弹”。1956年10月8日,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但是,五院建立不久就遇到了巨大阻力。1959年,正在导弹研制进入关键阶段之际,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定,决定终止协助。60年代初,我国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周边安全形势也日趋紧张。国际上有人幸灾乐祸,断言中国搞不成尖端技术;国内也有人认为困难太大,花钱太多,主张集中力量发展常规武器。
紧要关头,中央决定:自己动手!毛泽东指出:“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决心不是空谈快意,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1960年1月,王秉璋奉命到五院工作,3月18日,被任命为副院长。五院院长为刘亚楼。由于空军工作也十分繁忙,刘亚楼决定:“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空军,王秉璋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五院,我不在时由他拿总。”
又是一次外行领导内行,而且是尖端技术,王秉璋压力很大。他始终记着周恩来的话:“导弹是带翅膀的,飞机也是带翅膀的。你是空军的,你们总还算是带翅膀的嘛!相近嘛!”2月,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两弹为主,导弹第一”。使命更重了一层。当时,某近程地地导弹、地空导弹、舰舰导弹已经开始仿制,某近程地地导弹年底要完成初步设计,导弹研制基地、控制系统研制基地、空气动力研制基地、火箭发动机试验基地的建设也全面铺开。如何合理安排全局与重点,至关重要。
王秉璋决定先了解情况、向同志们学习。他深入到众多下属单位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收集意见,并到东北地区8个市的84个工厂了解材料、订货、试制和仿制生产情况。经过3个月艰苦工作,王秉璋对五院工作了然于胸,经过与政委刘有光、副院长钱学森、王诤、刘秉彦等党委委员研究,提出了任务安排意见:争取“十一”前后完成第一批“1059”(即后来的“东风一号”)的仿制并试射;1962年前自行设计出中近程地地导弹;建立健全科研生产、器材设备全国协作网等。意见上报后,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批准。
◆刘少奇在王秉璋、钱学森陪同下参观总装厂。
任务确定后,王秉璋又明确了工作思路。7月10日,他在五院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必须全面安排,抓紧重点。抓紧重点,并非形成单打一。如我们的设计工作,就应设计一个,想一个,试制一个,不能集中全部力量去搞一个型号”,同时,向从仿制到自行设计转变方面“多想、多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8月,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关键性的设备、资料援助终止。但是,在明确的任务和思路下,五院工作人员并不慌乱。王秉璋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表示:“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主席的指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埋头苦干,把中国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设计出来,用中国材料制造出来。”
经过艰苦努力,11月5日,“1059”一举发射成功。当晚,聂荣臻元帅在庆功宴上高兴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发导弹,这是我军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发导弹凝聚着五院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更蕴含着宝贵的经验。由于任务繁重,五院人员骤增,吃饭时“背靠背,人碰人;面对面,碗碰碗”;同时,人员结构多样,党、政、技术指挥协作关系复杂。1960年9月,五院副院长王秉璋、一分院院长刘瑄、二分院院长张怀忠组成编写领导小组,筹划编写五院工作条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讨论,并多次修改,于1962年12月颁发试行。条例系统总结了工作经验,创造性地确立了型号研制程序与科研生产领导体制,解决了科技队伍结构配套问题,为导弹事业的正规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2年6月10日,王秉璋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当时,他正在全盘组织指导体制制度改革工作。五院最早按照苏联模式,按照不同的专业区分设立了10个研究室。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一个型号的导弹研制任务分散在各个研究室,而一个研究室又同时负责七八个型号导弹的研制,导致研究室精力分散、顾此失彼,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出于保密和行政需要,各室之间的联系沟通,要逐级上报审批,降低了效率。在王秉璋的主持下,五院建立了设计师制度,即设立地地、地空型号总设计室,任命总设计师;两个总设计师负责多个型号,每个型号均设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设计师,形成一条技术指挥线,穿起各个型号的导弹研制。1964年,王秉璋又主持改进设计体制,建立了“型号研究设计院”,即:地地导弹研究设计院、地空导弹研究设计院、海防导弹研究设计院。这种体制以三种大的型号要求为牵引,把总体设计、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元件材料等机构进行串联、组装,领导关系更加协调,指挥调度更加灵活,技术沟通更加畅通,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1964年6月,王秉璋与钱学森在现场查看中近程地地导弹的液氧补加装置。
钱学森感慨地说:这样就“把大规模作战那套办法,有效地用到科技工作中来,把成千上万的科技大军组织起来了”。五院整体工作有序、高效运转起来,各种型号导弹的研制也稳步推进。1964年6月,“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我国导弹事业迈出自行设计、独立研制的第一步。
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五院为基础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王秉璋任部长。七机部成立后,调入了12个工厂,新建了4个工厂。贺龙元帅说:“把科研和生产扭在一起,就是想把中国的导弹事业加快。”
七机部成立后,王秉璋领导工作人员加紧推进《八年四弹规划》,即在1965年至1972年,研制成功增程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地地导弹,不断将导弹射程增大。1966年至1967年,七机部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由于基础较好,导弹研制工作陆续开花结果,各种型号导弹不断怒焰冲天。地地导弹系列中,“东风二号甲”定型、“东风三号”研制定型;地空导弹系列中,“红旗二号”定型,“红旗三号”发射成功;舰舰导弹系列的“海鹰一号”发射成功,“海鹰二号”飞行试验成功;“两弹”结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8年12月,王秉璋被任命为国防科委党委书记、第一副主任,工作到1971年10月。1982年3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王秉璋退出现役。2005年9月25日,王秉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北京地区债务律师哪里找咨询,北京十大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
征地拆迁程序中对被拆迁人进行相关项目的补偿时被征收方、被拆迁人对征地拆迁项目有异议,有权提出。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确定通常在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起、正常的... 时间:2023-01-03宁都找专业办交通律师联系电话,从宁都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奔赴东北林彪特例等他三天,领导新中国导弹事业功不可没
文/付双龙 魏希楠王秉璋是从宁都起义中走出来的开国中将,曾任团长、副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时间:2023-01-03余姚找擅长公司治理律师联系方式,余姚法律咨询中心
2017-11-17 18:2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勇 通讯员 姚建林 谢敏军11月17日,全国法院系统首个移动互联全业务生态平台——“余姚微法院”正式投入使用。借助微... 时间:2023-01-03金华市找缓刑辩护律师,金华市找缓刑辩护律师事务所
日前,金华市公信公证处根据轻微刑事案件保证金制度向婺城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反馈,被害人陈某某持生效的民事判决书申请给付赔偿保证金,经审核后保证金已支付到... 时间:2023-01-03继承继承房产需要找律师嘛,北京房产继承纠纷律师
时间: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