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静安区商品房买卖律师找哪个,上海市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7 19:15:56
【绎法公告】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点酷!

“房价可能跌了一点,对方不肯履行合约,我是不是可以没收定金?”前不久,家住临汾路的郑先生忧心忡忡地来到位于永和路217号的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向窗口志愿者律师询问房产买卖纠纷事宜。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律师耐心地向郑先生解释了多条适用的法律法规,并主动联系中介方询问合同细节,打消了郑先生的疑虑。

近日,经过扩建改造升级的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通过愈加标准化、智能化、便捷化和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让居民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绎法公告】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点酷!

每天接听咨询电话

50余个

走进办事大厅,记者看到,“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窗口的工作人员随时准备为居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建后中心服务面积比之前扩大了近一倍,统一形象标识,建立了标准化法律服务模式,服务区域划分为咨询引导区、自助查询区、办事服务区和咨询接待区。根据区情实际,扩大了服务优化了法律服务窗口,设置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行政审批、执业监督、信访接待、法治宣传等服务窗口。

法律咨询是接待量最大的窗口,平均每天都要接待20余人次。“这些咨询多与民事纠纷相关,涉及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12348法律服务热线更是应接不暇,每天要接听50余个法律咨询电话。

【绎法公告】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点酷!

据统计,中心2018年完成律师类行政审批初审1808件;法律咨询窗口接待来访9745人次;12348热线接听16866人次;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共计1836件。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中心配备了叫号机、查询机等智能化的信息化设备,可为广大市民提供排队叫号、律师查询、信息查询以及法治地图等多项法律服务,能够有效地辅助传统法律咨询方式,从而将多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融入到公共法律服务体验之中。

记者了解到,中心未来还将配备智能化法治机器人,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法律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社会效果。

骨干律师团队

开“专家门诊”

在上海,一些大律师、资深律师的收费往往按照小时计算,有的甚至达到数千元一小时。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区司法局联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开展以“法律进社区,服务在身边”为主题的公益公共法律服务活动,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专家门诊”。

【绎法公告】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点酷!

区司法局结合社区居民群众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依托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强大专业律师团队,分别成立了婚姻、刑事、劳动、房产、邻里案件的专业律师队伍,团队成员都是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骨干律师,为社区群众提供精准化的免费的公共法律服务。

居民可以通过“盈科微公益”手机APP在线预约法律服务。服务时间为每周五下午,地点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洲际办公室)。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聚焦特殊人群,着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品。中心为困难群体启动绿色通道、爱心通道,提高办事效率;专门设置残疾人升降梯、斜坡、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可当日受理、审查,并快速办理,对重度残疾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倡实行上门服务,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266个工作室居民区

全覆盖

目前,全区共有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66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全部完成挂牌工作,实现了公共法律实体平台全覆盖,便于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极大提升了法律服务与群众的“接触面”。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静安已搭建起“三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其中,实体平台以区、街镇、居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基础;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依托“12348服务热线”和“12348上海法网”,静安组建了一支364名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的团队,由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和部分机关干部组成,专门服务于热线咨询和网络平台咨询工作。

全区有37家律所、124位律师与266个居(村)完成了签约对接,实现了“一居(村)一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同时,还建立了“区-街镇-居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塔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法律顾问和智能化法治机器人“沪小法”的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机构查询和导航等在线服务,为居民提供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让百姓少跑腿、法律信息多跑路,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法律服务。

(来源:静安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