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广州哪找劳动仲裁律师事务所,广州哪找劳动仲裁律师事务所啊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20 07:04:45
海珠区仲裁院: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

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海珠区仲裁院获悉,近三年来调解成功率均在70%以上,位居全市前列,平均结案周期25天,比法定审限缩短20天。

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

“我的工资到账了,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追回了工资。”郭师傅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从事厨师的郭师傅于2018年9月底离开海珠区某中餐馆,回到东北老家工作,但是中餐馆并没有支付郭师傅当月的工资。郭师傅因身在东北老家,来往海珠区需要高额的交通费用,通过电话与餐馆负责人多次协商无果。今年4月21日,海珠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区仲裁院)了解情况后,指引郭师傅通过“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申请调解,并委托给区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调解。联调中心指派党员调解员郭文萃迅速介入调解,4月22日,餐馆负责人最终同意支付郭师傅工资,并在两日内通过转账支付了工资。该案由申请调解到调解成功、工资到账仅历时4天。

海珠区仲裁院: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

海珠区三方联调是由区人社局联合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共同构建的多方共同参与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由区仲裁院负责日常运作。区仲裁院以党建为引领,求真务实,创新“委托调解”模式,引入资深律师、党员HR等专业社会力量作为调解员,同时党员攻坚队以参与开发全国第一个劳动维权类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契机,开发调解员模块,实现线上申请、线上收案、即时调解,将三方联调柔性化解劳动争议的成功经验与微信小程序的便捷高效相融合,使群众“少跑腿”“零跑腿”,大大节省了维权成本。“三方联调+小程序”的争议解决模式,实现了争议异地快速化解,使调解仲裁业务更加便民、高效。今年以来,海珠区三方联调中心共调解成功案件636宗,平均结案周期仅10天,比法定审理时限缩短35天。

证据共享互认,破解工伤维权难

曾有人统计过,劳动者工伤后,如果与单位存在争议,从申请工伤认定开始,各类行政程序、仲裁程序、诉讼程序,到申请强制执行,最多需要经过十三个程序,往往要历时三五年。漫长又艰辛的维权路,使工伤职工“伤身又伤心”。在海珠区,仲裁院通过与工伤认定机构建立认审同步、证据互认、联合调解等机制措施,有效遏制了这种恶意侵害劳动者的事件发生。

“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每当在会议室看到这幅锦旗,第三党支部书记、区仲裁院院长张悦、仲裁员苏莉等一起并肩奋斗同事就感到无比自豪,满怀欣慰。工伤职工赵某遇到了无良老板不肯支付工伤待遇甚至拒不承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如果不是你们帮我拿到救命钱,我真的不知道今后会怎样生活,为老板打工害我伤了眼睛,老板却连我这个人都不肯承认”仲裁员苏莉清楚地记得赵某当时的话。因劳动者缺乏法律意识,工伤认定证据不充分,不得不来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与此同时他急需费用就医。如果按正常程序,该案即使仲裁阶段确认了劳动关系,后面还有两审程序和工伤认定程序,必然是漫长的维权路。“不能容忍违背事实恶意拖欠工伤待遇的情况,决不让弱势群体吃亏,我们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张悦院长说到做到,带领党员攻坚队就该案研究对策,寻求在法律框架内找到最佳方案。通过与工伤认定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的通力合作,向有关部门调取了部分证据材料,对证据材料抽丝剥茧,庭审中围绕关键问题和证据内容发问,庭审结束后单位就已经知道事实清楚、抵赖毫无用处。为了帮助劳动者尽快结束程序、拿到赔偿,仲裁员从法、情、理多角度开展调解工作,不但确认双方的劳动关系,还促使双方就工伤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帮助赵某拿到了医疗费和赔偿金。

尝到“甜头”的区仲裁院党员攻坚队,没有因此而自满,而是乘势而上再跨越,与工伤认定机构就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认定上进行深度合作,逐步建立了信息共享、调审同步、联席会议、证据互认等联调衔接机制。2018年以来,区仲裁院对39件工伤案件启动了联调机制,平均为受伤职工压缩维权周期1年以上。

仲监联合护薪,快速化解集体争议

“餐厅要倒闭了,拖欠100多号人工资,请仲裁院派人协调处理”,收到街道的案情通报后,区仲裁院立即启动重大集体案件应急预案,派出党员突击队赶赴现场。一方面与劳监人员组织员工选派代表、安抚员工情绪、稳控现场秩序,另一方面与员工代表及企业负责人谈话沟通,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过努力,劳动者们同意走仲裁程序解决争议,仲裁院马上组织工作人员到单位上门收案,事件得到了稳控。接下来,对企业负责人释法说理,分析利害,动员单位暂时搁置股东纠纷,尽快筹措资金,发放工资。经过三天的努力,双方达成了调解,一起群体性劳动争议画上圆满句号,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类似的重大集体争议年复一年地上演,但每一件在海珠区都得到快速有效化解。

海珠区仲裁院: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

劳动争议无小事,涉及劳动者及企业的切身利益。为有效防范化解劳动争议风险,充分发挥街道受理劳动争议调解第一线的作用,区仲裁院在全区范围构建完善的基层调解处置网络,指导18个街道建成规范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在区仲裁院设立基层调解员培训基地,促进提高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实现各街道劳监协管员作为化解劳动争议的“一线调解人”主动开展调解,并开设“巡回仲裁庭”,直接对接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零距离”为群众置换具有法律执行效力的仲裁调解书。今年以来,全区基层调解组织累计调解1647宗(4819人),调解率达到86%。

设主题宣传周,助力源头化解争议

区仲裁院不但是开庭审理、化解劳动争议的地方,也常常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会工作者乐于到访的“网红地”。因为这里经常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讲座、案例分析会座谈会、庭审观摩等普法宣传活动。

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今年11月11日-17日,区仲裁院组织开展了“海珠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主题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仲裁院党员普法队先后举办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座谈会、劳动争议调解主题沙龙、仲裁开放日、送法入园区、“护薪行动在路上”街头宣传等五场活动,分别针对企业调解组织、基层调解员、执业律师、民主党派人士和广大劳动者提供了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劳动争议预防知识和体验。此外,区仲裁院还组织党员及业务骨干编写了《海珠区劳动争议调解手册》《海珠区劳动争议预防手册》《海珠区劳动争议维权手册》,从源头上引导企业规范用人、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预防减少争议发生。2019年以来,区仲裁院共举办了各类劳动争议预防活动32场惠及3477人次。

海珠区仲裁院: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

启示:平均结案周期比法定审限缩短20天

海珠区仲裁院在推动多元快速化解劳动争议工作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工作思路,逐步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劳动争议预防调处体系。案例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劳动者法律意识薄弱、维权周期长,企业管理不规范等争议化解难点、痛点问题,赴市总工会、花都区仲裁院、深圳盐田区仲裁院等地开展深调研,借鉴学习他们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进经验;组成党员攻坚队,全力分析研究对策。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普法队、哪里有需要,党员就在哪里。设立党员示范岗,建立办案监督机制,设立仲裁开放日,主动接受群众对办案全过程的监督。

二是创新驱动争议快速化解。根据劳动争议发展形势和特点,勇于自我革新,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市乃至全省拿下多个“率先”,如率先在全市确立“委托调解”运作模式,创新性将三方联调融入小程序开发,率先在全省开启仲裁确认及裁审衔接,率先制定终局裁决规范,率先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调组、快裁组,率先向法院申请签发《调查令》,解决了劳动仲裁机构调查取证难“最后一公里”。正是这一个个“率先”,助推海珠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效能节节上升,调解成功率、仲裁终局裁决率、法定审限率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海珠区仲裁院:小程序+三方联调,助零跑腿拿血汗钱

三是打造多元调解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先挥模范作用,党员普法队主动联合教育、团委、司法、政务中心及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劳动争议专题讲座、“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劳动争议主题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开展劳动争议精准预防宣传活动。加强与基层调解组织衔接,党员突击队深入企事业单位,就近就地处置化解劳动争议。为将争议处置关口前移,党员攻坚队主动增压负重,率先提出《建立海珠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预防处理体系》,2019年该体系被广州市委政法委列为综治创新项目,经过一年多努力,海珠区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多元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新格局。

四是支部共建推动业务发展。先后与省人社厅调解仲裁处党支部、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党支部和市员村工人文化宫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集聚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助力多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劳动板块成员组成的人社局第三党支部,开展科室之间党建共享、业务交流、职能无缝衔接,在区仲裁院建设了调解员培训基地,提高监察人员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打破壁垒,形成仲裁工伤证据互换、监察仲裁联合办案、监察工伤联合取证等机制,有效提升工作效能、加强队伍战斗力。为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合力。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曾卫康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邱伟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罗嘉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