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梁律师找丁辉,令人心动的offer丁辉是哪的人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7 07:09:28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既然我今天可以坐到这里来(参加面试),那么对我来说,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都不会放弃。”


——丁辉,《令人心动的offerⅡ》


职场类综艺我很少看,因为大多太过阳春白雪,会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智商被愚弄。有那个时间吃瓜看热闹,我多养养精神不香吗?


但在职场话题“裸辞”、“实习”、“下班能不能比领导先走”等一众问题的讨论中,我还是不经意看到了《令人心动的offerⅡ》这部综艺面试的片段,并从中看到了自己。相比于这波年轻人里其他人的家境殷实、履历丰富,丁辉是最不起眼也是最特殊的一个。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可以说,丁辉在考取法学硕士之前的人生经历,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经历:二本毕业,参加工作,找个女友,进展顺利的话结婚生子,没有意外的话就是普通人的一生。


只是由于女朋友的刺激,丁辉下决心证明自己,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逆袭路,但即使他足够努力和友好,相比之下也略显平庸,就好像就是职场中千千万万拼尽全力,但却仍然不如“别人家孩子”会讨人欢心的我们,


那个连大厂社招面试机会都拿不到的我们。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面试机会都拿不到?”


这句话一定会被质疑,毕竟单看丁辉的简历,已经足够出色。


诸多一、二等奖和一等奖学金已经是常人难以企及,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参加四大的社招,他的简历算得上普通,甚至根本不能得到面试的机会。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不论是销售转律师的职场赛道跳跃,还是为了考研和实习而义无反顾的裸辞,都让人无法信任他对职业的忠诚度以及对职业发展的详细规划。


HR,尤其是大型企业的HR其实很关心一个核心问题:“你是否愿意在我这里长久工作?”因为这涉及到公司是否要花精力和资源对你进行栽培。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既要取决于你对这份职业的喜爱,又要取决于你是否有缜密的规划,还要参考到你对跳槽的态度。


毫无疑问,这三者在丁辉的简历上全都在扣分。


虽然我相信丁辉是有规划的,因为现实中一个敢于裸辞考研的人,如果完全没有规划,看似是在背水一战,实则穷途末路,每战必败。


但简历中种种坑,完全有可能让知名企业将其拒之门外:

  • 第一学历普通: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大学;
  • 履历断档:因为考研裸辞,将近一年没有工作;
  • 转行:从销售跳律师,职业跨度太大;
  • 裸辞:到底是追梦还是在原行业难有作为,HR无从得知。


职场上,很难翻盘。


连他自己都承认:“如果不是这一档节目,走社招我根本没机会坐到思维律师面前。”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因为简历筛选这件事,不是核心员工(比如资深律师)来做,而是由HR专员筛选的,上司给的是什么标准,HR专员就会严格执行。


所以越大的企业,HR越不可能看你的简历觉得“这个人还挺上进的,要不我给他要给面试机会吧”。


她只会觉得:学历普通、履历断档、职业态度不明...


可以说,如果这是一场真实的比赛,他不用打就输了。


不是输在能力和努力,而是输给了过去的他。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如果是在现实中,即使丁辉因为努力加运气通过了社招,那他大概率在面试环节也会失败。


原因如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丁辉清楚知道自己的履历有硬伤,与其逃避不如主动面对,所以在努力给自己树立一个全力拼搏的形象。但他在面试中过度强调自己“背水一战”,反而加剧了四位律师的担心。


1、学习能力不足


为什么很多人关注第一学历,因为第一学历体现的是学习能力。


第一学历好的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都是早早就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和规划的人。


我承认,过分强调第一学历是有一些“职场歧视”,但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事实,尤其是这些律师面试官,哪个不是师出名门?对普通一本都看不太上,遑论二本?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可如果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硬伤时,该如何应对?


换一个角度展现:不去着重表达自己背水一战的绝命感,而是去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实工作后跨考华东政法能成功本身就是一种证明,丁辉大可着重于如何面临挑战,但他忽略了;

另外他在校期间表现也很不错,但不知为何也忽略了,实在可惜。


2、职业规划不合理


既然跨行业、履历断档、裸辞等经历无法回避,那么更合理的应对方法是向HR坦诚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事实证明自己已经有了系统的职业规划——以律师事务所为目标导向,阐述自己从短期(3年内)到长期(10年)的整体规划,表述自己为此已有的付出,同时表达公司选择自己并有所栽培的期待。


但丁辉的解释,堪称史诗级灾难现场......


“律师社会地位高”——这真是个毫无求生欲的回答,对方会怎么想:你怕不是对律师行业有所误解?如果还有更高地位的行业,你以后会不会再次转行呢?


“不用考数学”——原来做律师是因为你觉得律师简单,而且你数学学习能力不强,那以后如果用到了数学怎么办呢?


“要证明给女友看”——“原来你选择我们就是为了证明给女友看啊,那如果女友还不满意,觉得你因为工作加班放弃了生活,你是不是还会选择要给更有‘生活情趣’的行业呢?”


这三个原因都非常真实,真实到让我这个旁观者尴尬,让面试官不适。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三个原因,完全没有涉及对律师行业的热爱和对岗位的责任心,这就像什么,就像男友问你问什么天天腻着他,你不说因为你喜欢他,因为他幽默,而非要说因为他有18厘米,因为陪着他不用自己花钱吃饭,因为有男朋友可以证明你有人要,注!孤!生!


实习生面试,面试官往往更愿意看到实习生有着对工作的激情,虽然稚嫩。


但也许由于有作为销售在社会上的打拼经历,丁辉的回答非常现实,也正因为如此,在之后的评分中,丁辉总是被拿着放大镜对待,即使他入职后的一些表现很不错,比如毫不忌讳的给其他实习生提建议,但两次都因为不大不小的错误就被排到了最后一名。


(看人家王骁同学多聪明,虽然工作表现不好,但起码把律师的逼格拔得很高,多招HR喜欢)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虽然丁辉简历和面试都表现一般,但只要之后工作表现好,就能够获得器重了吧?”——天真!


为什么我说,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和丁辉一样,很难逆袭?


因为我们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发展。


在这8位素人中,和大多数人偏好王骁不同,我更喜欢的是丁辉,因为我先看了第二集作业,再看的第一集面试。


但面试官不同,他们是严格按照“先面试,再入职”的流程下来的,面试中王骁表现更好,而丁辉给人的感觉一般。于是虽然面试官们说面试的成绩已经是过去式,但事实并非如此——面试大佬们早已在心中认定了每个人的结局。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我们就简单拿丁辉和王骁的表现和结果来对比:


就最新的节目内容来看,丁辉这一次又拿了最后一名,原因是

1、将律所名字写错

2、私自决定在文末写了史律师团队


而对于丁辉文书的内容,四位律师还是基本认可的。


好,犯错就要挨打这是应该的,但问题是,王骁同样犯了不小的错,凭什么排名还能不错?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王骁的法律意见书中引用的是尚未生效的《民法典》,而做法律分析当然要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如果依据的内容不对,得出的结论将是非常可怕的。更致命的是,王骁在引用《民法典》时又引用了现行有效的《婚姻法司法解释》,而两者的关系是冲突的,《民法典》生效代表《婚姻法司法解释》失效。


可史律师对此没有太多评价,反而夸赞王骁的格式漂亮,似乎漂亮,比内容有价值更有意义。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而丁辉只是私自在文末写史律师团队,就被解读成“想成为史律师首位实习生的司马昭之心”,实在是对比明显。


虽然我更认可观察团徐律师的观点(从专业能力和时间观念两个方面评判丁辉应当排在前列),但我可以理解四位律师给丁辉的分数,他们从自己的评判角度看来写错名字比引用错法条更严重。


但起码如果丁辉排在第8,王骁怎么也得第7了吧,凭什么排在前4!


凭什么?——凭的不过是王骁简历和面试表现更好,更招人罢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93年的王骁只比91年的丁辉小2岁,两人都比其他95后实习生大不少,但四位律师却下意识忽略他的年龄,单单反复鞭尸丁辉的大龄和裸辞。


还有,虽然史律师说要根据课题完成情况选择各位律师的首位实习生,但各位律师选择的时候还是以面试表现为主。


  • 比如梁律师在选李晋晔时,说话就很实诚:“我选你是因为面试那天……”
  • 王律师选朱一暄也是有征兆的,明明布置作业时要求做出结论,但朱一暄只做了信息收集,王律师就说喜欢这样的——开始我吐槽王律师区别对待,但当我重新仔细看面试时王律师一脸慈父笑时,我懂了。
  • 还有王骁,这位面试时就被称为“我们要找的人”,即使课题表现不行,最终也入围了。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这三位已经被挑选的学生,是面试的前三名。


至于第一次作业的前四名,都还没有被选中。


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不论我们如何吐槽,都不能忽略“首因效应”的强大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人初次会面时的45秒,就会对人产生第一印象。而这个印象对受众的影响很大,会对受众日后的行为进行有选择筛选,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场外律师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


根据面试结果挑人,同样犯错给丁辉成绩更差,看起来有些双标,但的确是我们经常与遇到的情景。


当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还能有心思吐槽,但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比起吐槽,更好的办法是避免这种情况。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所有人都想看到逆境翻盘,因此小说中那些“莫欺少年穷”的话总是能引起大家的热血。


但不论对于丁辉来说,还是对于我们来说,职场翻盘都很难。


为什么韩信背水一战传颂千年,因为历史上只成功过这么一次,这是绝对的偶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如果把偶然当作必然,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幻想。


丁辉因为初次表现不好,所以不论做了什么,律师们都会在潜意识中给他做减法。


这当然不公平,但的确是现状。


说到背水一战,丁辉的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竞争对手错误连连表现一般(天时),之后的考核每次都表现惊艳拿到前二(地利),在学习中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付出和对律师行业的热爱并感染律师(人和)


只有这样,他才能竞逐最后的2个转正名额,但很明显,太难了。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而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又能有多大概率翻盘呢?


我们大多数人和丁辉一样,在工作中付出努力,但大多表现是还不错而非超级棒,更不会有很多被优秀的人看到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尽量避免成为逆境中的那个人。


为什么这是个颜控的世界?因为“首因效应”不论在爱情,还是在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种效应,即使不像王骁一样在第一面赢得所有人的喜爱,也起码不像丁辉一样给自己加大翻盘的难度:


  • 简历上的劣势,丁辉启发了我们要尽可能在喜欢的行业深耕,不随心情肆意跳槽,尤其在简历塑造上,学着去筛选更有价值的经验和技巧,去进行更简洁的排版,让HR眼前一亮;
  • 面试中的失误,丁辉告诉我们要试着去展现优势和热爱,并主动面对自己的不足,表现出自己已有以及会有的改变,让HR不因此对你产生负面评价;
  • 工作后的翻盘,如果你外向,可以用礼物、社交去让大家记住自己;如果你内向,就盯着那个领导更喜欢的人,在各方各面追上并超越他。


不要做那个给人最差受因的人,翻盘真的很难。


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们都是丁辉,那个难以在职场翻盘的人


最后,希望那个要强、有经验、爱分享的丁辉,可以收获到自己的想要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