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刑事侦缉档案3为什么去北京(刑事侦缉档案3最后一个案子)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雨夜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4-17 20:56:51

刑事侦缉档案3为什么去北京(刑事侦缉档案3最后一个案子)

文|罗17


“萍姐,我回来了。”

突然接到前公司小助理电话,两年前她曾离开北京,要回老家考公。

也许是竞争激烈没考上,也许是其他原因,春节一过又回来了。


跟小助理情况类似的,还有我写过的程序员二狗。

二狗前年回山西老家呆了段时间,他调侃说天天呆屋里啃老,就花他爸妈的退休金;虽然一周花不了一两百块钱,但是,窝心啊!

于是早早回北京蛰伏下来,连春节都没回家。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突然变得“拥挤”起来。

据北京地铁数据:2月8日,北京地铁客流量达到1015.26万人次,时隔11个月后,重回千万人次量级。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更是突破1100万人次,而上一次的1100万,还是409天前。

而历史最高纪录的“1375.38万人次”,诞生于三年多前的2019年7月12日。


对比上面的数据,最近一周工作日均客流保持在千万人次左右。

尽管减少了几十万,但是大家还是觉得受不了,人太多了。

一方面是2022年全年,北京平均单日地铁客流量仅750万人次左右;

更由于两个多月前,疫情洪峰过境的那段日子,客流量最少的12月11日,北京地铁一家公司,仅有80.84万人次。

习惯了冷清的北京,突然一下子热闹起来,于是不断看到有人感叹:北京的人太多了。



人一下变多,原因也简单。

一个是积攒了几年的“报复性旅游”。

以故宫为例,每日限流8万人次,即便这样还是天天爆满。

春节期间,北京一共接待游客712.8万人次;春节过去,游客不仅没有减少,大家反而觉得更多了。


除此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蜂涌而入的,来京和返京寻找机会的打工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21下半年,一篇“数十万人连夜离开北京”的帖子在网上疯传。

当时大批中小企业减产、破产、资金链断裂,截止3月,已有1000余家企业发布破产公告。如此面临失业的北漂青年开始谋划逃离,并将所有个人物品挂上闲鱼抛售。



早前的2017年,北京同样有一次大的人口疏解风潮。

网络数据,从2017至2020年,北京三年北漂人群总体上降低了60万

个人认为,这个数据还保守了。


离开了北京,你以为回老家就那么好混?

先说农村,农业奉行长期主义,心扎不下来,是很难挣到钱的。

留在周边三四线城市?

一是小城市本身就业机会有限;二是不能适应人际关系;三是挣得比在北京时少了,这是肯定的。


“近水楼台”效应,北漂一族中,以北方地区的朋友为主。

据公开数据,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也就是说,茫茫一片的北国省份中,北京像一座醒目的孤岛。

北方打工者狼一样晶亮的眼睛里,北京如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肥肉


2月6日猎聘大数据显示,2023年开工首周招聘需求最大的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12.64%、10.04%、9.48%;

杭州、广州、成都、苏州、重庆位居第四至第八。

北方的朋友想挣钱,他们不来北京,还能去哪里?


同样是猎聘数据,北京节后首周新发职位占比最大的行业为

互联网,占比15.92%;

计算机软件以7.11%的占比位居第二;

专业技术服务、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药、基金/证券/期货位居第三至第六,占比在4.50%-4.99%之间。

北京互联网企业较多,整体互联网就业吸纳能力较强,专业技术服务、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较好,用人需求亦较为旺盛。


随着疫情的放开,以及最近地摊政策和“修鞋配钥匙有序回归”,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也将陆续进入。

游客叠加返京、来京的北漂一族,有人保守估计,现在每天在北京的人数,可能超过3000万人。

如果今年整体经济上不去,来京找机会的可能还会更多。


“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好妹妹《一个人的北京》,写尽了北漂一族的迷茫和忧伤。

总有人离去,也总有人赶来。

就在这来来往往的脚步里,北京从来不曾失去它独特的魅力。


多年前有人征集“喜欢北京的100个理由”。

有说:在火车站听到的不是“让让”而是“劳驾”;

有说:在最穷途末路的时候,始终能够坐得起北京2元的地铁和4角的公车(老黄历了);

有说:北京是全国少有的,在这里谈梦想别人不会说你傻逼的城市;

还有人说:每次从地铁出来的时候,迎面来自地铁的风和人海就觉得这是座希望之城,具备了很多可能性......


挣钱能让人更加美好。

愿所有的梦想都不落空!

愿2023年,大家都能挣到想挣的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