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律师的痛点有哪些,五点解决青年律师焦虑和迷茫问题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6 12:53:45

青年律师应算是当下最为迷茫、焦虑、孤独的群体之一了。

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找不到赛道,摸不着打法,但是想上进;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业务愁业务,有业务担心下一单业务,立法修法迭代迅速,旧规还没焐热,新法又来敲门;之所以孤独,自带生产工具、单兵作战惯了,组织归属感自然就少了很多。

好在,各行业已有的一个共识给这届青年律师些许的安慰:即后喻时代1,重仓年轻人。

共识之下,从法律服务业,特别是律师法律服务的视野来看,无疑是重仓青年律师。本人以下几个方面,与青年律师分享成长套路。

五点解决青年律师焦虑和迷茫


第一、弯道超车就别想了,但可以选择赛道。

从道路安全交通法的角度来看,弯道超车是被禁止的。而且,弯道超车的不利后果无需多言。弯道上即便要超车,也是有限缩条件的。

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赛道。欣喜的是,有一定规模的事务所,逐步的在事务所内部进行专业分工和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每个律师根据自己的资源、履历、兴趣等选择一到三个领域展业。

选择了赛道,定位也就清楚了,执业发展战略自然就开始了聚焦,自然就确定了自己的可能业务领域和业务打法。但赛道的选择也有技巧,当下热门的领域往往都是红海市场,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冷门的领域却可能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

如果能够考虑行业分类、市场存量规模、经济周期、法律需求频率高低等因素,则可确保赛道的选择更加合适自己。选赛道要纳入的因素却不是一个纯法科背景的人所不具备的,须行业业内人士、行业专家等咨询、协助,以完成决策,与趋势为谋。

第二、厉害要让人知道

“专业知识学好了业务自然就多了”误导了不少人,酒香就怕巷子深的案例已经发生太多。青年律师越早树立“厉害要让人知道”的执业风格,在选定的赛道上可能会跑的更快、走的更远。

这似乎有悖于当下职场上“低调”之守则,其实不然。专业服务领域恰恰不能用这种思维或逻辑。

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是按照每个人价值的认可度来分配资源和建立合作的。法律服务行业也不例外。知识管理专家王志刚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一书中写到:如果你想获得人们更多的价值认可,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就必须恰当地、合理地、有分寸地去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增加人们对你的了解,从而在他们形成对你有利的印象。

这种有利的印象,对于事务所来说着力点就是品牌;对于青年律师来说,就逐步形成强个人品牌和口碑。通过强个人品牌和口碑转化,获客能力强化,自然焦虑的“案源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一个简单又靠谱的例子就是:青年律师要善于内部营销,针对在事务所内部或者本区域内的同行进行专业营销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事务所内部业务比较多的同事,会有很多的临时性协助需求,也主动与之建立合作,帮助迅速积累实务经验,熬过“入行三年穷”的阶段;如针对事务所内部做传统诉讼业务或者刑事辩护业务的同行,根据自己的定位可采取差异化的同业宣传策略,有节奏的将自己的非诉业务案例,对某些领域的思考、研究并进行输出,很快就会有同行找上门来一起合作。幸运的话,还可以找到未来的合作伙伴或者合伙人。

五点解决青年律师焦虑和迷茫


第三、贴上细分领域行业专家的标签

随着75后、80后、90后逐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各行各行的创业者、企业主、决策者的法律消费意识、法律付费意识已经凸显,用营销学的语言来说,客户教育的工作已经完成。法律服务的重点应是客户需求导向,挖掘客户显性隐形需求,进而匹配专业知识和专业服务产品。

这边对青年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部门法专业知识外,努力让自己成为目标客户身边的行业专家。一是针对行业客户痛点全覆盖;二是当地产业状况和分布,结合选定的赛道进行行业知识储备,专注并深入某个行业做深做透,让自己的服务更深入、更专业。

沿海地区,在银行业有“小微之王”之称的某银行,该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常年奔波于海南、广东、云南、江苏、陕西等地区的瓜田,“瓜农种到哪里,他们服务到哪里”,支持瓜农的种植和经营。渐渐地客户经理也成为瓜果种植行业的专家,他们只要到瓜地里一看,就能看出瓜的质量,算出瓜农的本季收成,那贷款就不仅敢贷,更能满足瓜农的需求,同时风险把控也胸有成竹。

再如,银行负责商务宾馆行业的部门,专业服务商务宾馆的投资和经营客户,部门客户经理都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很多客户想投资宾馆经营,包括选址都要先来咨询他们,客户经理就成为他们选址、投资可行性分析的顾问,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上述银行就是通过这样努力贴近小微客户做服务,全面了解客户,与客户建立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青年律师,也可以借鉴这种展业逻辑。

如遇到陌生行业的客户,首单可采取优惠或者阶段性付费的方式,先行与客户建立业务联系,深入到客户的内部、业务一线,与客户各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学习交流,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盈利模式,各岗位上的决策风格及风险点。经过一段时期的了解,挖掘客户痛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可率先与客户建立信任,让客户觉着懂行。

这种行业的积累和经验,通过口碑转化,又能够反哺增量业务。

五点解决青年律师焦虑和迷茫

第四、丰富知识结构

举个例子。常见的合同范本中关于“税收条款”,常会表述为:交易产生的税费由各方按照税收法律规定各自负担。从简约便利交易的角度来看,似乎不存在问题,但若有税收法律的知识储备的话,在商业谈判中就会建议客户充分考虑税率税负担,哪一方承担税费在税收法律框架下有时候是可以进行约定的。实务中遇到很多客户未考虑税费的情形下,很多业务可能是不赚钱的,但是若交易已经履行完毕为时已晚。

又如“发票条款”。因未明确发票类型、适用税率、开票项目种类导致发生争议的案件已十分常见。再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有抵扣期限的,若收票方未能在抵扣期内在发票系统抵扣的,则会影响发票一方的税务系统。若收票方未付款但已经在系统中进行抵扣也能够成为证明合同订立、履行的一点证据。

拥有单一法科背景的青年律师在法律服务市场上越发的不具备竞争力,客户的法律需求是多元化的,如单线条式的进行沟通与服务,已难以抓住客户,客户的复购率会比较低。

这边要求青年律师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如财务和税收的基本知识储备会在展业中成为加分项,也会开阔自己的思考路径,解决问题的工具包自然会更加丰富。

丰富知识储备,需保持好奇心,可通过向客户学习,向行业专家请教、互联网检索等方式加强。

第五、将个案经验复制为类案经验值

个案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角色、以及各种各样的情况、证据,但是类案,从法律关系上却基本是相同的。青年律师若如能够从个案到类案进行研究,便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有方法论的。

把个案做好,委托人的合法诉求实现,委托人满意度才会高。但是从自身专业成长角度而言,专业精进之路才刚刚开始。

除了案件小结外,将该案件形成的案例检索报告、裁判要旨、司法裁判观点、法律适用等进行总结和输出。若能够对该类争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特定行业的痛点,输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向目标客户群体进行渗透、宣讲,将该等个案经验复制为类案经验值才能够最大化挖掘所代理案件的价值。

从制度方向来说,随着四川法院民商事司法参考性案例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并已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对于律师而言,案例研究、案例适用、案例检索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可以断定,在可见的未来,定是律师的标配能力。

从律师专业化角度来看,将个案经验复制为类案经验值亦是专业化的体现。

结论

每个青年律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职业发展之路,别人的成功也无法复制。但是一些共通和量化的方法却是可以借鉴的。希望本文提及的五点能够促进青年律师快速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