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刑事上诉律师(潍城区律师事务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打豆豆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22 06:53:25

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刑事上诉律师(潍城区律师事务所)

尹义开庭审理案件。

尹义在诉讼服务中心调解案件。资料图片

“我是一枚枫叶,在料峭的初春里,热情绽放正直的品德,那是大山特别的关怀;我是一枚枫叶,在炎炎的盛夏里,蓬勃舒展火烈的性格,那是大山乳汁的浇灌;我是一枚枫叶,在萧瑟的秋风里,熊熊燃烧坚强的气质,那是大山赋予的挚爱;我是一枚枫叶,在凛冽的寒冬里,悄然积攒涅槃的力量,那是大山殷切的期盼。”

在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尹义的抽屉里有一本《办案札记》,是他平时记录自己审判工作的随笔,首页便是“我是一枚枫叶”这首诗。他把自己比作一枚枫叶,把百姓比作大山,他说“大山给了我正直、热情和坚强的品格,我是大山的儿子,在百姓的怀抱里,我感觉不到疲惫和寒冷,我始终怀着感恩之情从事审判事业”。

初次见面,眼前的这位“80后”小伙,待人热情,性格内敛,有时还略带羞涩,与许多同龄人张扬的个性相比,他更显成熟。熟悉他的人都说,尹义人如其名,稳重且富有正义感。从事民事审判十三载,他审理了各类民事案件1800余件,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5000余件,近两年年均结案近260件,居全院第一位,他先后被评为“百优政法干警”“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今年他又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

人生轨迹缘何如此铿锵?他说,这是一位法官的承诺与责任。

为民服务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进取的精神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人生的价值就一定能够充分实现。一个法官的能力可能很有限,但只要持之以恒把每一件案件都做实、做好,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蹚出一道为民服务的足迹。”这是尹义多年来的座右铭。

2002年,年仅21岁的尹义来到潍坊中院民一庭工作,他从书记员干起,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到现在已经是第13个年头。每天,他需要面对来自交通事故、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等众多领域纷繁复杂的民事纠纷,以及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有鲜花和锦旗,自然也有不解和埋怨。有人问他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哪怕换个岗位?他说:“案子办多了,处变不惊了。当事人找到法院,多半是为难之举,能帮人解难、化解纠纷、守护法律的正义,我很自豪。”

在尹义的办公室里,记者并没有看到同事口中他曾经获得的那一面面象征荣誉的锦旗和奖杯,只有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和一摞摞厚厚的案卷和法律书籍。尹义说:“荣誉是鞭策和鼓励,记在心里更踏实。”正是这位低调含蓄的年轻法官,在调解室里,他和当事人拉家常、道人情、讲法理、辨是非。在法官席上,他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维护着司法公正,确立了司法公信。巡回办案时,他更是挑数量多的县市区、挑难度大的案子办,耐心细致调解,秉公执法办案。

十三载司法为民,他立功受奖。特别是近年来他结合工作实践,开拓思路,针对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展开调研,并撰写与建设工程、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等当前审判热点难点问题有关的十余万字调研报告,已成为同类型案件调解、审理的重要参考。

悉心调解

“老百姓带着自己最为难的事来讨个理儿,我们法官如果不尊重他们,他们该有多么失望,只有我们设身处地,说理释法,才能做到胜负皆服。”在工作中,尹义始终坚持把办案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疏导思想、化解矛盾上,把“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理念融入到司法调解和审判工作中去,把当事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原告李某外出务工多年,其间一直没有回家,还很少与家人联系。与妻子张某数年间只通过几个电话,夫妻双方感情早已破裂。李某为逃避财产分割,在提起诉讼之前,已将大部分财产转移,且无从查证。而被告张某没有稳定工作,既要供养儿子读书,还要照顾患病在床的父母,连居住的房产也登记在李某姐姐名下。一旦离婚,张某及儿子马上就会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

庭审时,李某代理律师刚刚读完起诉书,情绪激动的张某就昏倒在法庭,被唤醒之后,她哭喊着要自杀。“别干傻事,要相信法律,相信法庭,一定会给你个说法!”在尹义坚定的目光和铿锵的话语面前,被告张某的情绪渐渐缓和。

整整十个小时,尹义反复做着双方的调解工作,直到张某答应不会再有过激行为,耐心等待调解结果。尹义把两人送出办公室后,窗外早已天黑,他却依然不知疲倦地坐回办公桌前继续研究案情。连续半个月,他每天风雨不改地到李某家中做工作,一待就是半天,嘴巴说干了,嗓子喊哑了,尹义从来没想过放弃。最终,李某的母亲被他的诚意打动,主动做起了儿子的工作,还提出如果儿子坚持离婚,离婚后就将儿媳和孙子接到家里来住。在多方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离婚协议,原告李某向被告张某支付人民币11万元,被告可以在现有的房子里继续居住2年。结案后,张某满含热泪地攥着尹义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偏方治大病,在处理民事案件时,把握好时机,对症下药,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及时化解纠纷。”在针对民事案件调解的调研报告中,尹义这样写到。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总是能法理结合,以情感人,深入了解双方矛盾症结所在,迅速及时地找到案件切入点,通过悉心细致地说服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能调解的案件,一定要调解解决,哪怕只有1% 的调解希望,也要拿出100%的努力,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勤学善思

孙律师是一位有着近20年诉讼经验的知名律师,在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眼界高”。用他自己的话说,“让我服气儿的法官,我掰着指头数得过来。”但他服尹义。平日里,孙律师总是喜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尹义主审案件的判决书,自己打印出来发给律所的同事们看。“他判的案子有看头,在应对错综复杂的案情时,他总能庖丁解牛,沉着应对。尹法官判过的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2004年12月23日下午3时,王某在潍高路于河高速路立交桥下发生单方交通事故致左腿骨折。王某受伤后,先后入驻潍坊某甲医院、寿光市某医院、潍坊市某乙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医院治疗不当,致使王某情况恶化。2005年1月王某再次转院至潍坊市潍城区某医院,并进行左大腿下段截肢术,同年2月4日出院。其后,王某将潍坊市某甲医院、寿光市某医院诉至寿光市人民法院。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潍坊市某甲医院赔偿王某损失及精神抚慰金共计15万余元。宣判后,王某上诉至潍坊中院,请求支持其全部医疗事故赔偿共计人民币近70万元。同时,潍坊市某甲医院也提起上诉,承办法官正是尹义。

“接到这起案件,我静下心来先把案子理顺了一遍。”多年的民事审判经验告诉尹义,涉及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案子,不能生搬法条,要学会灵活变通,寻找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点。

这一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庭审当日,旁听席上座无虚席,双方聘请的都是当地的知名律师,庭审过程中针锋相对,争执不休。面对双方律师,尹义气定神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切来源于庭前的充分准备。接手案件后,尹义和同事立即奔赴事发地了解情况。盛夏酷暑,闷热难耐,脸上、身上的汗一个劲儿地流,有时忙活一整天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连吃饭他也不忘带上案卷,涉及医疗事故分析的学术论文被他当成了枕头。最终,潍坊中院判决,撤销寿光法院一审判决;同时判决潍坊市某甲医院、寿光某医院赔偿王某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人民币36万余元。

这份判决书,尹义整整写了1万多字,其中说理部分就超过7页。案件的顺利审结,终于消除了王某长久以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压力。这起案件也成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指导性案例。

在尹义的法官生涯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在他看来,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良心是法官践行正义的最后堡垒。司法公正不公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调解公允不公允,百姓心中有杆秤。

作为民事法官,从踏入法院的那一刻起,尹义就如同上满发条的钟表,每分每秒都在围绕一个“法”字运转,送达、保全、调解、开庭、解答咨询、撰写法律文书,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饭。“民一庭案多人少,时间紧、任务重,有时遇到棘手的案子,回到家也还想着案情,妻子说我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说到这儿,尹义笑了。

“你看家里这些案卷和法律书,看起来就没完,白天在单位忙一天,回家心思还在工作上,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都要喊他好几遍。”谈到尹义的工作,妻子虽说嘴上埋怨,但却一如既往地在默默支持着他,“这么多年,被他耳濡目染,也深知他工作责任重,心里的压力更重,生活上多付出一点儿,也算是支持他的工作了。现在就是希望他能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可他一研究案子,就什么都忘了……”

尹义的成绩来自对正义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来自废寝忘食的辛勤付出。据潍坊中院统计数据,2008年至今,尹义办结各类民事案件超过1800件,其中今年办结一、二审案件265件,无超审限案件,无发回重审案件,无改判案件。但在他的口中,这些荣誉永远属于集体,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我们民一庭个个是办案能手,如果讲付出和奉献,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铁面无私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这既是古时为官者成功的准则,也是现代法官审理案件时所应遵循的不二法门。法官审理案件,不管是出于法官的职业要求,还是社会公众的司法需求,抑或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廉洁从来都是法官的基本品德要素之一,也是人民法院司法服务的生命线。离开了廉洁,公正将如同无源之水;离开了廉洁,司法将丧失立足之地;离开了廉洁,公信将毫无意义可言。

“绝不让一个不公正的污点留在我的法官生涯中。”尹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他审理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原告起诉后,特地找来尹义要好的老同学,多次登门说情,想让被告多付些赔偿,多次以提出宴请均被尹义拒绝。这天尹义一下班,就被一帮同学生拉硬拽推上原告的车,其中一个同学,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到了尹义的包里,说这是自己专门为他题写的一幅字,让他一定收下。多年来的职业敏感提醒尹义,这绝对不会是同学间友谊的馈赠。他立刻打开信封,只见一沓厚厚的钞票露了出来,他严肃地说:“法律不是儿戏,如果我收下贿赂,枉法裁断,就是犯罪!老同学,你这是在害我啊!”听到这些,同学满脸羞愧。

面对一时的尴尬场面,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磨炼,让他在发挥“拒绝的艺术”时变得游刃有余,此时只见他恢复了学生时代的幽默:“楷书还没写好呢,就练起了草书,你这幅书法作品,真不怎么样!快收回去吧。”听到这里,同学赶忙擦掉额头的汗珠,露出了笑容,“请尹大法官吃个饭,我们可是心存三顾茅庐的诚意啊。” 出于同学情分,尹义参加了这次所谓的“同学聚会”,席间畅叙友情,但他滴酒未沾,在提出打个电话的间隙,他悄悄“埋单”,提前离开了酒店。

第二天一大早,原告就接到了尹义打来的电话:“案件一定会秉公处理。我已经做了被告的工作,如果下午有时间,希望你能来一趟法院,与被告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在他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尹义常说,“当我们头顶国徽、身着法袍、手持法槌时,就是正义的化身,百姓心中的‘青天’。金钱、人情、关系,甚至是恐吓、威胁都不能叩开正义之门,左右司法的天平。”

采访时,在尹义摞满案卷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他的一本日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案件的线索、当事人地址、去往线路、调解突破点。在日记本的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作为法官,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拿的是人民的俸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经常扪心自问,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真正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了,是否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怀着这样一份感恩的情怀,我们才能进一步贴近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再苦再累,我们也心甘情愿。”

采访结束,已是黄昏,万家灯火,夕阳也将要落山,从办公楼下抬头看,尹义的办公室里的灯光有些孤单,但又那么的坚定。回望法院,那里的国徽仍然熠熠生辉,它仿佛就戴在尹义胸前。(记者 闫继勇 通讯员 马瑛杰 秦建刚 安康 刘旸)

对话:坚守,就是一种成就

记者:在同事的口中,您对待工作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您孜孜以求的动力是什么?

尹义:说到动力,我想就是不断追求司法公平正义的那颗初心,也可以说是对自己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著。法律的力量在于正义,法官的责任在于公正。作为一名法官,需要对法律和良心负责,也需要对自己作出的裁判承担责任,办完每一个案子,我都会反思当事人是否得到了公正待遇、判决是否做到了公平正义。要用公平公正正义赢得公众的认同、信任以及敬畏,努力做正义事业的裁判者和维护者。我们当法官的,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而如果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群怀疑法律的人。

记者:每年办结超过200起案件,您是怎样做到的?

尹义: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每年办这么多案件,说不累那是假的。案多人少的情况确实存在,时间就是那些时间,正常工作时间不够用,只能挤占其他时间,所以加班加点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大家都在岗位上默默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我也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分内的工作。可是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别人解决了问题,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常常告诫自己,有的当事人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让他们信得过法律,相信案件能够公正处理。

记者:您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尹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调解确实可以称得上化解纠纷矛盾的一把利器。一方面在程序上减少了双方的对抗性,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另一方面法官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解决纠纷。通过多年的审判实践,我积累了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办案方法,就是把调解作为办理案件的重中之重,并通过调解释明法律,实现矛盾的“软着陆”。在调解时,要坚持诉前调、庭前调、庭上调、庭后调相结合,选择适当的调解策略。这样既提高了审判效率,又能让当事人真正的服判息诉。

记者:您觉得做一名法官的成就感在哪里?

尹义:我把这种为司法理念而坚守的精神看作一种成就,这种成就顶着硕大的光环,使法官必须去一步步的履行,用无私、奉献、无畏、公正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案件、对待当事人。每一个法官都是一个小小的平凡人,他们也会有生活中的苦楚和烦恼,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小家庭中会有各种的矛盾和纠纷,让一个常人用一生的信念去忠诚他所从事的事业,这需要多少的勇气和力量。在我看来,平凡人坚守不寻常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一种成就,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并且无悔。法官的成就感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不论多少日夜,不论多少付出,能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温暖,这就值得。

记者手记:“我愿成为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有人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维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了什么。那么,尹义呢?短短几个小时的采访,沿着他的价值追求,记者试图走近他的人生轨迹,也在潜意识里寻找着一个答案……

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民一庭书记员小张悄悄告诉我:“尹哥这个‘工作狂’已经连续加班半个月了,周末也不休息,谁劝都不听。”看着尹义忙碌的身影,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人民法官”四个字的力量。

采访过程中,摞满案卷的办公桌上电话不断响起,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尹义始终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看得出来,他热爱这份工作,并且真心把这些向他求助的当事人看作家人。“在我心里,法官是施与而绝不是索取,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和满足感,这种愉悦是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的。”透过尹义这朴实无华却真实诚恳的话语,记者感受到一名法官的职业坚守,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成就了今天的他。

走出尹义的办公室,记者的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法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也没有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却一直在民事审判一线默默付出,掌好法律的天平,敲好手中的法槌。

来源:人民法院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