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贷款逾期

花呗逾期房租欠交,年轻人欠花呗正常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苏妮妮 贷款逾期 时间:2022-11-14 14:44:32

作者 | 孙瑞希

写在前面: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你的购物车是不是满了?各种宝贝还在转运的路上吧?信用卡的账单还完了吗?花呗、借呗、白条额度还够用吗?

看到这条短信:“亲,你本月花呗账单已出,请核对账单,点此立刻还款或分期还款”,有没有觉得肉疼?想不想“选择性眼盲”?

用时一时爽,还款火葬场。如果说2019年第一个问候你的是蚂蚁花呗账单,那么在这崭新的一年里,你能不能做一只成熟的蚂蚁理性消费?毕竟,蚂蚁花的还是要蚂蚁还啊。

01

超前消费

很难走出“隐形贫困”的陷阱

支付宝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和中国人传统习惯“储蓄消费”不同,90后正养成新的“信用消费”习惯。

数据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图片来自支付宝《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

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在越年轻的人群中越明显。近40%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

我的来访者小夏,就是花呗的重度用户之一。当然,不止花呗,她还开通了两张信用卡,还有借呗、白条、唯品花。

小夏毕业三年,是一名技术主管,目前月入6K。这样的收入,在小夏所在的北方城市,如果精打细算的话,也会有点结余。

小夏刚毕业时,月薪3500元。那时为了省钱,她与几个小姐妹合租一套小三居,月租金2200元,大家平摊房租。她平时也很少在外面吃饭,经常自己买菜做饭,日子虽然紧紧巴巴的,但3500元也能应对日常开销。

现在薪水虽然涨了,但她总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办公室女孩子多,大家难免有些攀比,谁用哪个牌子的香水,哪个牌子的口红,买了哪个牌子的衣服,大家都要品头论足一番。

小夏觉得女孩子嘛,青春短暂,穿着打扮体体面面才对得起自己,于是她开始过起了与自己的收入不大相称的生活。

这样下来,每个月仅“置装费”一项就要花掉不少“银子”。赶上了年节假期,还要放松一下,打赏自己几次“诗和远方”,出去旅旅行。

来我工作室面询时,我看她画着精致的妆容,背着一款名牌包包,虽说只是入门级,但也要五六千块。临走时,她补了补妆,拿出的是一款大牌粉饼和口红。

她家境普通,没有后援,工资根本就支撑不了这样的生活水准,所以超支的部分就用信用卡和各种花呗填补。月入6K,欠款8万,越空越花,越花越空。

小夏和很多职场中人一样,外表光鲜亮丽,可实际上非常贫穷,用时下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叫“隐形贫困人口”!

他们可能会吃精致的西餐、用高档的化妆品、背名贵的包包、去各地旅游、请昂贵的私教,但是没房、没资产,只有一屁股负债。

一句话,他们是小资和赤贫的结合体。

他们努力升职加薪之后又不断升级自己的消费水平,最后发现尽管收入增加了不少,但仍然很难存下钱来。

以前小夏并没有觉得“超前消费”有什么不好。反正该享受的也享受到了,自己还年轻,能力一直在增值,赚钱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当她走到了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重新进行选择的时候,才发现有点储蓄有多么重要。

前段时间,小夏所在的公司战略性裁员,头一天还在加班的小夏,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裁员通知,下午就要签协议走人。

一切来得迅雷不及掩耳。由于手头没有积蓄只有欠款,所以她焦虑得要死。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泥牛入海后,慌乱中她选择了朋友介绍的一份职位和薪水都不如从前的工作。

她说:没钱就顾不了长远了,先把眼前的危机应对过去,至于可心的工作,只能先放一放再说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棘轮效应”。所谓“棘轮效应”就是当一个人形成现有的消费水平之后,向上增加非常容易,向下调整却非常困难。这就如同中国的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样的。

我遇到过不少像小夏一样的来访者,由于经济上的储备不足,而没有办法从容地应对来自生活或职场中的危机。

他们把本该用在个人成长上的心力,花费在营造虚假的“体面生活”上,表面岁月静好,实则穷困潦倒。由于不能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他们坠入了“隐形贫困”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在经济社会,钱的流动无处不在,一个人的金钱观也就是他的世界观,只有当我们能够处理好与钱的关系时,才能够有足够的心力与这个世界更融洽地相处。

02

理财思维

让财富积累出现天壤之别

很多赚钱能力差不多的人,为什么经过若干年之后,在财富的积累上会出现天壤之别呢?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理财思维的差距。

很多年轻人都信奉“攒钱不重要,挣得多才靠谱”。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能通过代际传承拥有财富的话,那么拥有财富的第一步往往是从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攒钱”开始。

几千块的收入,刨除房租、吃喝也许剩不下几个钱,但是当你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这些小钱进行存储时,你也就有了朴素的理财思维,它未必能让过上多么富裕的生活,但积少成多,这笔钱或许在将来的某个关键时刻能帮到你,甚至扭转人生的走向。

你攒的不是钱,而是你的生活。

十几年前,小希和小慧同在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两个姑娘都是办公室最底层的职员,薪水微薄。小希省吃俭用每个月能结余三五百,统统存起来。小慧的薪水总是不够花,一到月底不是问家里要钱就是问同学借钱。

两年后,小希存了八千多块。小慧嘲笑小希: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两年才存下这点钱,值吗?能在北京买房啊?能投资办厂啊?

小希笑笑,没有理会。

小希花了7800块参加了一个培训,加上认证考试的400块,一共8200块,终于拿下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由此成为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中国某行业协会会员,开始有机会接触更高端的人群。

后来,小希在一次行业大会上结识了一位企业家,被高薪挖走。小慧仍然在原来的公司上班,她经常抱怨自己的职位低、薪水低,在北京混了这么久,还只是勉强维持温饱。

有一年小希联系小慧,给她介绍了一份薪水和职位都比现在高的工作。但由于目标公司处于初创期,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小慧最终放弃了那个工作机会。她的理由是,自己没有存款,万一公司没做多久就倒闭了,自己怎么生活呀。

事实上,那家公司后来发展的不错,几年以后还在全国的不少省区开了分公司。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进人的门槛也高了,小慧已经没有机会了。

一晃又过了几年,到了三十二岁的光景。此时小希已经辞职创业两年。小慧在北京既没有攒下钱,也没有谋到太好的发展机会,就回到了老家。

她的个人条件一般,就找了个比较登对的男生结了婚。有了孩子后,小两口日子过得紧巴巴,时不时地要靠信用卡救急度日。

巴菲特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小希在艰难的日子中每个月存下的三五百,成了她手中第一把很湿的雪,她把这些钱投资在个人成长上,就等于找到了很长的坡,所以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好,加速度越来越快。

小慧认为女孩子要活得体面,不能太将就,她把钱全都花费在物质上,甚至超前消费。她以为那是一把很湿的雪,但其实那只是一把很细的沙,抓在手里满满的,慢慢就从指缝里溜走了。

攒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但能帮我们抵御风险,还能让我们在面临选择时更加淡定从容,有了更多投资自己的底气。

人们常说投资理财、复利效应,但前提是你首先要拥有本金。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本金不都是积攒出来的嘛。

实际上,不只是投资理财,所有的有效积累最终都会带来一个让人们惊讶的结果。即便一开始那只是一个微小的积累,但只要加上“长期”两个字,它就会带来无穷的魅力。只是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来而已。

查理芒格说:我们并没有处在一个猪猡也能赚钱的美好时代,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成为那靠前的 20% 。

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在各个人生阶段的目标的实现,几乎都离不开财务目标的支撑。所以,当我们能够带着理财思维去看待人生时,就会站在一个投资者的角度,那么我们对职业的感受和选择往往会有所不同。

03

量出为入

用未来的目标决定今天的行动

很多人的理财思维是“量入为出”:我每个月的收入是1万,开销7千,剩下的3千积攒下来,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增值,然后看看这笔积蓄能办多大的事儿。

这其实是用今天的收入决定未来的目标,用老话来说就是:有多大碗吃多少饭。其实更好的理财思维应该是“量出为入”,也就是站在未来看当下。根据未来的个人发展或支出目标,来倒推当下的财务目标。

比如,你希望两年后结婚。

量入为出的思维方式是: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1万,开销7千,结余3千,两年后结余7.2万。理财收入5千,父母支援10万,一共17.7万。长春市目前楼盘均价1万/平,按首付30%计算,这些钱可以买一套60平米的婚房。

量出为入的思维方式是:两年后我要结婚,我要买一套90平米的婚房。按照长春市目前楼盘均价1万/平,首付30%计算,需要27万。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1万,开销7千,结余3千,两年后结余7.2万。理财收入5千,父母支援10万,一共17.7万,还有9万多缺口。

我现在有哪些开支可以省下来填补缺口?我有哪些技能可以开辟副业额外赚点收入?当然,如果你的步子迈得大一些,有没有可能换一份更高薪水、更有发展的工作?

一旦你有了这样的理财思维,你就会有两个非常积极主动的选择:要么主动寻找更好的理财方式,要么主要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当你主动出击的时候,你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会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看到很多以前不曾留意的机会。

消费不会毁掉年轻人,真正毁掉年轻人的,是无穷无尽的欲望。

茨威格在给断头王后玛丽写的传记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无比感慨。他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以,不要觉得你可以轻易地获得光鲜的生活,那不过是过度透支的未来。

想要拥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天上不会掉馅饼,踏踏实实付出、认认真真成长才会拥有高品质的生活,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十余年HR从业经验,经历了从一线员工到高管的职业发展历程。只写实用的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如果你正处在职场困境中,请为自己找一个靠谱的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