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奉贤区婚姻继承律师找哪个,上海建筑设计集团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4 20:23:43

设计专业能够做些什么来推动全球更深入的联结?上海国际建筑设计智库专家为上海提供哪些建议,助力上海成为“全球设计之都”?

9月16日,作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联手华建集团主办的“设计共生 智慧赋能——国际建筑设计峰会”在位于上海黄浦滨江的主会场举行。20余位国际建筑设计智库专家学者,从建筑设计的视角出发,以线下会场结合线上视频方式对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建言,并联合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2022》。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轨迹反映出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上海作为“设计之都”,其城市建筑本身包罗万象,有老城厢城隍庙的歇山顶建筑,有外滩万国建筑万千气象,有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以自己的实践回应传统与现代的问题……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带有标识性的建筑落地上海,它们勾画着城市的天际线,也代表这座城市文化的包容开放。

时至今日,在城市的更新和扩张中、在绿色与低碳的理念下,建筑作用为何?上海作为“设计之都”,对于建筑设计做何倡议?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浦东陆家嘴建筑内部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杨浦滨江,原上海制皂厂,改建后作为“皂梦空间”(图片由致正建筑工作室提供,摄影:田方方)

建筑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功能,而不是意象和外形

“国际建筑设计峰会”上,20余位国际建筑设计智库专家学者联合发布的《建筑设计上海倡议2022》,其中提到中心城区的更新和改造、建筑尺度问题等问题,由此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给出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阮昕认为,切不可将城市与建筑片面地当作“视觉艺术”。上海亟待的不是更多的“地标建筑”和“网红打卡地”,而是客观、科学地将城市与建筑当作一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交汇的系统工程。

他在《倡议》中建议,上海要走出中国“千城一面”的困境,中心城区居住小区的更新和改造是关键。设计方法和手段,要从上海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中汲取“上海模式”的成功经验,建宜居、高密度的多元住宅街区。而多元住宅模式在街区上“可分可合”,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为未来“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电动化(即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储存和调度),以及应对“极端情境”提供可能性。

他还倡议以生态文明建设,而非“建筑形象”,为根基,制定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导则。并从上海城市发展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资源,以提升上海“设计之都”的全球影响力。建议政府层面组织成立一个多学科和多学派的城市建筑专家委员会,以便对重大决策和未来规划提供学科和研究指导下的建议。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上海长宁区愚园路上的“粟上海·愚园”,建筑改造者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海翱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莎拉· 怀汀(Sarah Whiting)提出“设计如何帮助人们在当今世界中和谐共处?”议题。在她看来,建筑是非常广阔的概念——它本质上是跨学科的,作为一个实践领域和教学学科有着卓越的优势。但这也是为什么它总是与当今世界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建筑本身不能完全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但它可以为培育新的可能性创造条件。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终身教授、原巴塞罗那市议会城市规划部主任乔·巴斯奎特(Joan Busquets)认为,现代建筑是一种范式,它早已开始传播并适应于不同大陆的文化。建筑和设计一直作为城市之间竞争的载体。为此,城市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超越,借鉴成功经验,强化自身品牌。在另一种尺度上,建筑是创建战略性城市中心、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绝佳手段。凭借其丰富的功能和复杂的设计,这些新的城市中心能够改善周边社区的市民生活并塑造新的城市身份。全球化时代下,城市在全球舞台上直接竞争,吸引投资、人才和旅游。设计成为创造更可持续、包容和美丽发展的重要工具。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改造后的曹杨一村。 澎湃资料

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则以自己的建筑实践出发,提出城市是当下时代面对广泛的社会与环境问题的前沿。在他看来,城市被人口流动、市场全球化、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强大力量所塑造。“鉴于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超越传统学科划分,以建筑或城市设计职责的新策略来应对城市问题。这些挑战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评估设计和设计师角色及方式。”

他认为,设计行业应更好地同时考虑各种尺度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单个设计任务,还要考虑它可以如何将自己嵌入到城市肌理和系统中,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即社会结构。为了保证这点,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规划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设计可以在流程的早期进行整合,这不仅有助于确定所建造的内容,还有助于明确建造的地点、原因和方式。此外,设计行业还须重新考虑所推崇的设计方式,不仅要关注美感,还关注创作过程、分析和研究的品质。同时考虑环境和社会福祉,循环利用现有的建筑和材料,设计界应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使用目的和功能上,而不是意象和外形。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上博东馆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上海西岸美术馆

在“国际建筑设计峰会”“设计之都连线”的板块,上海国际建筑设计智库专家,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Simon Alford与乔·巴斯奎特、戴卫·奇普菲尔德以及莎拉· 怀汀受邀通过视频分享全球关注建筑设计热点问题,并阐述了自己更多的观点。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设计之都连线”的板块,主会场与各国专家连线。

建筑的传统与现代之路

在主旨演讲板块,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纽约大学Sheldon H. Solow建筑历史讲席教授让-路易斯·科恩(Jean-Louis Cohen)、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总建筑师张俊杰分别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建筑遗产、城市与设计共生、建筑设计等方面分享了观点与见解。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纽约大学Sheldon H. Solow建筑历史讲席教授让-路易斯·科恩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走自己的路”的主旨演讲,他鉴于目前中国的建筑教育、建筑理论、创作实践、评价体系依旧打着西方烙印,以及西方建筑师抢滩中国市场的现状,提出文化自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在当代语境下,对中西文化进行历史的、科学的分析比较,了解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劣短长,从而真正认清文化的发展方向。”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发表主旨演讲

在程泰宁看来,现代文明支撑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强调理性分析、重视建筑基本原理,造就了西方现代建筑近百年的风骚独领。但在“后现代”文化的冲击下,“现代性”陷入困境,现代主义被结构。因此借鉴西方建筑,必须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于中国建筑师而言,传统与现代是一对难解的结。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应作“理”(文化精神)“意”(意境)“形”(形式)等多层次的理解。不能总是在“坡屋顶”“新中式”上作文章,而是要在以“重新理解自己”(乐黛云)的态度,以“抽象继承”(冯友兰)的方式认识传统、借鉴传统。在程泰宁的实践中,也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构建以“语言”为手段、以“意境”为美学特征、以“境界”为哲学本体,作为中国建筑创作上求变创新的理论支撑?他以自己主持设计的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为例,讲述中国韵味与现代建筑,也讲述了自己建筑意向的生成。“我们必须丢掉‘模仿抄袭’‘回归传统’的惰性思维,以一种独特的、能为世界所理解和共享的建筑作品和话语体系与国际接轨。”程泰宁说。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程泰宁设计的浙江美术馆。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则分享了正在设计、位于奉贤“上海之鱼”景观公园内龙门阁及其周边配套建筑的方案。未来的龙门阁是一座有50万册图书的藏书楼,并将成为景观公园南边的主景。据常青介绍,最初的三个设计草案中,一个运用了明代三吴地区传统屋顶样式,另有一个是相对现代的中西合璧样式。最终选择的方式是“古韵新风”,从传统亭台楼阁中吸取要素,抽象提炼歇山十字脊;结合现代材料和建造方式舒展金属平屋顶,转角以钢拉杆形成翼角戧脊的意向。在整体规划上,则兼顾运河和沿岸的表达,构建出有别于传统的对称的设计。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奉贤龙门阁最初的设计草案,计划运用的是中间的方案。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位于水岸的龙门阁效果图。

在常青看来,建筑是场所和空间的塑型,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人类创作活动的至高境界。建筑的使命包括了对“经济社会认知及空间组织”“人文内涵体会及外化形式”“环境条件因应及人为调控”“基础设施连接及交运畅通”,对这四大要素的系统分析、研判、裁量和整合,是完成场所和空间的塑型的基本前提。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发表主旨演讲

除“设计共生 智慧赋能——国际建筑设计峰会”外,“设计聚合 创新发展——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和“体用并举、设计大义”主题展也于同日举办。

国际建筑界专家“云集”,发布建筑设计上海倡议

“体用并举、设计大义”主题展。©交大设计,摄影:章鱼见筑

工业设计高峰论坛以“设计聚合 创新发展”为主题,集结国内工业设计领域顶尖高校学者,人工智能、智慧医疗、芯片设计、城市更新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家代表,从科技和设计融合、设计与人工智能、设计与智慧医疗、系统设计和设计可持续等多个角度,阐述工业设计在城市更新、产业引领和美好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体用并举、设计大义”主题展,旨在向公众展现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多学科交叉探索的实践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