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邹城找律师写遗嘱多少钱,邹城找律师写遗嘱多少钱一份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2 11:11:52

【题记】

《邵尧夫先生墓志铭》简称《邵雍墓志铭》,收录于北宋程颢所著《二程文集·明道文集》中。作者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言论著作,均收入《二程全书》。

志主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号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哲学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生于衡漳(古洺州清漳县一带),随父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并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而后移居伊川和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相从游。著有《皇极经世》《观物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

志文为邵雍生前好友程颢所撰《邵尧夫先生墓志铭》的原稿,再经其家人校对后刊刻志石,埋葬时放置于墓穴。该文虽不是出土墓志原石文字,但这也为考证邵雍家族世系、迁徙、事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志文最初收录于北宋程颢、程颐合著《二程文集》,题为《邵尧夫先生墓志铭》;南宋吕祖谦编纂《皇朝文鉴》(又名《宋文鉴》)、杜大珪编纂《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均收录为《邵康节先生墓志铭》;明万历徐必达纂辑《邵子全书》收录为《邵雍墓志铭》;2021年邵宝印主编《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收录为《邵尧夫先生墓志铭》。

衡漳金石录:宋《邵雍墓志铭》校注、译文,邵雍出生地衡漳考之二

明刻本《皇朝文鉴》卷第一百四十四墓志·邵康节先生墓志铭

衡漳金石录:宋《邵雍墓志铭》校注、译文,邵雍出生地衡漳考之二

钦定四库全书《二程文集》卷四·明道文集四墓志铭·邵尧夫先生墓志铭

【校文】

邵尧夫〔1〕先生墓志铭 宋 程颢〔2〕 撰

熙宁丁已孟秋癸丑〔3〕,尧夫先生疾终于家。洛之人吊哭者相属于涂〔4〕。其尤亲且旧者,又聚谋其所以葬。先生之子泣以告曰:“昔先人有言,志于墓者,必以属吾伯淳。”噫,先生知我者,以是命我,我何可辞?

谨按,邵本姬姓,系出召公〔5〕,故世为燕人。大王父令进〔6〕,以军职逮事艺祖〔8〕,始家衡漳〔9〕。祖德新〔10〕,父古〔11〕,皆隐德不仕;母李氏,其继杨氏。先生之幼,从父徙共城〔12〕;晩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13〕,遂为河南人。先生生于符祥辛亥〔14〕,至是盖六十七年矣。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娶王氏,伯温〔15〕、仲良〔16〕,其二子也。先生之官,初举遗逸〔17〕,试将作监主簿〔17〕,后又以为颍州团练推官〔18〕,辞疾不赴。

先生始学于伯原〔19〕,勤苦刻厉,冬不炉,夜[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一作寓]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

先生少时,自雄其材,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致〔20〕。及其学益老、德益劭〔21〕,玩心高明〔22〕。观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其归〔23〕。

在洛几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24〕,不蔽风雨,躬爨〔25〕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26〕。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之道洛者〔27〕,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先生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28〕,正而不谅,通而不污〔29〕,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屣〔30〕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31〕,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者,先生之功[一有为字]多矣!

昔七十子学于仲尼〔32〕,其传可见者惟曾子〔33〕,所以告子思〔34〕,而子思所以授孟子〔35〕者耳。其余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一有者字]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则众矣。况后此千余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其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36〕,挺之得之于穆伯长〔37〕,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淳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所因而入者欤?语成德者,昔难其居〔38〕。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先生有书六十二卷,命曰《皇极经世》〔39〕,古律诗二千篇,题曰《击壤集》〔40〕。先生之葬,附于先茔,实其终之年,孟冬丁酉〔41〕也。铭曰:

呜呼先生,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

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

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憗遗,哲人之凶。

鸣皋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释文】

〔1〕 邵尧夫:即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号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哲学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生于衡漳(古洺州清漳县一带),随父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并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而后移居伊川和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相从游。著有《皇极经世》《观物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

〔2〕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宋仁宗嘉祐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54岁。宁宗嘉定中谥号“纯”。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言论著作,后人编有《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3〕 熙宁丁已孟秋癸丑:即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初四。

〔4〕 涂:指途径;门路。有版本作“途”。

〔5〕 召公:姓姬,名奭,周文王之后,周武王之弟,为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被称为召公或召伯。他曾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定都于蓟(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燕都遗址)。他与周公旦、太公望共列为三公,辅佐成王、康王,开创成康之治,奠定西周基业。《诗经·甘棠》记载其事,以歌颂召公的仁政,留下成语甘棠遗爱,成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召公肇基燕国,其后裔散居各地,并以召加邑为姓,故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6〕 令进:即邵古祖父邵令进,字维周,约生于后唐初。五代后周时跟随大将赵匡胤征战,以善于骑射,在军中任职校尉。年老退职后,乃落籍辽国范阳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居住。去世后葬于良乡附近。(参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

〔7〕 逮事艺祖:正赶上侍奉宋太祖赵匡胤。逮,赶上,到,及。事,任职;侍奉。艺祖,有才艺文德的祖先;后世对赵匡胤的称呼。

〔8〕 衡漳:漳河的古称。衡漳为古水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大禹治水至于衡漳”。古大河(黄河)自南而北流经今河北南部邯郸境内,漳水自西而来东流注入黄河,故称衡漳(“衡”古同“横”)。据《史记》《汉书》以及《水经注》等古代文献可考,禹贡时期的衡漳行经路线在古邺城西转向北流,经磁县城东,再东北经成安县境西部,往东横流进入肥乡、广平,在曲周、邱县一带流入古黄河。自大禹治水至于衡漳,直至南北朝时,流经此地的漳河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改道,因而在衡漳故道两侧形成许多城邑和村庄。隋唐以来,古老的漳水逐步南徙,曾经的衡漳故道逐渐湮废。衡漳故道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平原一带。今广平县清漳村,历史上久属肥乡管辖,唐朝时为清漳县,北宋时为清漳镇,古漳河由此折向北流。再查古衡漳流经肥乡之境域,唯有清漳、大寨一带邵姓所居村庄众多,还有许多关于邵氏先祖的传说。

〔9〕 德新:邵古父亲邵德新,约生于五代后周时,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去世。

〔10〕邵古:字天叟,自号“伊川丈人”,祖籍范阳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北宋理学家邵雍之父。

〔11〕共城: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共县置,今河南省辉县市。

〔12〕伊川:即今河南省洛水支流伊河。伊河河谷平原亦称伊川。在今河南栾川、嵩县、伊川等县境。指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

〔13〕符祥辛亥:即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符祥,明刻《皇朝文鉴》载为“祥符”。

〔14〕伯温: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邵雍长子。受其父邵雍之教诲,又师事司马光等,所闻日博,尤知当世之务。宋元祐中,授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城东北)助教,调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尉。徽宗即位,不附权贵,谏请复旧制,解除元祐党禁,力戒劳民用兵。出监华州西岳庙,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进利路转运副使、提举太平观。著有《邵氏闻见录》《河南集》《皇极系述》及《辨诬》诸书。

〔15〕仲良:邵仲良,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邵雍次子,事迹无考。

〔16〕遗逸:犹隐居。隐士;遗才。

〔17〕试将作监主簿:试任为将作监主簿。将作监,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室建筑、器物制造等。秦置将作,至北齐为将作寺。隋改将作寺为将作监。唐宋因之。主簿,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

〔18〕颍州团练推官:颍州,北魏置,治所在汝阴县(今安徽阜阳市)。团练,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自卫队)的军事官职。推官,官名。唐朝始置, 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判官、 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19〕伯原:即百源,古地名,今河南省辉县市区西北苏门山南麓百泉湖。

〔20〕为可必致:必定可以达到完善的理解。致,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

〔21〕学益老、德益劭:学问愈加老成,品德更加高尚。劭,劝勉,自强;美好,高尚。

〔22〕玩心高明:专心致志,见解独到不同凡人。玩心,专心致志。

〔23〕颓然其顺,浩然其归:悄然顺应,浩然回归。颓然,寂静;寂然。浩然,广大壮阔貌;正大豪迈貌。

〔24〕蓬荜环堵:简陋的房屋狭小的居室。篷筚,用草、荆条等编成的门户;借以代简陋的房屋。环堵,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25〕躬爨(cuàn):亲自烧火做饭。

〔26〕裕如:形容从容不费力;丰足有余。

〔27〕士人之道洛者:有士大夫到洛阳的。明本《皇朝文鉴》作“士人道之来之洛者”。

〔28〕不事表襮(bó),不设防畛(zhěn):不做官以自炫,不设置隔阂。不事,不侍奉,不服事;指不任以官职。表襮,亦作“表暴”;自炫;暴露、显露。防畛,畛域;界限;隔阂、成见之意。

〔29〕正而不谅,通而不污:守节坚贞但行事并不固执,见解透彻而思想无有污秽。正而不谅,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贞而不谅。” 贞,坚贞。谅,通“勍”,固执。

〔30〕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31〕孝弟(tì)忠信:亦称“四德”,儒家伦理观念。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弟,亦作“悌”。

〔32〕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3〕曾子:即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34〕子思:即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曾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5〕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6〕李挺之:即李之才,字挺之,山东青州(今山东青州)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师从穆修,精于《易》学,后为邵雍师。历官卫州获嘉县主簿、并兼任共城令,后调孟州司法参军,又辟为泽州签署判官。后辞官服母丧期间,于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卒于怀州官舍。

〔37〕穆伯长:即穆修,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

〔38〕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论起有盛德的人,过去很难与其相处。

〔39〕《皇极经世》:北宋理学家邵雍著,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巨著。

〔40〕《击壤集》:北宋理学家邵雍诗集。

〔41〕孟冬丁酉:即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十月初。

【译文】

邵雍先生墓志铭

北宋程颢撰文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初四,邵雍因病在家去世。洛阳许多人前来吊祭并哀哭,一路到家接连不断。尤其是那些亲属以及过去的好友,大家聚在一起筹划安葬事宜。邵雍的儿子哭着对我说:“以前父亲说过,撰写墓志铭文,一定要托付于我的好友程颢。”啊!邵雍是我的知己,他把此事交待于我,我怎么可以推辞呢?

据典籍记载,邵氏远祖姬姓,系出西周召公,因有功被分封于燕地(建都今北京市西南),因此子孙世代为燕人。邵雍曾祖父邵令进,在军中任职并侍奉宋太祖赵匡胤,此后迁家衡漳(古洺州清漳县一带)居住。爷爷邵德新、父亲邵古都隐藏德才,不曾做官;母亲李氏,继母杨氏。邵雍幼年时,跟随父亲从衡漳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晩年再迁家河南,在伊河河谷埋葬亲人,于是落籍为河南人。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今已有六十七年。邵先生名雍,字尧夫,娶妻王氏,生有邵伯温、邵仲良两个儿子。邵雍的为官经历,始自举荐隐居人才,试任为将作监主簿,后来又授任为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团练推官,均以有病没有前往赴任。

邵雍初学于共城百源(今河南辉县市百泉湖),勤奋努力,刻苦自励。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用扇子,夜晚不上床就席睡觉就有好几年,卫州(今河南卫辉市)的人都夸他有才德。邵雍感叹说:“过去人们崇尚与古人为友,而我却未曾到过天下古地,难道就应当放弃了吗?”于是他周游吴楚,过访齐鲁,客居梁晋,很长时间才归来,说:“道在这里了。”随即就有定居此地的打算。

邵雍少年时,自觉有雄奇之才,慷慨有远大志向。他致力于追慕高尚远大的圣贤思想,而对于古代圣帝明王的作为,必定可以达到完善的理解。以致学问愈加老成,品德更加高尚。探究事理专心致志,见解独到不同凡人。他观察天地之间的运行变化,以及阴阳二气的盛衰规律,用以通达世间万物的变易。这之后,身心悄然顺应自然,思想浩然回归大道。

在洛阳居住三十多年,初到时房屋简陋居室狭小,不能遮风避雨,他亲自烧火煮饭以奉养父母,生活起居从容不迫。在家讲学,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因而每天前来求学的人众多。一时间,同乡邻里甚为感化,远近民众大为尊崇。许多读书和做官之人,转道而来洛阳,有的不到官府衙署,却必定先行造访邵雍住处。邵雍品德纯粹,气节凛然,一望便知他是一个贤能的人。然而,他不去当官用来炫耀自己,与人交往从不设置隔阂。他守节坚贞但行事并不固执,见解透彻而思想无有污秽;清楚明白并坦率平易,彻底理解且表里如一。他待人接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近亲或远邻有事,众人一同聚会畅饮,欢声笑语终日不断,不以为他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回头来再看我所追求的快乐,怎么能够胜过他呢?邵雍终年有病,畏寒怕热,常在春秋天时出行城中,有的官宦之家听到他车子的声音,因为急于出迎,把鞋都穿倒了。虽说是小孩或者佣人,也都会高兴地尊崇敬仰。他与人们谈话,必定遵照儒家“孝弟忠信”之理念,乐于谈论别人的好处,而不去涉及他们的恶行。因此,有才能的人佩服他品德高尚,不善良的人顺服他潜移默化。何以天下风俗淳厚,成就那么多人才,邵雍的功劳无比巨大啊!

往昔七十二贤人求学于孔子,其传承可见的仅有曾子,他以此转告孔伋,而孔伋以此授学孟子。其他的弟子,各以他们的才能高低去做学问,虽然有同尊孔子为圣人的因由而加入其中,但是分门立户的就太多了。何况此后千余年来,为师之道没有建立,求学的人不知其从何而来。唯独邵雍的学问可以说传承有序。邵雍师从于李之才,李之才师从于穆修,推求根本,追溯来源,可谓久远。如今,穆修、李之才的言论及其行事,一概可以看见。邵雍天赋的品性纯朴洁净,学问如汪洋浩瀚广博,也有很多就是他自行悟道所得。然而以他的名义做学问的人,难道是因为门户众多,各有由来而加入的吗?论起有盛德的人,过去很难与其相处。至于邵雍秉持的“道”,就他所达到的境界而评论,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邵雍著书六十二卷,命名为《皇极经世》;还作有古律诗两千余篇,题名为《击壤集》。他的墓葬在祖茔一侧,就在其去世后的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十月初撰文。

(铭文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