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三门峡专业律师事务所,向着幸福出发图片 唯美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6 13:19:39

向着幸福出发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三门峡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进入全省前列——

向着幸福出发

文/本报记者 柴锦玉 图/本报记者 杜杰


夏日,绵延的黄河三门峡沿岸,天光水色潋滟,无限绿意掩映,处处生机盎然……一幅壮阔美丽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清晨日出,在海拔999.9米的渑池沿黄公路云端驿站,仰望可及韶山。傍晚时分,来到灵宝豫灵金鸡岭观景台,滚滚黄河波光流金。

这是一条“绿色飘带”,自西往东240公里,将整个黄河三门峡段点染起来,形成贯通之势。

三门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抢抓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敢于担当、奋勇争先。仅仅两年多时间,基本建成了河南省起步早、里程长、标准高、难度大、功能全的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走在了全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前列。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实地考察后指出,三门峡沿黄生态廊道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向着幸福出发

▲夏日的沿黄生态廊道,一派生机盎然


潮涌崤函东风起

三门峡是河南的“西大门”,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兴起。黄河三门峡段全长206公里,约占河南省的1/3。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的1/4。控制着黄河上中游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占河南省的42%。三门峡在黄河流域及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年9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研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深入研究谋划落实工作。9月22日起,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用一周时间,或驱车,或徒步,穿山越滩,对黄河三门峡段进行全线踏勘,系统谋划大保护、大治理问题。

由此开端,三门峡市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之大者”,借智北京大学、中咨公司等国内一流院校、机构,坚持谋划长远、干在当下,发展思路和落实路径越来越清晰。

既守住“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必须找到精准的切入点,下好高效的“先手棋”。三门峡把建设沿黄生态廊道作为落实总书记号召的实际行动、具体实践,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快速推进,吹响了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三门峡在河南率先建设的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总体布局“一廊三段多节点”,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建设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完善千里城市交通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完成万亩矿山修复、亿吨淤积泥沙综合利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体项目……打造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打造河、湖、山、林、坝有机融合的生态城市体系。

三门峡人民把“大美黄河”书写在大地之上。两年前的春天,黄河边的湖滨区高庙乡穴子仓村,杂草丛生,荒野遍地。此后几个月时间,这里已是梯田层叠,花红草绿,如诗如画,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体项目建设初见成效。两相对比,黄河生态巨变清晰可见。


绿色做底山河新

这是一场加压奋进、只争朝夕之战,是一场全面发力、协同配合之战。

——生态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底色。

打造生态保护的新样板,以沿黄生态廊道为载体,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根本,以矿山生态修复、复耕复绿为重点,不断扩大沿黄生态容量,累计清理河湖“四乱”问题116个,取缔“散乱污”企业322家,治理修复矿山近7.24万亩,联动治理水土保护区240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沿黄108公里绿网、21.6万亩湿地、50万亩高标准农田。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越冬大天鹅达到1.6万余只,创造历史新高,18条黄河一级支流的污水全部解决到位,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提升到50.72%。

小秦岭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三门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小秦岭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攻坚战”,这里发生了从千疮百孔到绿意葱茏的嬗变。2021年10月,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论坛上被列为18个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为河南省唯一入选案例。

由保护修复到生态屏障,切实提升生态治理水平,绘就了林水相依、水清岸绿、湖光山色的宜居城市画卷。

——平安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底线。

打造保障安澜的新工程,通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持续做好黄河沿岸护坡护堤护岸、防冲防浪防洪工程,以及沿线涵养林、防护林等工程,实现河、坝、路、林的有机融合,构筑了集防洪护岸、应急抢险、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栖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屏障和生命通道,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筑牢了黄河安澜、长治久安的坚实屏障。

由河道抢险到黄河安澜,打通沿黄全线防洪抢险道路,减少安全隐患,黄河防洪抢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化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底蕴。

打造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借助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传承仰韶文化、中流砥柱精神、大禹治水精神、大坝精神和共产党员修养精神为核心,把函谷关、天鹅湖等文化节点串珠成链,建成大禹治水文化主题公园、七里沟森林矿山公园等沿线景点,为三门峡再添亮丽名片。

由文旅节点到历史长廊,构筑早期中国文明历史长廊,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发展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底气。

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体系,发挥沿黄地区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优势,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1年,三门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把黄河打造成三门峡新时代发展的“会客厅”,立足三门峡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吸引力、影响力提升,努力推动三门峡从“临河建设”向“拥河发展”转变。


黄河之水向未来

沿黄生态廊道宛如一条飘带,串联起万千美景,把一个个湿地串起来,把中心城区与乡村串起来,把黄河文化元素串起来,让黄河融入城市的发展。

沿黄生态廊道建成通车,让沿途的陕州区大营镇城村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不仅村民多了休闲的好去处,还引来了附近城区市民。“我们村现在变成了让人羡慕的大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张茹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沿黄乡村围绕利用沿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由一产为主导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全市沿黄90个村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壮大。

2021年以来,三门峡以紧临黄河干流沿岸90个行政村为主,连线成片,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湖滨区高庙乡靠近三门峡大坝的大安村正在建设一个航模基地。大安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新说:“作为当年修大坝的搬迁移民村,我们村现在瞄准了发展旅游业。”

持续聚合提升“黄河文明”“农耕文化”“天鹅经济”影响力,加速推进农旅融合发展,10个总投资4.39亿元的项目陆续开工,三门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黄河文化旅游等沿黄旅游业态呼之欲出。

牢记领袖嘱托,擦亮黄河底色、打造“生态河”,筑牢黄河底线、打造“平安河”,厚植黄河底蕴、打造“文脉河”,提升发展底气、打造“幸福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崤函大地正在奏响新时代的“三门峡畅想曲”,唱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向着幸福出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