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芒市找胜诉多的孩子抚养案律师,教育整顿故事分享会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0 14:37:14

为充分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省法院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10月15日下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现场会加视频会方式面向全省三级法院举行全省第二批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先进事迹报告会。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听了宣讲团的先进事迹

让人深受鼓舞、备受感动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一起

详细了解一下

他们的故事
……


段莉萍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等荣誉。


视频加载中...

永葆司法为民初心


宣讲人:段莉萍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洒鸡口法庭,当时交通不便、缺水没电、条件简陋。但就是在那里,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我找到了法官的信仰。那是一件普通的离婚纠纷案件,老法官带着我2次步行2小时翻山越岭去调查了解案情,给一对小夫妻做工作,他们和好了,他们的母亲—老阿妈也笑了。刚要离开,老阿妈用土碗端出了两碗红糖鸡蛋,一定要我们吃完再走。老法官深知盛情难却,甜甜的鸡蛋吃完了,临走时悄悄留下了我们的出差补助。回去的路上,老法官意味深长的说,公道自在人心,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就把你捧在手心,给我上了当书记员时最重要的一课,那鸡蛋的味道,成为了我28年来最甜美的记忆。


法官的工作是庄严而不失温度的,说它庄严,是因为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维护法律权威才能维护社会正义;说它有温度,则是因为法官唯有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才能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实为群众解忧纾困。


在立案庭工作时,我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是一位老奶奶从德宏寄来的。信中说,自己的孙儿年仅10岁,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下落不明,母亲则改嫁到楚雄市某乡镇,年幼的孩子只能随爷爷奶奶生活,现在爷爷瘫痪在床,奶奶又体弱多病,实在无力负担孩子的生活、学习费用,所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孩子母亲承担抚养义务。普通的一封信,写满了一个家庭的辛酸和无奈。因为老奶奶年老,距离楚雄又遥远,我没有要求她到楚雄核实孩子母亲的真实情况,我带着书记员及时去查实孩子母亲的住所地,并到公安局了解到孩子母亲户籍已迁到楚雄,确认该案符合立案条件。但孩子的母亲外出打工不知地址,她的婆婆又不愿配合签收材料,立案后,我多次与村委会、村民小组了解孩子母亲外出务工是否返还的情况。终于在春节前三天找到孩子母亲并送达了开庭相关材料,保证了庭审顺利进行。后来,案件成功调解,母亲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奶奶放下了心头的包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涵养着我的司法初心。


我庆幸自己成为了法官,对我而言,司法工作不只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使命,我愿在最基层的审判一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作为自己始终秉承的信念,永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将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



田红飞(已故)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生前系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生前曾荣获全市法院系统服务标兵、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2021年6月26日,田红飞同志在前往晋城法庭检查工作途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2岁。田红飞同志去世后,被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追授“晋宁区优秀共产党员”、追记三等功,被昆明市晋宁区委、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追授“美丽晋宁人”荣誉称号,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追记个人三等功。

视频加载中...

铁肩无私担道义 碧血丹心留典范


宣讲人:马玉玫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法院干警)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2021年6月26日,是个周末,结束了一周的忙碌,本该在家好好的休息,可是他却走了!媒体、官微发布了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的消息。网友们说,“这个院长看起来就一脸正义,相由心生”、有的说“向清官致敬”、有的说“当代包公田红飞院长一路走好”“向恪尽职守的田红飞同志致敬”……


田红飞同志是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法院的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在本该休息的周末,田红飞因为牵挂分管部门的安保维稳工作,在前往晋城法庭检查工作的途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2岁。


田红飞参加工作32年来,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他为人正直、襟怀坦荡,他热爱审判事业,勤勉敬业、敢于担当。


他是一个喜欢学习和热爱钻研的法官。田红飞同志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案例选编等专业书籍。作为副院长,田红飞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他的书柜里专门有一层整整齐齐摆满了法律法规学习笔记、工作资料汇编以及案例学习摘编,每一本都是他一笔一划认真学习、记录下来,再整理成册的。他热爱审判事业,不断学习审判技巧,汲取新知识,全面掌握审判工作中所涉及的业务知识。


他是一个善于总结审判经验的法官。几经周折,成功调处了一起涉农民工讨薪的案件后,田红飞总结了案件中的工作经验和好做法,形成了农民工群体性讨薪纠纷处置“十步工作法”,认认真真从每一个案件中积累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能力。


晋宁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许多住在大山里的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县城。为了方便诉讼群众,田红飞分管的民事审判庭开启了巡回法庭,每次去到田间地头开庭,他总是主动去抬桌子,搬椅子,搭建临时法庭,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


田红飞一生恪守法治信仰,坚守职业道德,他用热血书写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也将生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所忠爱的法院工作。他的一生,只有52年,如流星一样短暂,但是却释放出了灿烂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却没有人能无视他的存在。



后锋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近28年奋战在刑事审判第一线,担任过诸多全国、全省重特大案件主审法官、审判长。2012年审理“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记个人一等功,先后荣获2021年“第二十三届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视频加载中...


初心耀天平 担当守正义

宣讲人:后锋


我理解,法官之初心与使命就是实现公平正义,而办理案件则是我维系初心、完成使命的桥梁,在长期的办案过程中,我从一次次感悟中,去体会什么是坚守;在一次次经验教训的反思中,去体会什么是担当,一件件案件的办结过程就是对党忠诚与意志品质的锤炼过程。久而久之,要把普通案办好,已然成为我工作的习惯;必须把疑难案办清,是我职业操守的准则;一定把大要案办铁,则是我以及办案团队共同追求的目标。可以这样说,办案经历就是我的工作成长经历,诸多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或多或少,都有我的参与。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大法庭的国徽始终绚美如鲜,我想,那正是审判与法治的力量,让它始终在大法庭的正中央熠熠生辉,始终以祖国和人民的名义注视着我们,坚守着公平,放射着正义的力量!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作为共和国的一名法官,我们将树牢习近平法治思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谆谆教诲,在与英模的对标看齐中找寻人生意义,以初心闪耀天平,以担当守护正义,用奋斗书写为民华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李金莲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书记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2020年度云南好人、2020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迪庆州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20年度迪庆州扶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视频加载中...


不忘初心 金莲花开


宣讲人:李金莲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那里有雪山、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犹如世外桃源。以前,与美丽风景相伴的却是一种哀愁: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贫困中,连绵不绝的大山阻隔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党和国家的政策如春风吹进大山,维西也迎来了“脱贫”的机遇。


2016年,我大学毕业。当时,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但看到父母兄弟仍住在破旧的木楞房里,乡亲们还在脱贫路上爬坡,我暗下决心:回家!站在村口,看着不通路的村庄和七零八落的木楞房,我思绪万千,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才行。之后的日子里,我帮助老人使用微波炉,教村民用智能手机;劝导留守儿童返校读书;带头整治村庄卫生,领着大家植树;学习种植技术,带头村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进村入户讲扶贫政策,向上级反映村民生产生活困难……在那些日子里,我和驻村干部们忙忙碌碌,成为温暖大家的一团火。


2017年我当选为第十三届迪庆州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还记得2018年3月,我第一次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那时候,攀天阁乡新乐村还有几个村民小组没有公路,我到北京先后换乘了4种交通工具,这让我感受颇深,在心里默默种下了“修路致富”的梦想种子。两会上,我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尽快打通农村边远地区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之后,经过各方努力,在村民期盼的目光中,一条约4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在2019年底修通了。


2019年,我通过努力考入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书记员,先后从事新闻宣传和立案工作。迪庆法院近年来案件增幅非常大,法院重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到立案庭工作后,我主动融入到“一站式”工作中去,帮助合议庭调解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我们傈僳族当事人的案件,我作为人大代表,深受群众的信赖,在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调解案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迪庆中院基于我是人大代表和书记员的双重身份,以及熟悉民族语言的“双语”优势,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双语”“金莲调解工作室”,让我真正参与到法院的调解工作中。工作之余,我努力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调解心理学,逐渐掌握了一些调解的技巧。


“金莲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我和同事们一起先后成功调解了60多个案件。每次看到当事人满意的微笑,我就感到特别高兴。现在,我们“金莲调解工作室”有汉族、藏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员组成,积极发挥“双语”优势,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2020年6月,全国“两会”闭幕后,我回到攀天阁乡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向父老乡亲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以案释法,生动阐释《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不忘来路,才能看清前路;不忘初心,方能牢记使命。我将在司法为民和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中,静待花开灿烂!



王佳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独任审理的昆铁中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第一案”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2020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入选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人。

视频加载中...

守正创新担使命 履职尽责守初心


宣讲人:王佳


200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感受最深的就是铁路法院人铁的纪律、严的作风,还有开拓进取,不断适应新挑战的担当精神。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我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我已成长为一名有着15年审判工作经验的人民法官。


通过对涉及铁路运输的民事纠纷及刑事犯罪案件的审理,我们铁路法院人在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保障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铁路法院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移交地方、扩大民事案件管辖范围、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以及扩大管辖四个监狱的减刑、假释案件等几次大的跨越,铁路法院人也在每一次改革的阵痛中不断学习、提升,积极适应着一次比一次更艰巨的挑战。我所审理的案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民事、行政案件所占比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0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昆铁中院被列入试点范围。为推进试点工作,我被调至立案庭担任快审团队的负责人。刚刚成立的快审团队只有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虽然人手少、时间紧,但我们必须要把多项改革措施一一落实。我迅速调整思路,细化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大家集思广益、默契配合,很快就起草了《快审团队建设规范》《快审案件诉讼程序规范》《司法确认实施细则》等多个工作规范,在试点的起步阶段就印发试行,对规范、指导我院的快审案件审理、司法确认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上半年,正值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峻的时期,在疾控中心工作的丈夫长时间处于待命备战状态,还常常身穿防护服前往抗疫一线做流行病学调查。我一边尽力照顾好家庭,一边也加班加点做好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虽然辛苦,但我和丈夫仍然互相加油打气,因为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一仗,我们肯定赢,中国肯定赢。就这样,我和快审团队成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克服开庭、传唤当事人等种种不便,采取网上开庭、电话询问等方式,在试点实施方案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完成了数十件快审案件的审理、结案工作,确保了试点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今年1月,我独任审理的昆铁中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第一案”庭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这也是云南法院唯一入选的民事案件庭审。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为中国的司法改革事业贡献“昆铁模式”,关键时刻,法官也要敢为人先、披荆斩棘挑重担。


多年来,我所审结的案件数和结案率均在全院名列前茅,我办理的案件没有被发回重审或提起再审的。这些案件或许不是生死攸关的大案要案,也没有动辄就令人咋舌的标的金额,但我始终秉持着法官公平公正的职业信仰,努力使自己承办的“小案件”能够更多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阐释一个个“大道理”。


李兴虎

【教育整顿】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主审“12·13”泛亚有色案,参与办理“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等重大案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荣获昆明市法院系统“办案能手”荣誉称号。

视频加载中...

无畏,无愧,无悔


宣讲人:李兴虎


进入法院工作12年来,我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挣扎,一路面对各种困惑、迷茫和挫折,也一再问自己:能够恒久滋养和守护我们法治初心的究竟是什么?


人,必须靠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给出自己的答案。


2011年,我意外的接到一个感谢电话,对方居然是一个一年多前被我判处刑罚并且早已经释放的被告人。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姓杨的年轻小伙子从看守所释放时,我了解到他在昆明没有亲人,朋友也一时联系不上,就把自己身上带着的50元钱拿给他,叮嘱他一定要认真改过、好好做人。钱不多,自己也早忘了这件事,可是他却铭记在心,找到工作后便主动向我报告和表示感谢。2013年,我办理一个涉众诈骗案件,有位被骗的七十多岁老奶奶经常打电话来询问和倾诉,我都耐心解释和安慰。有一次,知道我将要外出到比较偏远、路况不佳的东川开庭,老人挂电话的时候自言自语:“菩萨保佑李法官一路平安、菩萨保佑李法官一路平安”,让我差点泪崩。


2017、2018年办理一个重大案件期间,我们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年轻审判团队按照比公诉人、辩护人更专业,即便面对所谓全国顶级刑辩大咖也要有足够底气的标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方位梳理1999年以来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不断重新学习研讨、透彻把握,整个诉讼过程中恪守中立立场,充分尊重律师、保障权利,耐心细致听取意见,有时甚至持续到晚上十一二点。开庭结束后,辩护律师纷纷留言点赞,有的说:“辛苦了!非常感谢,深入感受到了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的魅力!”有的说“对昆明中院及各位法官在本案中的卓越表现一致交口称赞!”


在无数次当事人、群众、同行的反馈和肯定中,我逐渐意识到,我不是为享受成果而来,而应该是为了做法治进步的推动者、贡献者而来。我清醒而坚定的相信:“法官的尊严和价值不在于我们拥有怎样的权势和名声,也不在于我们似乎某些时候决定了某些人的命运,而在于公正裁判案件,经得起考验、对得起良心,在于越是艰难越是坚守对国家和法律的热爱与忠诚,勇敢的肩负起维护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的责任!”


审判是最大限度实现公平正义的专业裁判工作。我们经常面对的是矛盾冲突的证据材料、注定不完整的事实、时常含糊不清和必然不可能绝对精确明晰的法律、无法绝对精准量化的量刑情节因素和游移不定的公众意见,要做到把案子都办好,不容易。方向在哪里?艰难处,就是方向。我想把专业做到精益求精。


多年来,我围绕“刑事审判的理念、思维与方法”“控辩审冲突与审判中心主义”“刑事证据审查判断若干问题”“重大敏感案件审理‘三同步’工作原则的落实”“庭前会议与庭审实质化的冲突和协调”“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审理实务问题”“刑事一审判决书制作的思路、规范与示例”等十余个主题不断阅读、写作,并且坚持在多个维度延伸思考,努力探索“在专业内看深,在专业外看广”的刑事审判规律和方法,写下三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


曾经,我的研究生导师对我说:如果你去做律师,一定能做一名好律师、名律师,但是如果你离开法院,法院也会少了一名好法官。这是鼓励,也是鞭策。我想,我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一名好法官,不让任何人有机会质疑——你们法官怎么是这个样子?而要始终让人们感受到——法官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王银荣 杨忠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