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主任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深圳市律所职业经理人研究院首任院长
开篇立意。先抛个问题:
你觉得律所的管理水平在全社会处于什么段位?
初涉律师行业的陈修主任也曾以为,既然是面向高度自律、高规范化的律师群体,律所管理自然也是井然有序。
然而在接手律所管理事务的短短半年里,他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预设本身就存在问题,借用一位管理咨询专家所说:律师行业根本没管理。至少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熟悉陈修主任的同行,大都听过或者听说过他的专题讲座《律所职业经理人——古老行业的新变革》。
但我还是怯生生地问他,“这事儿能行吗?”毕竟古老陈旧的法律行业,高傲而保守,却自成方圆,独有一套规矩。若是让习惯了一肩多挑的资深律师,将权力和利益让渡给空降的职业经理人,绝非易事。
陈修主任的回答很是斩钉截铁,“能行”。因为随着律所规模化,增加的资源需要配置,而资源的配置需要管理。正是这样这一个原始逻辑,支撑着他对律所职业经理人行业的信念。
今年是他在京师深圳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深圳市律所职业经理人发展研究院的元年,二者的迅速萌发壮大完美诠释了深圳速度,一切似乎也应证了陈修主任对于律所管理专业化和运营精细化的猜想。
至于一位律师行业的后来人,如何成为先行示范区律所职业经理人队伍的领路人,这还得感谢早些年在政府机构的工作经历,使其深谙大型机构管理运营之道。
从企业到体制再到律所,从黑龙江到北京再到深圳,陈修主任一路南下,向难而行。
从创新气氛相对克制的高墙大院,一头扎进集结拓荒者和弄潮儿的桥头堡,陈修主任心火燎燃,似乎向前探索出的每一步,都将为古老的法律行业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他说,很激动,也很欣慰能看到京师深圳和深圳精神的一拍即合。而我也惊喜的从他的眼神里找到,那一批从体制内走出来的法律人心中所埋藏的火种,那股压抑已久卯足了劲要干出一番事业的热血。
聚焦 · 律所管理
京师深圳的开拓之路
01
从体制到律所:一路南下
总有人思考:“如何在体制内干出一番事业?”陈修的答案只此一字:「熬」。
熬上一段时间,熬到一定位置,想法才能落地。
五院四系毕业的陈修,在政府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唯一接触过的法律工作就是处理公务员申诉。然而,公务员申诉这一块工作的政策性更重,需要衡平的意味更多。思来想去,熬不下去。
为了对得起从事法律行业的初衷,去做一些“哪怕再小,也能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贡献”的事情,陈修去意已决,决定投身律师行业。
和大多数人刚出体制时的状态一样,举棋不定的陈修,转身向圈内前辈们征求意见。
说一千道一万,大家给的建议也是千差万别,唯独其中一句话,深深触动了陈修:有两家律师事务所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能力认定,一个是盈科,另一个是京师。
为什么呢?面对规模化的律师事务所,我们在进入这个平台之后,要能充分利用好平台型律师事务所的资源整合能力。
陈修说他是幸运的,在初次接触京师的时候就遇到了自己在法律行业的领路人,京师总部的创始合伙人邵雷雷主任。
同邵主任交流的那二十分钟,颠覆了陈修对「三五八定律」的固有认知,也重塑了他对律师行业发展和律师职业规划的理解。也许是对京师模式的认可,也许是对邵雷雷主任的敬佩,陈修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京师。
从体制到律所,周遭的生活几乎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陈修却不曾担心过自己能否快速过度。相反,他迅速从体制内的思维模式跳脱出来,适应了市场和新的事物,如鱼得水。
他借着开展业务的机会和联络分所的任务,去到天津、北京、山东、黑龙江、陕西、河南、福建进行实地考察,甚至亲自参与了京师新乡分所的筹备工作。
直到2017年11月去深圳出差,从宝安机场出来的那一刻,“感觉像是缘分到了”,因为京师的律所文化和深圳的城市气质真的太契合了——务实创新,开放包容。
那会儿恰逢京师筹备深圳分所,陈修果断留了下来,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完成了京师深圳筹委会的筹建工作。
务实创新
开放包容
的文化内核
02
京师深圳:天时地利人和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京师深圳从概念转变为实体,从零发展到400多名律师,从默默无闻到行业有声,展现了京师风貌和深圳速度。
立足深圳,辐射中国南部,陈修主任将京师深圳的发展称为「天时、地利、人和」。
《2019-2022律师行业第三个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性的政策,律师行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或将在近几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层面的支持也使得京师深圳的快速崛起信心倍增。
陈修主任和他的团队似乎一直都在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及时根据国家对深圳的政策,不断调整京师深圳在整个京师体系里的站位:从京师体系的南方桥头堡,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重镇,再到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法律创新试点。
具体到战术落地方面,将深圳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案头文件,把深圳的支柱产业、创新型产业作为提升法律服务的方向,甚至在专业化部门设置和律师培养方面深度推进。
京师深圳的
天时
地利
人和
京师深圳的整体架构,最上层是联合创始人会议,下设管委会和监事会,管委会之下再设执行层,即职业经理人团队。
与此并行相适的,对每一位联合创始人的工作进行职能划分:京师深圳的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培训委员会、风控委员会等,与律协的专门委员会一一对应,而这些恰恰也是我们职业经理人的智库。
这般严丝合缝的两团一中心架构,也难怪京师深圳的合伙人会议一年只需要开两次,据说也只做两件事情:重大的人事变动和重大的资金使用,同时审议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年度规划、半年总结和财务预决算。
为匹配深圳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京师深圳也做出了颇多努力。“今年7月份我们与深圳大数据产业协会,联合全国15家大数据协会共同发布《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法律风险白皮书》,助力数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网络强国的目标实现。”
京师深圳的战略布局,可谓是「对外有担当,对内有认同」。
在陈修主任看来,不论是公司制律所还是合伙制律所,但凡是做律所,核心无非四字:「合伙气质」。
“深圳京师的联合创始人团队的基础是相当牢靠的,从最初的12人扩大到如今的30人,大家对于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电商化的「五化理念」,构建执业零成本律师生态圈的愿景以及「崇尚合作、专业突出、服务至上、务实创新」的价值观,都是高度认同的。
正是联合创始人团队的这种「人和」,以及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合伙人之间的密切配合,创造了京师深圳发展的新速度。
人和
京师深圳
发展新速度
03
职业经理人:撬动行业新变革
对于“律所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是否足以撼动法律行业的陈旧基础、掀起古老行业的新变革”这一点,陈修主任深信不疑,他将职业经理人引入法律行业,将管理学理论和那些管理工具用于法律行业。
我在对这场移植手术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好奇难道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吗?
陈修主任解释道:“管理是相通的,管理的理念、技巧放到哪个行业都可以作为底层逻辑。”
那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就律所职业经理人研究院今年的一个研究重点来说,将律所管理的案例嵌入到MBA的案例管理中去,形成律所管理的基础的案例库,这就是「本地化」。
“这绝不是简单的移植嫁接,「本地化」要求我们在经过MBA的管理培训后,用管理思维去重新思考律所管理案例。”
深圳市律师职业经理人研究院作为国内首家,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敢为人先的精神。
据陈修主任介绍,研究院当前的工作重点仍是搭建律所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要培养出这批既懂管理又懂行业的人,就要制定律所职业经理人的行业标准,更要加强律所之间管理层的沟通共享。
这也是深圳市律所职业经理人研究院的初衷,意在通过人才培养将律师行业的管理模式凝练出来,使得想做律所、想给律所做传承、小所想变大所和精品所的同行们有所参考,在此过程中也去培养与每种管理模式相适的职业经理人,以支撑多类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律所职业经理人要具备管理职业素质和能力,深入了解律师行业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既能掌握律所经营管理权,又能运用市场规则统筹优化律所资源。”
其实,律所职业经理人的门槛并没有听上去那么高。因为管理更加偏好博才多识,未必是真正的精专。
精专是二级管理里的部门负责人去做的,人才结构模型、财务管理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等是需要他们来掌握的,职业经理人只需了解这些工具所能实现的效果。
事实上,不论是行业知识还是管理技巧,这些都是可以经过律所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反复实践锻炼习得。“相较于这些后期的东西,职业经理人的思维逻辑、职业操守等基本素质才是真正的门槛。”
聚焦 · 律所管理
京师深圳的开拓之路
可能很多律所的掌舵人,还在犹豫自家律所是否需要职业经理人,但其实职业经理人并非我们的额外成本,而是能为律所带来收益的一支队伍,这个收益可能体现在管理提升、风险降低、外部资源整合、律所收益提升上等诸多方面。
陈修主任深谙此道:“律所职业经理人和律所之间并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对赌关系。”
根据律所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去匹配不同的职业经理人。如果律所这几年要实现规模化,就要求雇来的职业经理人更加注重规模化。
这时你可以去衡量:如果自己来做,能否实现这个规模化的目标,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其他的人力成本是多少?如果雇了这个职业经理人,付出的成本和收益分别是什么?
我们雇佣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能为律所带来的价值,应当远远大于我们所付出的对价。
陈修主任指出未来的合理目标是1比10,即一位职业经理人服务十名律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要「看菜下饭」,充分考虑各个律所的发展阶段。
他分享了自己之前接触的一家律所:160人的数量规模,但在搭建管理架构时,却设置了23人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占比看似偏高,但这23人的管理成本是什么?是在律所既有的成本之上,额外增加的开支之中的一部分,而收入是什么,是减去这部分成本后,额外创造的收益,这才是职业经理人的对价。”
假设这23人的成本是162万,但当年就可以实现300万的律所收益增值。这便是「对赌关系」。
至于老生常谈的另一个话题:如何处理好资深律师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
陈修主任认为,职业经理人有两项关键职责:服务律师、资源配置。从律师一方的利益来看,只有我们服务好律师,才能够实现对律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谓的「律所内部资源运营」,就是将律师事务所内部的律师的资源,与外部资源拓展渠道相结合,它涉及政府、高校、媒体、园区、商会、行业协会、校友会、老乡会等八个方面。
归根结底,职业经理人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便是连接资深律师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纽带。
就京师深圳而言,不得不说,律所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职能相当丰富。他们可以细分到什么程度呢?以文化品牌宣传为例,摄影、编辑、设计皆为专业出身,毫不费力达到外包水平。
职业经理人
之于律所
赋能
对赌
04
京师模式:星火燎原
作为京师深圳联合创始人、管委会委员、执行主任、深圳市律所职业经理人研究院首任院长,有人将陈修主任称做京师深圳的「超级传播者」。
但他却总拿「草绳理论」自我调侃:草绳绑在白菜上就是白菜价,绑到螃蟹上就是螃蟹价。
“我在京师深圳的发展中,其实也就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就是把深圳一群有理想有能力有未来的大律师绑到一起。”
对于「人和」这件事,将京师深圳的联合创始人、执业律师、职业经理人团结、连接到一块,让大家与京师理念达成共识,“这是我应该去做的一个工作,也是我的价值所在”。
对于京师文化,陈修主任是深入认可也是100%践行的这么一个人。“既然这种理念和模式能够让律师和律所受益,那为什么不去宣传呢?”
诚然,网上也有人对京师模式颇有微词:外部拼命的加盟式扩张,似乎造成了“虚胖”,内部的大跃进创业追求“门面虚荣”。
议及此处,陈修主任引用了京师总部创始合伙人兼CEO杨建华在2019年发表的年度工作汇报题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正是我们京师先走规模化道路的原因所在。较之于传统大型律所,新型律师事务所想要弯道超车必须找到它的核心点,京师选择的核心点即规模化。”
“我们先把规模建起来,才有可能去想其他四化的问题。”辩证来看,京师的规模化并不是只为了走规模化,也是在为后期的专业化、品牌化做积淀。
因为真正的律师事务所要去积淀底蕴:规模是基础,专业才是关键。京师发展模式正是以“规模化作为基础,专业化作为核心”来打造的,只不过是阶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但规模化和专业化一定是不可区分的一体两翼的关系。
稍有留心的圈内人也许早已注意到,京师的规模化发展在2018年以后其实是放稳了脚步的,将重心放到了专业化的打造上。
2019年成立的刑事委员会,2020年开展的全国法律产品大赛,都是京师律所在夯实自身专业水平。
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律师行业有点儿像春秋战国时期,多种律所管理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暂且无法论证哪种方式是最好的,哪家律所的模式就是最优的。我们只能承认和尊重并存共存的局面,让市场最终检验哪些才是更加适合当前市场发展的。
“我们正在坚定的走自己的路,这条路上并不寂寞,有很多的律师同行认可京师模式,也愿意加入我们京师。”
共识 · 京师模式
行业的春秋战国时代
05
律师培养机制:跳出律所看律师
京师深圳以律师为本,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础之上,给予优秀的青年律师 “海底捞”式的贴心服务: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学习交流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传帮带培养机制,还制定了“2020京英律师训练营”计划。
但律师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周转于多个律所之间是常有之事,不少律所管理者都为人才流失问题唏嘘不已。
有些人或许会摇摆:我们去做律所,出发点应该是律所还是律师?
陈修主任对此却很笃定:律所只是一个平台,律师才是核心与根本。在深圳这边,我们还有一个理念叫“跳出律所看律师”。
“我们只有真正去服务好律师,设身处地的帮律师去思考问题,像对待亲人、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得到成长,使之专业能力能够得到夯实,收入能够得到提升,这本身就是一项功绩。”
京师对内的着重点在于关注律师,试图通过京师律所的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最终实现律所的收入反哺给律师。
“我们做好了这一点,任何一个平台型的律师事务所,都可以得到律师的拥护,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既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律师,我们也能够让他们在马斯洛金字塔中生存、安全和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得以满足,那就对得起律师、对得起律所、对得起整个法律行业。何必担心自己培养的律师,转向其他的律师事务所?”
根据京师深圳的内部数据,从分所拿到执照,到现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转出的律师大概有30位,其中有20多位是注销了职业资格证,去到企业做法务或回到内地做律师的,真正在深圳这边由京师转到其他律所做律师的寥寥无几。
这也为京师律所“服务好律师”的底层逻辑,留下了完美注脚。
在尊重律师选择的这一点上,京师深圳究竟有多开放包容呢?
陈修主任回忆当初,甚至有一些律师想自己出去单干、开律所,“我们也会在律所的注册筹备工作和其他可能遇到的问题上,予以指导和帮助”。
青年律师的根本困境在于既要养家糊口,又要个人发展。养家糊口似乎就要赚钱,赚钱的确需要多接案子,各种类型什么钱多接什么,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呢?
“其实做每一件案子,做好案件复盘和每个案例的整理工作,反思这个案例对自己要去梳理的那本书有什么启示,是一举两得的一件事。可能做完一个案子需要花十几二十个小时,但在办案后只需要多花俩小时将其升华凝练出来,这10%的付出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收效。”
陈修主任在我们青律营名师公益直播系列课中就一语道破:青年律师最核心的竞争力应当是「十分专业」。
专业带来的长期效益,才是对青年律师最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实现这种专业的夯实呢?「出书、讲座、上电视」就是三种很好的方式。
青年律师可能会经常参与讲座培训,但此间习得到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出书」则要求我们对碎片化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将特定领域里的相关知识梳理清楚并且书写出来,这个过程就是青年律师夯实专业的第一层。
能够通过「讲座」将内化于心的体系化知识讲出来,才是真正理解知识的第二层。
「上电视」则可以增加曝光,提高外部认知度,通过官媒的背书来弥补自身在年龄和资历上的不足。
找永川的律师事务所,重庆永川区律师辩护 过失致人重伤罪赔偿标准
本文由张智勇律师团队编辑整理(张智勇: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优秀律师,重庆十佳律师,执业二十五年,擅长涉黑案件、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网络新型犯罪、... 时间:2022-12-15广东深圳加盟合同律师哪里找,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陈主任
陈修主任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深圳市律所职业经理人研究院首任院长开篇立意。先抛个问题:你觉得律所的管理水平在全社会处于什么段位?初涉律... 时间:2022-12-15祈诉必须找律师吗,请律师打经济纠纷官司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找律师,要么是冲着律师的名气,觉得是个大律师,自己的案子交给他一定可以打赢;要么是朋友介绍,总觉得朋友不可能坑自己,给自己介绍的律师准没错。其实... 时间:2022-12-15刑事辩护律师在找咨询,邓世华律师
邓世运律师,北京市炜衡(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刑事辩护律师库第一批入选律师,广州市百名专家律师公益法律服... 时间:2022-12-15昆明找口碑好的遗产继承律师费,原告主张律师费由被告承担的依据
来源:裁判文书网 转自:法务之家 微信公号“法律案例研习社”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 时间: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