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如何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律师,青年律师选择律师事务所须知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3 16:10:26

本文作者:分享经验的 文章来源:法律先生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仅供交流,如有异议请私信联系删除


编者按:


最近正值招聘旺季,各家律所开始招纳贤士,对于想换所的青年律师和刚毕业的法学生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我们特邀了闫立新和古城两位行业大咖,从5个大方向,来解读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和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而本文的第一作者闫立新律师,在分析的同时,也分享了许多自己宝贵的经验。


本文共5793字,阅读约15分钟。


相信这15分钟,会给迷茫期的你一个很大的启发。

闫立新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

古城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运营总监。



从我接触的律师和律所来看,大家对于招聘和入职这两件事好像都没怎么想明白。


前段时间刚刚和一个律所的主任交流人员招聘的问题,其中提到一个观点“律所层面不宜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律师,更不用说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合伙人,律所层面的招聘不是公开招聘,而是「猎头式」招聘,甚至是「整建制挖团队」”。


原因在于,律所层面,比如像我们德恒西咸这样的规模律所,大部分已经要求内部团队化,而对个体律师的需求度没有那么强烈,最希望招募的就是「整建制」的团队,但这样的团队加盟律所不像个体律师,需要经过一个相互选择、讨价还价、甚至资源匹配、发展承诺的过程.


我们很难想象,通过律所公号发一个招聘公告、在朋友圈晒几张招聘海报就能招过来一个整建制的团队。


但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大部分的律所都在律所公号发招聘公告、在朋友圈晒招聘海报,为什么大家还在做这件事呢?


原因也简单,这是“以律所名义为团队招募人员”,一般的流程是团队提出人员需求,而后交由律所行政或者人事发布,名义是律所招聘,而实际的招聘主体是团队。


可问题在于,不少团队对于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不清晰,导致招聘公告中的“选材标准”很模糊,几乎都是普适性的标准,比如“通过司法考试、拿到A证,工作有热情、积极主动,认同律所理念”。


这类的标准很模糊,硬性的要求就是司法考试和A证,其他都是“软性要求”,也很少涉及到能力模型的表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不想明晰选材标准,而是团队自身还不太清晰,觉得先把人招聘过来,然后再慢慢培养,根据团队的发展再确定合适的安排,现阶段团队业务比较紧张,先解决业务消化的问题再说。


在这种招聘模式下,作为被招聘一方的青年律师,就有点吃亏了,通过招聘公告、招聘海报看出不什么,只能多跑跑、多接触几家律所,再就是通过同学、校友、朋友关系打听打听,看哪家律所更适合自己,得到的信息零散而又太主观。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德恒西咸写了这篇文章,旨在帮助青年律师更好地选择,并通过好的选择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既然要选择就一定有选择标准,我们给出了青年律师选择“律所”以下五条标准。




01


看自己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青年律师在选择“律所”之前,建议可以先不要考虑什么律所或者团队,可以先试试用我们创设的“三看”原则,确定自己的执业发展规划。


第一看,看宏观。


这个宏观说起来有点虚,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趋势、地方政策方针以及我们行业内一直在寻找的“业务蓝海”


虽然宏观有点虚,但宏观的影响又最大,正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青年律师绝对能飞起来”,所以关键的问题是:青年律师如何找到自己能抓住的风口?


要找到自己能抓到的风口就得多关注大政方针、多看行业大势、多请教周围的“高人”。


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向投资公司学习,看看投资公司判定的行业风口有哪些。


再去重点关注律协或者司法部公开的律师行业数据,尤其是业务数据,并结合政策条件做评估,这样就能对众多风口或者看似风口做一个梳理盘点,形成一个可以二次选择的「行业/业务风口表」。


第二看,看地域。


为什么把地域作为一个重点?原因在于地域会对客户做律师选择、业务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我和不少青年律师交流的时候,他们提出说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是“高大上的业务”,当问到他们什么是高大上的业务的时候,他们会提出类似于IPO、投资行业、高端商事诉讼、涉外业务。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过律协发布的业务数据就会发现,这类高大上的业务集中在“特定地域、特定律所、特定律师”手里,留给青年律师的选择并不多,尤其是地域,就形成了极大的限制。


比如一个西安的青年律师希望做IPO业务,那么他就不应该在西安选择律所,而应该在北上广找合适的律所。


但如果地域条件不变,建议青年律师在选择上,多一点务实的态度,在上面的「行业/业务风口表」上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架构和业务构成做二次选择,找出适合当地的行业/业务风口


比如我认识的一些杭州地区的律师,在做业务方向选择的时候就结合杭州本土的优势,将MCN法律服务、网络法律服务、新零售行业作为自己的业务方向。


第三看,看自己。


问问自己想要什么。三年五年之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律师?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手头有哪些资源、人脉、渠道可以帮到自己更好地发展?甚至评估下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对于同行有什么优势。


三看相结合,青年律师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看清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便现阶段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起码也应该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02


选律所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青年律师看清了自己,下一步要选择的就是律所。


现阶段,我发现不少青年律师对律所的选择要求不怎么高。


只要人数多点,最好是百人以上所;牌子亮一点,还有一点知名度,业内的口碑不是那么差;创收能排到当地的前几名,基本就是一家好律所了。然后有一些熟人做引荐最好,加入之后也好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也简单,因为对律师来说,现阶段多数律所都有点虚,好像律所和律所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


这点其实不怪律师,而是律所本身的原因。


传统律所提成制走了几十年,而新晋为大家逐步接受但尚未有多少落地的公司制律所、一体化律所方兴未艾,导致青年律师对律所的印象就是“提供个办公位、收点管理费、搞些联谊活动,需要的时候过来盖个章子”,很难指望律所对律师有太大的帮助。


这样的背景下,既然律所之间差别不大,选择一个差不多的就行了,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既然没得选,就不要选太差的。


这是律所本身的问题,不过也是部分律所的机会。如果能在行业中胜出,哪怕就是一点胜出,对青年律师的选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里就夹带一点私活吧!也是基于上述背景的考虑,我们德恒西咸希望在3-5年内做出一些创新。


重新构建新型的律所-团队-律师关系,希望打造出一家可以为律师赋能的律师事务所,从律师发展指导、法律产品打造、渠道客户对接、案源品牌推广、知识管理支持五个维度切入。


从一家管理型律所转型为「赋能性律师事务所」,让青年律师有更好的一个选择。


当然,我们也希望未来行业中会出现越来越多可以向青年律师赋能的律所,也只有这样的律所才能真正看重青年律师、培养青年律师,也才会和青年律师之间建立起“紧密关系”,不至于说仅仅是青年律师的一个“备胎选择”。




03


择团队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第三步是择团队,律所的支持是一方面,但律所的支持更多是落地在团队层面,青年律师不但要选择合适的律所,更要选择“真正的律师团队”。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才是「真正的律师团队」呢?从我接触、管理团队的实践来看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标准才算是真正的律师团队。


1. 品牌够清晰,规划够落地。


这是团队发展层面的考量,看一个团队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首先看这个团队的品牌战略是否清晰,是否明晰谁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盘子有多少、是否属于成长期的行业/领域,是否有足够的「定力」深挖一个行业或者领域。


换句话说“真正的律师团队有明晰的战略规划,已经确定自身的品牌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好自身的发展规划”。这样的团队已经步入正轨,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能够给青年律师带来明确的未来预期。


2. 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一体化。


这是评估一个律师团队的第二个层面。加入律师团队前,先看团队是否有「家底」,这个家底最重要的就是「存量客户」,这是保障团队“不着急”的底气。


同时还要看团队有没有形成「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闭环」,可以直接为团队律师做「案源赋能」,案源有保障,青年律师才能有更多的业务锤炼技能。如果招募进来,让青年律师独立开发案源,这就有点难为人了。


正如一位资深律师说的,青年律师在1-3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业务技能的提升,而业务技能提升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战锻炼」,仅仅做书面上的学习很难快速培养出一个成熟的专业律师。


而这个阶段,青年律师没有足够的专业沉淀、人脉积累、品牌打造,直接让青年律师出去开发案源,难度有点大。


一个真正的律师团队,团队的负责人才是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开发出来的案源和客户交给团队做消化承接。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真正的律师团队,团队负责人一定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业务上,甚至已经不再做业务,而应该主要负责团队的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


3. 团队有架构、内部有协同。


律师团队有了上面两点,还只是有个不错的团队,有了稳定的团队架构内部协同机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有架构意味着团队在不同层面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有协同才能实现团队-律师的同步发展,而不会出现律师和团队的背离,如此方能「上下同欲而胜出」。


这点就涉及律师—团队之间关系的打造,也和我们接下来要分享的“定角色”息息相关。




04


定角色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青年律师选择“律所”的第四步是定角色。因为选择好一家律所,加入一个团队,这些还不够明晰,青年律师还需要明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正如上面提到的,一个真正的律师团队必然是“团队有架构、内部有协同”。


团队的架构按照我们的实战经验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团队案源开发、品牌打造、客户维护和团队管理。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团队最有话语权的人,同时承担着团队发展的方向和律所内部业绩目标;


第二层是团队中间层,是可以独立承办业务的主办律师。不过实务中这一层次的人员是不少律师团队所缺失的。


一旦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团队负责人自己充当主办律师,大量时间投入到业务承办上,自然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团队的案源开发、品牌打造等工作。


这个时候团队的发展可能就呈现出“负责人累慌慌、成员迷茫茫”,很难形成团队的良性发展。


不过中间层的主办律师要填补,一般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培养,将实习律师一步一步带出来,带成主办律师,弊端就在于时间特别长。不过这也是目前多数团队培养主办律师最常用的方式;


另一种就是定向招募,团队架构一旦形成,负责人就能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律师、需要律师具备怎样的能力模型,这些都清楚了,可以定向招募合适的律师来填补团队的空缺。


不过招募过来之后,需要做好跟进工作,让招募过来的律师可以快速融入团队,不至于出现招募过来之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第三层是团队辅助人员,以实习律师和1-3年级律师为主,这一层次的人员主要职责就是辅助主办律师完成业务承办,并辅助团队负责人完成案源开发、品牌打造等工作。


当然律所内部如果有中台部门,辅助团队负责人的这部分工作就可以由律所中台完成,比如德恒西咸内部目前团队负责人的辅助就是交由“律所中台”完成的。


这一层级的律师既是团队辅助人员,也是团队未来的主办的律师,在这个角色之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逐步成为团队主办律师。


而对这一层级律师的成长,团队也是要负责人,一般会通过内部培训、业务复盘、知识管理辅助等方式帮助律师更好地成长。


其实团队的三个层级确定下来之后,青年律师选择加入团队之后的“角色定位”也应该顺势确定下来,一般多以主办律师和辅助人员两种角色为主,以此作为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并“借力”团队实现更好的发展。




05


定专业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在角色确定之后,青年律师可以考虑在律所和团队的框架之下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当前,不少团队内部也意识到需要提升律师的专业化程度,在团队内部一般会提出“一主两辅”甚至一主三辅的专业定位。


不过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不少律师在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有点随意,比如有的律师在定自己的一主两辅的时候定位为“商事诉讼为主要业务,常法服务和劳动争议为两辅”。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已经选择了一家律所、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团队,自己做个体律师,独自发展的时候,怎么定专业都行。


但如果想要把专业定位做实,需要大量的业务做支撑,毕竟专业律师都是拿业务练出来的。


而律所、团队恰好就给你提供了这样的案源和业务,所以从我们实践的角度,我们建议青年律师在定专业的时候考虑两个因素:


1、律所本身的品牌业务是什么,并把这类品牌业务作为自己的核心专业定位。


律所有品牌业务,而这类业务之所以能成为品牌业务,本身就是靠业务积淀出来的,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客户和充足的业务,有了这些,青年律师才能做自己的专业练出来,将自己的专业定位做实;


2、团队本身的品牌定位和发展规划。


正如刚刚提到的,青年律师要懂得“借力发展”,定主业借力律所品牌业务,定辅助借助团队品牌定位和发展规划。


比如我们之前做企业顾问团队,将团队定位为企业成功的伙伴,并对企业顾问业务作了板块拆解,拆解出商务合同、争议解决、劳动人事、监管辅导、薪税财务、公司股权等板块,团队成员的专业定位也是在这几个板块中选择。


这样的专业定位模式下,一方面团队得到了所需要的人才,有了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储备;青年律师和团队之间也形成了紧密的关系,不再是个人独自发展,而是“借力律所、律师团队”,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式的发展。


综上就是我们梳理出来的帮助青年律师选择合适“律所”的5重标准。


虽然说的是选择合适律所,但又不限于律所,我们更多希望是通过5重标准的选择,让青年律师建立起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毕竟“青年强则国强”,只有把青年律师服务好,我们的行业、律所、团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