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上海市总工会服务热线,上海市总工会服务热线电话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0-24 12:31:12

市卫健委今早(7月22日)通报:2022年7月2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7月2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治愈出院10例。

病例1、病例2,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3,居住于宝山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7月21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3,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4、无症状感染者5,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6,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7—无症状感染者9,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0—无症状感染者14,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5,居住于嘉定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7月21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1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0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1例。

2022年7月3日0时至2022年7月21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131例,治愈出院103例,在院治疗52例,死亡0例;无症状感染者543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7月21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848例,出院4785例,在院治疗63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上海6个区域划为疫情中风险区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经研究决定,调整本市以下区域风险等级(具体时间根据相关区域按照国家要求落实相应管控措施起计算)。

一、疫情中风险区(6个)

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礼泉路140号甲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东新路115弄武宁一村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政立路580弄(国定一居委管辖部分)

宝山区高境镇共和新路4719弄(除惠民公寓)

宝山区顾村镇宝安公路859号

嘉定区安亭镇新源路1025弄澳丽映象嘉园小区

二、疫情低风险区(3个)

下列街道、镇除中、高风险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普陀区石泉路街道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

嘉定区安亭镇海人大出台相关决定

上海昨日3+15,中风险区+6;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员工

上海人大出台相关决定:

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员工

21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患传染性疾病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

全社会应当共同维护公平就业环境

据市教委、市总工会、部分市人大代表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方面反映,近期有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疫情导致就业困难人员失业等方面的诉求大幅增加,企业劳资纠纷矛盾也明显增多。

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市深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决定》共12条,围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促进就业的共识和合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促就业、惠民生各项工作作出相关规定。

其中,就新冠肺炎康复者在求职过程中因被歧视找不到工作,市政府新闻办方面此前表示,关注到相关情况。上海各部门、各单位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此次立法也就公平就业和纠纷化解相关要求予以明确。

《决定》明确,全社会应当共同维护公平就业环境。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患传染性疾病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工会组织、调解组织等应当依法、及时、妥善处理涉疫情的劳动争议纠纷。

上海缩短核酸结果历史记录

7月21日下午

记者通过“随申办”APP

翻阅以往核酸记录

发现最早只能翻阅到7月6日

也就是两周前

不久前

“随申办”中还可以查询

前两个月甚至更久之前的

核酸记录

而这也是许多阳性康复者

求职时候遇到的困扰

如今,无论法律还是技术层面,都为阳性康复者求职“保驾护航”。一些企业同时表示,期盼明确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规定的无论有无呼吸道症状,当核酸检测Ct值≥35时,无需管理和划定密接者这一政策,帮助消除企业招工的后顾之忧。也有阳性康复求职者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现在做核酸,还是只能扫绿码(随申码),无法扫核酸码。等到做核酸采样的时候依旧‘瞒不住’呀。”

上海昨日3+15,中风险区+6;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员工

根据现有政策,上海的出舱、出院人员“居家健康监测后3个月内不纳入社区筛查”。上海疫情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按此推算,这部分求职者大约在7月底到8月中旬才能用上核酸码,真正做到“阳性无痕”。有求职者表示,希望技术层面的障碍能进一步消除。

青年时评

破除歧视门槛,更要解开心结

21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全社会应当共同维护公平就业环境。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患传染性疾病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由于人大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是目前有关“反歧视招聘”的权威说法,所以新冠肺炎康复者在应聘时应该可以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最近一段时期的企业招聘中,“历史无阳”近乎成为不少企业为应聘者设立的一个“隐性门槛”。一些人因为感染过新冠而丢掉工作,又因为有阳性历史,在应聘时被招聘方担心“复阳”而四处碰壁。

不少新冠康复者就此陷入困顿。不仅工作没有着落,生活上也常常要忍受异样眼光。这种痛苦是全方位的,应聘被拒,经济断了来源,重启生活的努力被迫停滞,心理上的冲击更是不可小觑。有心理学家说,要重视新冠康复者的“病耻感”,因为屡受歧视,有的人不敢出门,不敢与人接触,甚至不断反省为什么得病的是自己。有一种说法认为,病毒走了,但一些新冠康复者的生活依然病着。

所以破除歧视招聘上的歧视壁垒,给新冠康复者一个公平的应聘环境,并以此为突破口,扭转社会上歧视有传染病病史者的风气,势在必行。在此次上海人大常委会作出促进就业工作、反对招聘歧视的《决定》之前,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时也明确指出,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就此,从国家到地方,一整套反歧视招聘的规定已经形成,新冠康复者应聘工作,回归正常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

不过应该看到,无论是决定的发布,还是举措的出台,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些企业可能迫于压力不敢以新冠阳性为由拒绝求职者,但心结尚未完全打开,这些康复者一旦入职,其从业环境也是令人担忧的。还有生活之中无处不在的歧视,仍然会对康复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所以要彻底铲除歧视,除了出台各种硬性规定之外,还需要从认识上加大力度传播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知识,很多误解亟待破除。

新冠病毒的危害的确是严重的,尤其对于一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所以我们国家对于新冠的防控才会如此重视,至今仍然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不动摇,这也是一种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但如果人们就此把新冠视作绝症,以为得了新冠就会产生“终生后遗症”,一辈子就毁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误解。临床已经表明,新冠的治愈率很高,而且复阳者很少有传染力。所以“谈新冠色变”大可不必,也是错误的。对于病毒我们当然应该重视,时刻保持警惕,而对于新冠康复者,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欢迎回归”的包容和温暖,大家勠力同心地开启新的生活。

部分来源:上海发布、东方网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