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刑事请两个律师办案的利弊,律师案源是什么意思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0-25 07:45:07

阅读思考题:案源之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0年全国律师从业人数为20.4万名,2015年达到30万名,而截至2018年底达42.3万名。从20万增至30万用了5年时间,从30万到42.3万却三年不到。

根据司法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目标,2022年全国的律师总数预计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的律师数达4.2名。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律师的数量在短短几年之内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可是真的有足够的案源来供养这么多的律师吗?

一、律师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对于律师同行来讲,这个问题有着一致的标准答案:案源。

如果说律师这个行业有黄金法则的话,那只能是:得案源者得天下。

毫不夸张的讲,案源之于律师,就是衣食父母。

每个律师都为自己规划了一个宏伟的职业生涯,不少有情怀的律师,还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的法治进程出添砖加瓦,但理想也好,情怀也罢,律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与法治梦想,都必须先生存下去,而生存,必须要解决案源问题。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律师属于高净值人群,殊不知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残酷的行业竞争。从业人数日趋增加,案源自然就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对于刚踏入行业的青年律师来讲,更能深刻体会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当梦想第一次与现实相遇,就不堪一击,碎了一地。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二、律师是半个商人,需要营销思维


以案源来看律师这个职业的话,实际上律师也是商人,不过售卖的不是商品,而是法律服务,而且,这种销售是一种自我营销,能把自己成功的推销给客户,让客户为自己买单,也就成功了。

1 首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吗?乔·吉拉德是一名汽车销售,与亨利·福特、本田宗一郎、恩佐法拉利等共同位列“汽车名人堂”,为汽车界的最高荣誉,是名人堂里的唯一一位汽车销售。

乔·吉拉德是全球单日、单月、单年度,以及销售汽车总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1973年全球爆发石油危机,经济惨淡,整个汽车行业销量大幅下降,但他在这一年依然卖出了1400多辆车。乔·吉拉德的销售秘诀就在于培养潜在用户。

乔·吉拉德会把自己的名片递给所有人,不分三六九等,甚至是乞丐、流浪汉。可能有人会认为,那是因为乔·吉拉德性格亲和,平易近人,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首先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卖车的,这是一种遍地撒网的策略,鱼塘扩张了,基数大了,鱼总有一天会长大,谁又能说乞丐和流浪汉在中了彩票之后不会去买车呢?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潜在营销。用户即使自己不买车,但当身边的朋友要买车时,他自然就会把乔·吉拉德推荐给朋友,其营销逻辑就是让大众去帮自己找到靶向客户。

不少律师同行都会使用姓名+律师+电话号码这样的标准命名格式作为自己的微信ID,甚至不少资深大状也会采用这种命名方式,其目的就在于给自己确立鲜明的职业标签。

2 把朋友圈开发到极致。

根据传播学上的六度分割理论,通俗的阐述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与任何一个陌生人建立联系。即使是非洲大陆原始部落的土著与美国总统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联系。

所以,你真正的用好你的朋友圈了吗?微信好友列表的上限是5000人,行业资深大状都已经加满了几个微信,你的好友列表,是否已经加满了呢?

当然,朋友圈不仅仅指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网是一张比互联网还密集和复杂的网。

你苦口婆心的向客户呈现你的专业能力,展示你丰富的办案经验、成功案例,有时还不如一个精心运营的微信朋友圈。

如果你有媒体的朋友,也可以好好利用。去电视台当一期法治栏目的嘉宾,在报纸上发几篇法律热点文章,都是极好的营销方式,当客户面临选择时,都是你的加分项。

同时,参加各种沙龙、培训、研讨会、座谈会等都有利于拓展自己的人脉。

朋友圈的开发逻辑是由强到弱,由近及远,在此基础上多多益善。

3 突破朋友圈,走向大众。

基于人际关系的业务开拓方式依然没变。

从1979—2019,中国的律师制度已经恢复40年了,然而40年来,律师的业务开拓方式依然没变。案源主要来源于熟人介绍,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朋友圈变现,按照这种业务开拓方式,想要获取案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和人际关系网,这是一种传统的业务开拓方式。

刚入行的律师,其业务开拓方式,与我们熟知的保险行业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几乎每个白手起家的律师,在最初的职业起点,都是通过亲戚、朋友这种熟人间的“强关系”获取业务。可是当这种“强关系”消耗殆尽,又该如何突围吗?

老路既然走不通,何不另辟蹊径。

对于律师行业来讲,熟人介绍的最大弊端在于,每个人的朋友圈和人际关系网是有限的,与其只盯着眼前的案源,何不去做一些面向大众C端的营销和传播呢?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打造个人IP。


所谓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指个人对某种成果的占有权,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它可以指一个符号、一种价值观、一个共同特征的群体、一种内容。

通俗来讲,就是个人品牌建设和律所品牌建设,要有打造大咖、大V的意识。所以,不妨积极拥抱当下的新媒体平台。

1,开设公众号。

公众号依托于微信,微信是一种熟人之间的社交平台,用户具有极强的粘性。

你的办案经历,对时事热点的法律解读都可以通过公众号文章推送给你的好友,而公众号积累的粉丝都可以转化为潜在客户。当然,公众号的弊端在于,所有的传播都来自于人际传播,有局限性。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2,认证个人微博。

微博不同于微信,是一个开放的无边界的平台,当然,粘度也低。

你可以好好利用自己的各种头衔和职业身份进行微博认证,认证是新浪微博对于用户身份属性的官方界定,通过认证可以获得新浪微博官方的信任背书。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同时,微博具有短平快的特性,推送无限制,你可以实时跟进一些热点法律事件,用户也可以直接给你发私信,与你建立联系。

3,抖音,流量风口。

不少律师同行对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嗤之以鼻。

极少有律师刷抖音,更不用说是拍抖音视频了。在当下所有的新媒体平台中,抖音具有最大的流量优势,尤其是法律类的视频内容,在整个平台还属于稀缺资源,在内容为王的算法机制下,人人都有机会,当然,内容的竞争也很激烈。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三、律师提供的是法律服务,你必须专业


有口皆碑,众口铄金。所谓口碑,都是建立在律师提供的专业法律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任何一名资深大状的基本修养。

1 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法律服务体验。

不要忘记,律师是服务行业,一定要让客户有获得感和认同感。简而言之,打磨好每一个案子,做成精品,让客户满意,客户才会把你介绍给亲朋好友,自然就会收获更多的案子。

尤其是刑事领域。比如办理刑事案件时多去会见当事人,这既是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又能营造极致的法律服务体验,会大大增加当事人向同监室人员介绍你的可能性。

具体到跟客户的谈判、接洽等细节,都会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

2 不断提升执业水平。

如何判断两个律师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庭,可以说,开庭就是检验律师水平的试金石。要想从客户手中获取案源,你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执业水平。

一方面,你可以在办案执业中提升自己,但前提是你要有案子可办。所以,这就直接产生了正负循环的两种结果,有案源的律师在办案中不断提升,而执业水平的提升又帮助自己获得了案源,二者相辅相成,正向循环。

然而,另一种循环就是,没有案源,你就无法办案,执业技能提升缓慢,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毫无竞争优势,更难获得客户青睐。所以,行业内的二八定律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一方面,你需要学习。干了律师,注定是要终身学习的。尤其是刑辩律师,面对全副武装的公诉人,与公权力对抗,办案之余,你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书本,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前辈、大咖的经验分享与技能传授更能提升你的执业水平。

3 拓宽业务边界,律师不能只办案子。

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是不应该有边界的,办案之外还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以刑事律师而言,除了办案,为企业、公职人员提供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培训也是开拓案源的极佳方式,同时,刑事风控业务本身也可以造血。


案源对于律师,意味着什么?


四、案源合作之痛如何破解


不少律师都有过案源合作的经历,但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为深入探析律师案源合作的痛点,我们采访了三位律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