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欠300块钱找律师值得吗,欠款逾期后无能力偿还,三个招数催收不敢再骚扰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2 06:43:51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0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多家银行日前表态,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房贷可以延期;与此同时,信用卡和网贷逾期状况,也可与金融机构、贷款平台反馈申请延期。

原本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政策,然而却有人把逾期者当成摇钱树,打着“帮助解决贷款逾期”的旗号,通过伪造病例、渲染悲情处境等方式,帮助拖欠人延期甚至逃避还款。专业人士提醒,这背后风险重重,本已陷入困难的逾期者,很可能因为偏信掉入“反催收”的坑,遭受更大麻烦。

借贷逾期无偿还能力?小心“反催收”背后的陷阱

遭遇:找人延期还款,千余元会员费打水漂

25岁的长沙小伙小梁在网贷平台欠了6万多元钱。因工作变动,经济紧张,无法按时偿还。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梁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公司专门为像他一样面临还贷困难的人,提供“反催收”服务。

暂时无力还款、又不想留下不良征信记录的小梁联系上了对方,对方告诉他,只要充值980元会员费,就能获得一套资料包,“里面有拖欠贷款的话术和具体操作方法,包教包会。”

小梁信以为真,缴纳了会员费后认真“学习”完资料,按里面教的话术与借款平台沟通,却没有申请成功。小梁又联系“反催收”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如果再交300元,可以帮他做一个“贫困证明”,小梁可以凭证明向网贷平台协商延期还款。

当小梁拿着“贫困证明”再次找到借款平台申请延期还款,依旧被拒绝。此时,小梁已被所谓的“反催收”人员拉黑了。

借贷逾期无偿还能力?小心“反催收”背后的陷阱

调查:打着“援助”牌招揽生意,按逾期金额收费

4月2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多个平台看到,不少债务咨询人员的推广信息,为了逃避平台的审核和监管,提供反催收服务的组织一般都会用拼音首字母,来代替一些敏感词汇,比如用“WD”指代“网贷”。此外,还以“债务重组”“逾期协商管理”“债务优化”“逾期法律援助”等面目出现。

以微博上一位自称负责逾期协商的“梁老师”为例,其粉丝有33.5万,仅在4月19日一天,就发布了10余条关于“解决催收”的信息,以此招揽生意。

记者以贷款逾期为由联系“梁老师”,说明来意后,对方要求记者整理所有负债列表,包括逾期平台、欠款金额、逾期时间等,并询问了债务人职业及个人是否有车贷、房贷、信用卡等信息。

借贷逾期无偿还能力?小心“反催收”背后的陷阱

当问及如何收费时,“梁老师”表示将根据负债情况做出债务重组规划,分析讲解不需要付费,但后续出方案,包括法务团队处理以及协商延期还款等就会收费,“按逾期金额的6%收费。”问及与银行、网贷平台“协商”的具体方式,对方不愿多透露,只表示,“填好表格材料给我们就行,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采访中,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反催收”手段也被称为“债闹”,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债务人通过伪造病历证明、贫困证明,编造艰难处境,甚至恶意投诉金融机构、助贷平台或催收人员等方式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二是各类地下“反催收”组织打着能为债务人减免债务的幌子,向债务人传授减免息差、延期还款“技巧”,甚至以违法手段拒绝偿还债款,并借此牟利。

借贷逾期无偿还能力?小心“反催收”背后的陷阱

提醒:反催收风险多,申请延期可正常协商

购买此类服务的债务人,将承担哪些风险和法律责任?

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邓鑫指出,这些打着“帮助解决贷款逾期”旗号的个人或机构,实际上是利用消费者面临还款压力的心理,诱导他们购买一些变相的“金融服务”。事实上,这些服务不仅会产生新的债务或信用风险,还有可能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希望社会各层面能积极合作,并加强监管,帮助大众共同建立集体理性和社会理性,而消费者则要结合自己的偿还能力和收入来合理消费,养成理性消费、适度借贷的习惯。

湖南法健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纲表示,个人信用卡或贷款逾期,千万不要找“反催收”,会存在卷款诈骗、个人信息被泄露转卖的风险,此外,授权或配合反催收组织“办事”,伪造虚假材料,可能影响个人信用,严重者涉嫌犯罪。

杨纲建议,个人偿还能力下降实在还不上时,可主动选择与银行、借贷平台等坦诚沟通、平等协商。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