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美美咖未到账找律师,姐姐亲弟弟新闻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0 21:09:45
姐姐被要求养弟弟:一则“三无新闻”登上热搜的诡变之旅

(IC photo/图)

热搜单日5亿阅读量

2020年9月8日,一则“父母起诉22岁女儿拒养2岁弟弟胜诉”的消息被顶上了微博热搜榜,带有该话题的内容阅读量达到单日5.1亿,讨论数近6万。

这是一则极易激发公众争论的话题:一对靠低保生活的夫妻在生完二孩两年后,因身体和经济情况欠佳,没有能力将小儿子养好,便想让刚刚大学毕业的22岁女儿来扶养。女儿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夫妻便将女儿告上法庭,而最终判决结果为父母胜诉,大女儿作为姐姐要扶养弟弟。

这一话题无疑汇聚了诸多吸引眼球的关键词,瞬时引爆了舆论。

南方周末搜索发现,该热搜起始于微博“中国普法”于9月5日发布的一则消息:“#以案普法#22岁姐姐拒养2岁弟弟,被父母告了!法律怎么判?”该微博认证信息为全国普法办公室,粉丝230万。

姐姐被要求养弟弟:一则“三无新闻”登上热搜的诡变之旅

9月8日,众多机构媒体和自媒体对其进行了转发,围绕其中涉及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展开讨论,由此吸引了巨量的阅读与评论量。

众多网友对此事义愤填胸,根据一家媒体发起的微博投票:“22岁姐姐拒养2岁弟弟被父母起诉,你怎么看?”9月11日12点,总计有9.3万人参与投票,超过5.3万网民选择“父母的选择为何让孩子承担”,2万人选择“不敢想象刚到毕业年纪就得养孩子”,而选择“法律上,兄弟姐妹是有扶养义务”选项的仅为3348人。

有许多网友直言:“没能力养还要生”“被迫扶弟魔”“对女儿实在不公平”,而众多认证为法律博主的微博大V则从法律层面探讨其判决的合理性或不恰当之处,有博主认为:“虽说一片吐槽,但法院如此判决并无不妥。”

无法核实的“新闻”

姐姐被要求养弟弟:一则“三无新闻”登上热搜的诡变之旅

话题当天的微博数据。

然而细究发现,这则消息没有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通过搜索发现,“中国普法”素材来源于广州市司法局云普法团队的《说法》栏目视频。该节目团队成立于2020年7月8日。根据“广州司法”公众号,截至9月4日,该栏目共推出124期普法短视频,总播放量达2.3亿,被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作为示范在全市进行推广。

9月1日,该栏目在“广州普法”的抖音账号上发布了“22岁女生拒绝养2岁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生二孩不征求我意见却要我养”的视频。视频中,律师杨满玉依据婚姻法和即将生效的民法典,解读了该案件判决结果的合理性。该抖音视频收获了30万余点赞数,评论区最高点赞数破4万。

9月9日上午,南方周末联系该栏目组人员,试图核实新闻要素。一名工作人员告知,这条消息是在“今日头条”平台上找到的:“因为我们也就是转载了今日头条上的这个案例,如果你们需要了解,需要找他们。”

南方周末在今日头条上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文章有三十余篇,发表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19年11月:在2019年11月28日,在这一平台上,一篇转载于网易的文章,就曾以“最近,笔者听闻了一件事情”为开头,讲述了相似事件:一对年近五十的夫妻生育二胎,希望成年女儿代为养育被拒,怒而将女儿告上法庭。

文章的作者名为“娱乐之旌旗”,在网易号上,被关注的人数为1456,并无官方认证信息。在网易平台,无法直接联系到作者。

而类似的文章在2019年底出现了一波传播小高潮。2019年11月30日,一个名为“育儿日记360”的用户发表了一篇文章《女儿拒绝抚养二胎弟弟,被父母告上法院,却败诉》。其后,发布账号不同,但标题、内容、图片完全相同的近十篇文章发表在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并有部分在今日头条平台进行二次传播。这些账号包括“悦儿妈妈v”“时尚大杂会”“美美咖APP”“笑说娱乐V”等。

对此,南方周末联系了粉丝数为224的“育儿日记360”今日头条作者,对方表示,文章素材也是从网上看到的。当南方周末提出希望进一步采访时,对方没有再作回复。

南方周末注意到,这些文章的作者聚焦的多为育儿领域,文中“女儿”的年龄从22岁到25岁不等,出现“丽丽”“阿雅”“小徐”等不同名字,扶养对象在弟弟与妹妹之间切换,而共同点则是女儿被刚刚生养二胎的父母告上了法院,且作者在陈述事件之后,给出了高龄父母生二胎的注意事项、老大和老二之间关系如何处理等建议。

在网易、新浪等平台上,无法与这些自媒体作者直接取得联系。南方周末联系各个网站平台客服,试图找到这些文章作者进行核实。当联系到新浪人工客服后,对方表示,新浪看点板块不归其处理,“我负责新浪财经板块,新浪看点的问题需要联系在线客服。”南方周末又与其他平台客服进行联系,不是无人接听,就是被机器客服导向平台的在线客服服务。

不过,在各个平台上,均可直接举报虚假新闻。

舆论的反转

随着舆论的发酵,很快有网友对该新闻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9月8日13点,拥有201万粉丝的法律博主韩东言,在微博上指出“作为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任何新闻要素都没有”,并先后通过发长微博、撰写微信推送的方式提出质疑。

“一旦释法不准确,会让社会和网民对国家法律产生质疑。比如这个故事,很多网民同情姐姐,而质疑法律。”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认为有必要探讨这则新闻真实性。

不过,在一片未辨真假便已激烈讨论的舆论洪峰中,韩东言的发言也被一些网友认为“就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

而科普博主松鼠云无心对南方周末说,刚开始时没注意这可能是“假新闻”,“因为很多主流媒体都转发了”。但很快在他转发的微博底下,出现了少许对该案件的质疑声音:有网友表示该新闻不够客观,想看看判决书,也有网友认为这个新闻是在挑动情绪。

“我是在‘中国普法’删除原文后,确定这是假新闻的。”他说,“这件事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如果不实,有必要探讨。”

9月8日傍晚“中国普法”删除该篇文章,质疑声越变越多。有网友找到《说法》栏目视频未加字幕的原素材,其中,主持人谈到的扶养对象并不是弟弟,而是妹妹,涉及扶养对象性别的部分被进行了剪辑;也有网友指出,失去经济来源、吃低保的父母,按照法律,控告子女时应该首先要求赡养费,而非扶养费。

姐姐被要求养弟弟:一则“三无新闻”登上热搜的诡变之旅

微博相关话题中很快出现了质疑真实性的词条。

当日19时35分,凤凰网视频发布一则视频。视频中,参与《说法》栏目制作的律师杨满玉表示,该案非本人经办,未看到相关判决书,暂时无法核实该案的真实性。随后,红星新闻也得到了类似答复。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统计,由凤凰网视频创建的话题“起诉女儿拒养弟弟案真实性存疑”,9月8日当天阅读数超过500万,9月9日阅读数超过1500万。

舆论,在达到峰值后,扭转了风向。

“带血的流量”

根据2020年刊发于期刊《新闻大学》上的论文《自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话语空间生产与修辞研究——基于2010—2018年的81个虚假新闻文本的分析》,在中国,根据《新闻记者》发布的“年度虚假新闻报告”,从标志自媒体时代来临的2010-2018年的9年时间内,共有102篇虚假新闻报道,而此前的2001-2009年的9年时间内,数量为67。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伴随着更多失实或疑似失实的新闻。

对于此事,南方周末联系到该论文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李彪。李彪认为,这则疑似虚假的新闻中,信源节点的单一、情绪化的标签、强烈的社会冲突、涉及伦理的探讨,几乎都符合虚假新闻的所有判断要素。而这则消息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他看来,除了基于受众被制造出来的情感因素,也有流量经济的作用。

通过对2010-2018年的81个虚假新闻文本进行分析,李彪发现,一般社会新闻类话题位居虚假新闻话语生产类型之首。

“相比起政治新闻,社会类新闻宽容度相对较高,会存在普遍性违法与选择性执法的问题。”他说,“这也导致很多自媒体会在社会这一领域,为了争夺流量而写出在完全失实与真实新闻之间徘徊的虚假新闻。这种‘带血的流量’肯定对社会发展不利。”

南方周末在知乎上以“今日头条怎么赚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许多作者分享技巧。在一条赞同数破六千的知乎答帖中,作者谈到一定要“踩热门关键词”:“通过摸索和研究文章中重复领域的关键词,你的阅读量基本上会很多,也就是头部流量10w+的文章。”而部分知乎用户还表示,自己通过今日头条半年赚了近十万。在他分享的方法中,特别强调了文章的套路:由故事引入+提出观点+给出方法。

在某网课平台上,一条《做自媒体到底赚钱吗》的视频中,揭晓了自媒体几大平台的各自优势及收益方式。其中,作者提到头条号原创内容平均一万阅读量可收益18到20元,非原创内容3-5元。

近年来,国家与各地网信部门均在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各个互联网平台亦在开展日常监管和自查。也有学者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打击虚假新闻,或提出要加强新闻行业职业伦理建设、全面形成治理虚假新闻的舆论压力、建立健全治理虚假新闻的约束机制。不过,流量为王的生存环境,无疑会迫使一些文章写手甘冒受惩的风险。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钱昕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