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威宁哪里可以找律师,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0 11:03:39

◆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 为服务地注入新动能

◆ 解困难群众实际问题

◆ 创精准脱贫法治环境

◆ 破脱贫致富法律障碍

□ 事业发展新观察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周斌

□ 见习记者 邹星宇

既为扶贫项目把好法律关,又为服务地群众排忧解难当好法律顾问,还是贴心周到的法律宣传大使……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土地上,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扶贫律师3年间行程2.2万余公里,几乎走遍所有贫困村落,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2017年至2020年,贵州省大力推进实施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选派包括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在内的20家律所结对帮扶全省20个极贫乡镇和威宁、晴隆两个贫困县,驻点开展法治扶贫工作,用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贵州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法治扶贫工作,相继推出一系列优质法律项目,充实了贫困地区的法律服务力量,优化了当地的法治环境,帮扶成效日益凸显,成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充实法律服务力量

“从前我们不知道法律是什么,有问题只知道找政府,可又不知道具体该找谁。现在好了,可以问扶贫律师。”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简嘎乡群众十分认可贵州圣伦达律师事务所扶贫律师的工作。

2017年6月31日,贵州省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启动仪式结束后不久,圣伦达律所即派驻扶贫律师对接服务地。3年来,圣伦达律所聚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努力为服务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贵州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副处长韩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除大力推进实施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外,自2018年7月起,贵州省司法厅每年招募一批律师志愿者,与援助贵州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共同组成法治扶贫律师工作队,派遣到全省30多个贫困县开展法治扶贫,贵州法治扶贫工作从此有了专业队伍。

专业队伍带来专业的法律服务力量,为服务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我们着眼于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统筹配置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湖南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田自成介绍说,湖南省支持鼓励优质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对口援建、挂职锻炼、交流培训等方式支持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机构发展,70多家优质律所、公证机构与县域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一对一”帮扶。

2015年,湖南司法行政系统构建“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组织体系,2017年和2020年分别派遣25名、13名“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到欠发达和律师资源短缺的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2018年和2019年共派遣22支“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200多名志愿者分赴保靖、泸溪等22个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司法局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团走进汪洞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帮扶。

江苏省宿迁市建立起以司法行政党员干部、法律顾问、法律志愿者等为主体的“12348”法律服务队,逐户上门走访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排查追讨薪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9个方面的法律需求,全面梳理扶贫领域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及时落实法律帮扶措施。

“河南省组建律师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和律师公益志愿服务团,为服务地党委政府提供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法律服务,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河南省司法厅高级法律专务梁增杰说。

优化法治发展环境

社会矛盾纠纷多,法治环境氛围差,导致群众无法安心发展生产,一度成为很多贫困地区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湖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环湘省级边界线长达2000多公里,涉及赣鄂粤桂渝黔6个省(区、市)、28个市(州)、94个县(市、区),大部分省际边界地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既有传统的跨界婚姻、生产经营、矿产资源等矛盾纠纷,也有地界划分、林权确认、大型工程建设等引发的新型涉边矛盾纠纷,严重影响边界安宁和社会稳定,也给脱贫攻坚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湖南省与6省(区、市)建立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6+1”协作机制。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6+1”协作机制主导下,湖南共化解重大边界纠纷2000多件。

“7个省(区市)联合调处了湖广水电站群体性矛盾纠纷、崀山八角寨景区开发纠纷等各类重大矛盾纠纷,确保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为湖南与6省(区、市)接壤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田自成告诉记者。

群众法律知识匮乏影响着当地法治环境,也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

韩祥告诉记者,贵州省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实施3年多来,20家帮扶律师事务所在驻点帮扶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培训授课288场次,发放法治书籍资料4万多册,当地群众法律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甘肃省司法厅指导全省市县区司法行政机关在乡镇、村分级分批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在每个村选出两名至3名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集中组织参加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进而带动全村乃至全省贫困地区群众提升法律素养。

帮扶成效日益凸显

宿迁市宿城区屠园镇张稿村合作社有种植基地700多亩,近百农户入社,多为贫困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作社丰收的洋葱滞销,大量订单遭遇退订,农户们心急如焚。

屠园司法所得知上述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12348”法律服务队成员及村法律顾问共同赶赴合作社,了解退订详情、制定应对措施,通过与购货方积极沟通,已被退订的订单重新得以签订。

“幸亏有了司法所和法律服务队的法律支持,才保住大家的劳动成果。”张稿村党支部书记陈业峰激动地说。

宿迁市司法局局长房庆忠告诉记者,宿迁市“12348”法律服务队成立至今,共逐户上门走访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1.2万余户,经调解达成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赔偿协议953份9800多万元,化解低收入人口债务纠纷737件5000多万元,助推1289个村居平均增收11.2万元。

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晓亮看来,类似的法律项目能够助力解决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诸多难题,为脱贫致富破除法律方面的困境和障碍。

正如黄晓亮所说,当前,一系列法律项目的实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贵州省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实施3年多来,20家帮扶律师事务所在驻点帮扶地面对面为群众梳理难题解答咨询1万多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3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671件,为脱贫工程项目提供法律意见、审查合同918件次,涉及金额约50亿元,为服务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法律服务保障。

4年多来,湖南省“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行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近两千场次,解答法律咨询近50万人次,参与调解纠纷、协助处置矛盾纠纷近两千件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多件,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向前发展。

相关人士注意到,当前法律项目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

梁增杰发现,目前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行业人员多利用自身职能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但在职能整合、工作合力等方面尚有欠缺,且与相关部门衔接配合还不够充分。

韩祥告诉记者,当前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如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主要集中在省会和其他大中型城市,县级村级法律服务资源缺乏,最需要脱贫攻坚的乡村更是缺乏专业法律服务力量。

“建议以律所整体为服务地提供全方位法治扶贫服务,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力度,增加对西部贫困地区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支持,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韩祥说。

黄晓亮认为,大力推动各类法律项目实施的同时,还应建立事后效果评价和查漏补缺相关机制,推动项目更好地落实,以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