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陈杨泽宇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自海坛特哥公众号,如有异议请私信联系删除
没有一个律师不渴望被人冠以“专业”的评价,青年律师尤其如此。实习证刚领到手还没捂热的我,也是一样。曾经,我对“专业”律师的形象基本只有这样一种想象:执业年限长(≥8年)。然而进入律所实际工作几个月后,观察到或者说感受到“专业”、“不专业”的律师,各执业年限的都有;“专业感”与执业年限(背后代表的经验)似乎并无强相关。于是我困惑起来:“专业感”与什么有关,又是怎样炼成的?自己如何能够取得“专业感”?
不知道各位是否逛过豆瓣的“炸厨房组”。在炸厨房组里,一个东西看起来像枣泥,你也以为绝对就是枣泥,其实它是咖啡粉;一个东西看起来像豆浆,你也以为绝对就是豆浆,其实它是葡萄汁…。这让我明白,一个东西≠一个东西带来的感觉;同理,专业≠专业感。我们短时间内能感到的或者能带给他人的只是“专业感”;而“专业”与否,不长期接触的情况下,真的只有天知道。
想明白专业≠专业感,我汇总了日常工作、生活中让自己感到“专业感爆棚”的时刻,呈现如下,试图为自己这样尚不足够专业、底气不足,却努力想披上“专业感”盔甲的律政新人提供一点抓手。
专业感的炼成1:形象
【真实形象+虚拟形象(微信头像、昵称、朋友圈)】
老生常谈,人作为视觉动物,不多赘述。
专业感的炼成2:数字
当当事人带着一脸困惑和真诚向你发问,x律师,为什么我的案子三、四个月了,还没动静?你内心会一边涌起略略内疚,一边组织回答语言(以朝阳法院为例):
答案1:不好意思,朝阳法院积压的案件太多,在这边等三四个月都是比较普遍的。我们已在…时与法官沟通过…。
答案2:不好意思,朝阳法院积压的案件太多,今年年初到九月已收案14万件,而法官只有300多名,平均下来每个法官每天有3-4件案子要审——但除了开庭,法官还需要做很多其他事情:抽时间研究案情、写判决,做调研等等;在这边等三四个月都是比较普遍的。我们已在…时与法官沟通过…。
两相比较,答案1虽然也是回答,但如果是我,心里却会打鼓:“太多”是以什么标准衡量的,多少是多,至于多到好几个月一点没动静吗?答案2有数字支持(且不论真假或准确与否),这数字背后体现出的是对案件数量、流程、诉讼周期的熟知,这熟知给人以专业感。
专业感的炼成3:细分
此前只知道岗位细分可以给人专业感,没能灵活迁移,想到“万物皆可细分”。
以报价为例。我所在的团队报价时,通常直接给出一个公式(以标的额为基数,以所内大类案件收费指引为计费标准),在此公式计算结果上视合作历史、客户实际情况给予小幅优惠。虽不觉很出彩,倒也中规中矩,因此对报价没有产生过任何想法,甚至不知道“报价”这一步也可以做得很专业。直到看到所内张泽贤律师团队分享的报价文件,才大呼blow my mind:他们将案件分为八个阶段,从第一阶段签约前阶段(含招投标答疑、风险评估、案情了解等子项)到第九阶段结案工作(含接受裁判文书、提示上诉、再审风险等子项),全流程拆解,同时每个大阶段又细化出2-13个子项,密集覆盖,报价时为每个子项所需工时进行预估,最后汇总、小计,并附上其他需要额外提示的要点。
其实,律师做案件时时间、精力的投入量,不仅对委托人来说是一个黑匣子,对律师自己来说常常也是。这时,有一个团队把抽象的黑匣子细致拆解,具象化为一个个几乎可感可触的实体零件,怎么能不让人觉得专业感爆棚。
专业感的炼成4:标准化/无偏差
标准化可以给人“专业感”,这仍是从张泽贤律师处得到的启发。
一次建设工程领域风险讨论会中,他抛出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承包方在不同阶段未拿到工程进度款如何处理,此时承包方的“标准动作”是什么?这是我首次听到律师使用“标准动作”这个词(此前大多在体育训练、技术操作中听到;但转念一想也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技术服务也是一门需要训练的“手艺活”),脑海中顿时涌现大大的“专业”二字。
事后反思,为何“标准动作”这几个字给我以强烈“专业感”冲击?因为“标准”是从千千万万次重复动作中提炼出来的、未必“最好”,但一定“不坏”的做法;而一件事,如果有“标准”,传递出的讯息就是:它此前在这个地方被千千万万次重复过。正是这种“千万次重复”,第一时间给人“专业感”的冲击。只是大脑有时过于跳跃,意识不到是“标准”背后的“千万次重复”给人以“专业感”,往往在听到“标准”二字时就会大拇指一竖,觉得:专业!
类似的例子还有:法天使的“标准化合同”、家理律所合伙人所说的“律师助理5分钟便可拟好诉状”…这些文书能否、应否“标准化”先不提,其背后传递出的大体量、千万次重复,足够给人以“专业感”的冲击。
专业感的弥补:不够专业,如何弥补?
如果我天生对数字头疼、暂时没能力主导对外报价或者对类似事项进行细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怎么办?
笔者的答案是:专业不够,感受来凑。
弥补方式1:提高响应速度
研究生时的经济法老师曾提及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某机构曾组织“最专业”律师的投票,最后发现得票最高的那位是响应客户需求最快的。故事真假暂且不论,“响应速度”的重要性,确是任何一个曾有过购买行为的人都多多少少有共识的。了解对面的人专业与否是需要门槛的,但感受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快速响应却不需要。
弥补方式2:坦诚,变缺陷为成本
坦诚缺陷。有的案件或业务需求不需以多么诡谲的思路出奇制胜,缺的不是专业性,而是时间。坦诚自己年轻,专业方面可能不如执业年限久的律师;同时也提醒委托人注意,正因为年轻,比起案件多得满天飞的老律师,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手头的案子;年轻并非缺陷,而是“充足的办案时间”的成本。
Everythingis about feelings.
播客BYM的主播峰哥曾在他的微博讲过一个小故事:他和爱人简里里去拜访朋友,临走时朋友妈妈热情地送礼物(吃的)。他真心不爱吃,力辞,简里里赶紧来干预,收下礼物。回去路上,简里里对他说,收礼物不是关于礼物,而是关于表达和接受关怀。峰哥恍然大悟,举一反三悟到这件小事说明所有事情都不在事情本身,而都有关“感受”。他接着回想当年上学时的谈判课,课上讲到好多概念:纳什平衡、博弈论…。直到学期快结束时,来了一位校外的speaker,对他们说:你们学的这些都似是而非。谈判is about feelings -- feelingsof being respected, being heard, having gotten as good a deal as possible。这跟那些概念、公式、理论全无关系,而在于你的用词、语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带给人的感受。
我想“专业感”也是如此——不仅在“专业”本身,更在诉讼文书、法律服务方案、用词、语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其他各种意想不到的细节里呈现给委托人的感受。
祝福各位青年律师,早日实现“专业感”自由。
在哪可以找律师,找律师打官司,如何快速找到一个好律师呢
我们一般找律师通常会有以下3种方式:1.认识的律师朋友或者通过朋友推荐;2.法律援助机构咨询律师;3.互联网寻找。以上方式找到的律师,需要根据自己具体需求,合... 时间:2022-12-11律师专业知识怎么找,感觉自己不适合做律师怎么办
文章作者: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陈杨泽宇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自海坛特哥公众号,如有异议请私信联系删除 没有一个律师不渴望被人冠以“专业”的评价,青年律... 时间:2022-12-11找代理律师费多少钱,劳动仲裁委托律师的费用标准
笔者是在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执业,相对而言熟悉北京律师的收费标准,本文仅就北京律师的收费标准进行说明,北京律师的收费标准经历了由政府指导收费到市场调节的过... 时间:2022-12-11佛山市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哪里找,佛山刑事辩护大律师
作者:广东瀛双律师事务所 乔治刑事辩护洗冤录||窗子外和窗子里——一起猥亵案办案札记想起小时候读书那会儿,很喜欢坐在窗户旁边,甚至到了如果老师不把我的座位... 时间:2022-12-11中小企业找律师,沈斌倜律师简介
为了给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及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在全国范围内选任律师事务所在内的100家机构加入“全国中小企业法... 时间: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