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怎么找律师咨询找性感觉,律师咨询情感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5 19:04:11


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上升。检察机关坚持“零容忍”,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报告指出——


  • 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从严惩治,2018 年至今年 9 月,起诉的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一审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4.7万人,占判决总人数的 42%,高出整体刑事犯罪 24.3 个百分点。对重罪轻判、量刑畸轻的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出抗诉1065 件,法院已改判 486 件。

  • 针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多发,以典型案例引领法律适用规则不断完善。齐某强奸、猥亵多名女童,拒不认罪,仅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后,改判无期徒刑,并结合办理此案,促进完善办案规范,明确在集体宿舍实施猥亵犯罪,应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依法加重处罚。针对一些“大灰狼”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上传,严重侵害儿童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2018 年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视同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至今年 9 月,起诉利用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犯罪 1130 人。徐某利用某 APP私信功能,打着赠送礼品、参加比赛等幌子,诱骗多名儿童发送裸体照片、视频,检察机关以猥亵儿童罪对其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八个月。


  • 检察机关更加注重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帮助走出困境、拥抱阳光。会同公安机关、妇联等推行“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检察官、警察、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师等同步介入,一次性完成证据收集、受害身体检查等工作,及时开展心理疏导,避免反复询问取证对未成年人造成“次生伤害”。目前,已建成 2053个“一站式”办案场所。针对一些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专门出台检察政策,加强司法救助工作。2018 年至今年 9 月,救助未成年被害人 3.4 万人 5 亿余元,会同教育、民政等部门综合落实心理疏导、身体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等多元救助,助力重归快乐生活。


  • 通过强制报告,已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 3700 余件,对不履行报告义务的督促追责 400 余人;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开展入职查询 1000 余万人次,解聘有前科劣迹人员 4400 余人,让隐匿的“大灰狼”无所遁形。

网络性侵有两个误区


记者注意到,报告发布后,“隔空猥亵”相关话题引发关注。


“隔空猥亵”未成年人?近5年,有1130人被起诉!

图源:摄图网


今年5月,北京高级人民法院通报多起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法院发现,在网络环境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隔空”猥亵新动向。


而在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文提醒——“危险危险危险!‘隔空猥亵’也是性侵”。其中提到,网络性侵有两个误区:


①他没有碰到我就不是性侵吗?


错。隔空猥亵也会构成犯罪,虽然没有物理接触,但利用网络强迫14岁以下未成年人发送隐私部位的照片、视频、裸聊甚至发送侮辱淫秽的话都会构成性侵害。


②我没有激烈的反抗就不是性侵吗?


错。教科书式的反抗、呼救只存在于少数,大部分未成年被害人因害怕、羞耻或者被威胁无力反抗,不能成为不法分子狡辩的“自愿发生”。对未满14岁儿童实施性侵害,无论是否自愿均会构成犯罪。


家长要教育好孩子

学会在网络世界保护自己

记住!

不轻信、不透露、不约见!


推荐阅读

♦ 独家解读〡二十大报告指引方向——事关妇女儿童事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妇联改革和建设

♦ 一问一答!收好这套题,一起学习二十大报告

♦ 舞台更广阔 作用更重要 要求更高远——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综合中国妇女报(记者:王春霞)、中国青年报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