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马连道卖房子找律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8 06:34:27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黄洁

从出生开始,人们的生活就与法律密不可分,生命全周期的法律服务都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有所涉及。如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推动这项工作进一步发展?《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

按需“上菜”

5月27日中午,西城区司法局普法指导科副科长唐睿吃过午饭就往广外街道赶。

下午两点,广外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广外街道各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等近50人坐在马连道党群服务中心,参加西城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双百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

“继承案件中有哪些情况?”“在北京,房子的产权有多少种类型?什么样的房子才能发生继承?”北京京品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晓焕首先讲解了民法典中与继承相关的问题。

“王家(化名)和李芳(化名)离婚后,房子给了王家,女儿王迪(化名)随王家生活在涉案房屋内。后王家与张杨(化名)再婚,王家变更了房本,张杨成为共有产权人。王家去世后,张杨不让王迪再在涉案房屋内居住。几番争吵后,王迪将张杨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自己享有房子的居住权。”孙晓焕通过以案释法,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的居住权等法律概念。

唐睿听讲的同时不停地做记录。她告诉记者,在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之际,西城区将推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双百”行动,她要为此多积累些经验。

“双百”行动即开展民法典宣讲“十进”,组织100场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线上开展“典”亮西城——民法典普法短视频“云展播”活动,制作100部民法典主题短视频,邀请专业演员参与,提升接受度,在相关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相比以往的法治宣传,今年的服务形式和内容进一步贴近群众。”唐睿举例说,法治宣传从搞大型活动等方式转变为楼宇电梯公益普法广告投放,既避免了疫情影响又能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区司法局与区法院法治讲堂还推出“普法菜单”,供各街道、各单位按需“点单”。

“金律师,我要离婚。”此时,唐睿手机上收到一条推送,她点开一看,是一个30秒钟的法治宣传短视频样片。

“释法要精准,抖‘包袱’(指在作品中加入有喜剧效果的内容。记者注)也要精准,不能产生歧义,请再加以修改。”唐睿给对方回复修改意见。

集中资源

5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市精诚公证处,实地探访“周末不打烊”等公证便民服务。

精诚公证处紧邻金融街。一进门不是综合办证平台,而是国际遗嘱中心。磨砂玻璃门将大厅分割成多个遗嘱设立室。

“之所以在一楼黄金位置设立遗嘱中心,就是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国际遗嘱中心负责人王觉敏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中心成立于去年7月1日,除配备专人专职开展工作外,公证处全体党员都要参与到遗嘱中心的办证工作中来。

针对外籍人士在我国拥有财产和我国公民在国外拥有财产越来越多的情况,国际遗嘱中心提供相应涉外法律服务。

“国际遗嘱中心的国际化体现在人才、能力和服务上。”精诚公证处主任李宗勇对记者说,国际遗嘱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全部是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还有国外留学经历,能将中、英、日、德等语言作为工作语言使用,他们熟悉境外法律,极大提升了与当事人沟通的便利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群众对公证服务的需求从面对面转向“云端”。精诚公证处梳理在线咨询、办证、核实等服务流程,提供了更快捷便利的“云公证”法律服务。今年1月至5月,云证中心线上咨询百余人次,线上办证及核实20多件。

西城区司法局局长李程告诉记者,“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后,考虑到群众工作日不便请假无法办证的困难,辖区内的3家公证处推出周末“不打烊”公证服务。截至今年5月,3家公证处周末接待群众咨询约1300人次,受理公证申请约600件。

向内加压

李程从两场社区群众参加的座谈会上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后,要求将社区法律顾问的姓名、律所、服务社区、联系电话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公示,方便居民随时查阅,与顾问律师沟通联系。

西城区法援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对年龄在80岁以上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等情形免于经济状况审查,法律援助服务范围扩大,使更多困难群众能享受到法律援助。

西城区3家公证处均已落实北京市首批52项、第二批60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中信公证处还额外拓展了8项……今年以来,西城区司法局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向内加压,增加为群众提供便利的空间。

李程介绍说:“我们把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感悟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认真倾听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以扎实的工作和饱满的热情为群众做好实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