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哈尔滨聋哑人找律师,哈尔滨聋哑人找律师多少钱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0 07:58:09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李茂佳 曹钰

聋人可以成为律师吗?来自四川大凉山、8岁起就失聪的女孩谭婷,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书写下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经历了三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失败之后,2020年12月,她终于成功了,成了全国近2700万聋哑群体中,唯一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聋人。如今,谭婷已经是一名实习律师,在一年的实习期满后,她就将正式成为“中国首位聋哑人职业律师”。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这个标签,也让这个身材瘦削,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女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在大家没有认识我之前,我就一直存在着。”她笑盈盈地对封面新闻说。

对于谭婷来说,为聋人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聋人群体)需要法律帮助的量太大了,有我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是远远不够的。”谭婷告诉封面新闻,无论外界的看法和评价如何,她都会坚持地走下去。

在谭婷的工位上,夹着一张便笺纸,就放在一抬眼能看到的位置,上面写着,“我想用这双无声的手,把正义的声音带到每一个无声的角落!”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读书的“苦”是充满希望的“苦”

谭婷在8岁时,因为患上中耳炎,导致神经性中耳中毒,完全丧失了听力,也因此无法进入学校正常学习。

即使后来重新入学,只能在特殊教育学校读书,“聋人的初中教材,相当于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三、四年级的知识水平。”谭婷说,因此,聋人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是比较低的。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在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口语康复训练相关的课程,久而久之,谭婷的音带逐渐退化,说起话来不仅不清楚,还很吃力。

2017年,从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的谭婷,开始思索起人生的方向,正好在网络上看到“中国首位手语律师”唐帅的律师事务所在招募聋人法律服务志愿者,抱着试一试的念头,谭婷投递了求职简历。

谭婷和另外4个聋人本科毕业生,被唐帅选进了律师事务所。在唐帅的鞭策下,5位聋人同学都踏上了考取法律职业资格的征途,而这场苦战,只有谭婷坚持下来了。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聋人要通过“天下第一考”有多难?

对于聋人来说,学习的难度远大于正常人。就单看“法考”视频讲座来说,没有听力的谭婷,要得知讲座内容,只能对着字幕,随时暂停下来记笔记,有些视频没有字幕,她还要通过翻译软件进行转译后,才能获取到内容。

谭婷告诉封面新闻,参加“法考”那段时间,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回家,除了吃饭休息的时间,一天下来,看书的时间大约14-15个小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三年。

读书的苦,对于谭婷来说,是充满希望的“苦”,是值得坚持的“苦”。从小,谭婷就笃定“一定要读书”,在特殊学校里,谭婷一路从二年级跳级到五年级,又在七年级读完后跳到了高一,紧接着进入大学,贫寒的家境让谭婷更加懂事,不能辜负父母的辛劳。

在第三次“法考”前,母亲重病的消息一度让谭婷几乎要放弃考试,但妈妈告诉她,“你不是为我而活,你是为这个社会而活,你应当去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1月8日,“法考”成绩出炉,谭婷的名字出现在通过考试的名单上,这个消息让病床上谭婷的妈妈,深感欣慰。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坚持自己发声

为聋人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我叫谭婷,这是我工作的律所,我从事的工作是为聋人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帮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谭婷向封面新闻介绍道,她的吐字不容易被听清,常常需要重复多遍并配合着文字,健听人才能理解她的意思。

下定从事律师职业的决心,让已经15年没有开口说过话的谭婷,开始对着语音软件进行发音练习,和别人交流时,她坚持自己发声,让对方尽量听懂。

尽管沟通时仍存在障碍,但谭婷完全没有不悦或气恼的情绪,而是尽最大努力获得别人的理解,甚至还可以开玩笑来调节谈话的气氛。“哎呀,你64g的手机怎么够?我128g的都不够用,真想买个内存1个T的!”在聊天的过程中,丝毫感受不到她的“异于常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乐观和正能量。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谭婷还发现,在工作中,不仅和健听人沟通存在着障碍,和聋人之间的交流也并非通畅。

据谭婷介绍,在特殊学校学习时,老师教授的是标准的汉语手语。但真正在接待聋人当事人时,大家都用自然手语交流,很难看懂对方在说什么。

“汉语手语和自然手语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谭婷解释说,汉语手语,严格遵守汉语语序,而自然手语是自然状态下聋人之间交际时用的手语,能够表现情绪,在聋人世界里广泛使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她需要一遍遍“沟通”和核实,才能为聋人提供帮助。

谭婷讲述了一个案例:一位聋人,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嫁给了一位健全人,但一直遭受家暴,离婚起诉的时候,聋人不识字,也不知道怎么沟通,她的援助律师告诉谭婷,起诉过但是败诉了,“其实文件上写的是‘撤诉’,然而她不知情,也不知道怎么去和给她撤诉的法援律师交涉,后来在我们的帮助下,最后成功离了婚。”

“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想从事律师这个职业,我也许说不清楚为什么开始,但想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是最大的动力。”谭婷说。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消除误解

改变聋人群体的现状

上述的案例举不胜举。

目前,全国共有2700多万聋人,他们在面临法律维权时,常常得不到适合自身的法律援助。聋人因其生理上的残疾,法律意识低,甚至很多还缺乏生活常识。这也导致他们在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导致其未能接受完全公平的对待。

谭婷接到过各样的咨询,聋人们不知道自己能享受哪些福利政策,遇到问题时,他们不知道应该找哪些部门求助。甚至不少聋人问过谭婷,该去哪里办理结婚离婚?

采访当天,谭婷刚刚接待聋人的法律咨询过后,又忙不迭地和搭档架起了手机支架,找了一块背景干净的墙面,准备录制新一期普法短视频——“案底可以被消除吗?”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打着手语录制普法短视频也是谭婷工作的一部分,她想用用案例和法条结合的形式,在几分钟内向聋人群体解释清楚一个简单的法律知识。

在最近的视频中,她还会配上背景音乐和字幕,更符合当下的传播规律。

“外界总是会存在误解,例如,聋人律师听不见、说不出怎么上庭?事实上,律师很多工作都是在法庭之外完成,而且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团结起来,就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谭婷说。

想改变社会对聋人群体的认知,是谭婷更想要达成的目标,“我更理解聋人的需求,聋人除了听,什么都能做,我希望能通过努力让大家知道这一点。”谭婷用行动来说明,“聋人不是不行,只是不便。”

她也正在为所有聋人在法律界打开一扇门。

2021年1月10日,唐帅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开设了“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计划每年在新生中遴选40名学生,培养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手语、能够直接为聋人提供法律手语服务的专门人才。9月份,该班也将招收第一批聋人大学生学习法律。

5月15日,谭婷在唐帅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三十周年座谈会。会上,谭婷第一次代表聋人发声。

“我相信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的,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温度且积极向上的普通人。”谭婷说。

新青年·上封面|为2700万聋人发声 她明年将成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律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