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宿迁找口碑好的刑事案再审律师,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6 11:10:09

平凡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

在许多人眼里,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长李庆军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竭力走出贫困,是为了回报父老和社会;用无私守护正义,一坚持就是一辈子;鞠躬尽瘁,把成为一名好法官当成毕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夺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个答案。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缅怀,学习

  • 忌: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荣誉来自身后。没有过力挽狂澜,习以为常的繁忙工作日复一日,庭审之外他只是一个安静内敛的倾听者,但从他那里得到过公平正义的老百姓,感受过他的温暖与赤诚的人们,都把他看作顶天立地的人。

在李庆军追悼会当天,一群群吊唁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家100多名村民自发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认识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听说过他的人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怀念之情。

逝者无言,精神永恒。如今,李庆军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摆着,光洁而鲜艳,红得耀眼,与他的19本工作日记一起,默默诉说着一个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强不息,他是大山里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轻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学求学的路途。由于连日降雨,邵原镇通往济源市的客车无法通行,年轻人和为他送行的叔叔沿着绵延崎岖的山路,冒着野狼出没的危险,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里。

那个年轻人就是邵原镇第一个本科生李庆军。十年寒窗,终露曙光。

李庆军出生于大山深处的贫苦农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亲早年因车祸落下残疾,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赚学费,李庆军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采药以换取微薄收入,但口袋里从不忘带着书。

由于家里人多地方小,李庆军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里。临时搭建的狭窄的简易床上,铺着一条烂毯,放着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则摆满了书本。环境简陋,精神却富足,“身铺烂毯暂住牛棚,心系远方志在高山”,这副贴在牛棚里、由李庆军亲手写的对联是他少年时期的内心写照。

“改变贫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别无出路,只有埋头读书,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贫穷。”时隔几十年,高中同学侯怀乐依然记得李庆军作为学习委员时在班会上的发言,这位起早贪黑、勤奋好学的班干部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

从河南大学毕业后,李庆军被分配到郑州牧专教书,但他没有止步于此。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图为李庆军在西南政法大学读书期间的旧照

要帮助家乡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报社会。——李庆军,于西南政法大学

山里人法律知识贫乏,不会用法律维权。“要帮助家乡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报社会。”李庆军这么想着,决定继续深造法律专业。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岁的退休法官鲁福章一直记得李庆军的入党时间,那是1997年的3月。向组织汇报思想的时候,李庆军说:“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声,而是想在党的关怀关心培养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为民服务,做一个思想上真正入党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

他是山里飞出的“金凤凰”,乡亲们心中的骄傲。如果需要帮忙,只要不涉及原则,李庆军几乎有求必应。因为经常有乡亲来家里咨询和借宿,李庆军执意放弃时髦的木地板装修,选择结实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砖地,只为让鞋底沾泥的老乡们心里自在。

每当李庆军回老家的时候,咨询法律问题的乡亲就挤满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间地头。为了回答他们的问题,李庆军往往来不及吃顿热乎饭。“在法律知识方面,他对大家帮助真是不少,我们的法律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乡亲们都这么说。

李庆军的老家北里洼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间,“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脱胎于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比坚忍、不屈不挠、高度自律、敦厚实在,这个大山里走出的“愚公”有着山一般的品质。

2

守正无私,他的“公平秤”一尘不染

提到李庆军,周光华老人再次失声痛哭:“真是个好法官,这些年我心里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华通过拍卖获得了某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权,但企业不仅拒不交付,面对周光华的诉讼更是打起了拖延战。2008年,一二审均败诉的企业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审,案件交到了李庆军手里。

“人家有钱有势,我连律师都没有,案子万一被推翻,咋办?”官司拖了5年,面对蛮横无理的企业,周光华六神无主,心里直打怵。

不管对方势力多大,咱都按法办。没有理,再有权咱也不支持。您别害怕。”李庆军温柔却有力的承诺让周光华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驳回再审申请、维持胜诉的裁定书。

之后的十年,每到春节前夕,周光华都会挎着一篮子土鸡蛋,从南阳坐大巴赶将近300公里的路去李庆军家。而李庆军则会塞给老太太许多自家买的东西:“你要是不拿,鸡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纪律的。”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办案,有什么压力我来顶着!

——李庆军

同事于保林记得李庆军经常对自己的审判团队成员说:“不管谁找,法律底线不能突破,要坚持原则。大家只管依法办案,有什么压力我来顶着!

李庆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裹来省高院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种常学常新的东西,作为法官,李庆军深谙这一点。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随时变化的,我需要学习。

——李庆军

有一个细节让高中同学赵功文怎么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庆军去某地,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把三个大包裹放在脚边,边看书边等我。我问他怎么还在看书,他说:‘法律是随时变化的,我需要学习。’”

据李庆军的妻子马凤实回忆,家里阳台的旧躺椅是李庆军生前最喜欢待的地方,他没有很多爱好,闲暇时候只是看书,主要看各种法律相关的书。天长日久,踏脚的地方磨出了一个洞。

儿子李然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也选择了法律作为自己的专业。他记得父亲说过:“你所看过的书,所学到的知识都会赋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过的书,所学到的知识都会赋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庆军对儿子的寄语

在认识李庆军的人眼里,“手不释卷”是他身上一个永恒的标签,穷苦撕不掉,辛劳泡不皱,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庆军拟写的裁判文书就获得了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评比三等奖,被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体现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凭主观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荆伟的印象里,李庆军不善言谈,但讨论案件的时候却滔滔不绝,而且逻辑十分严谨。李庆军总是审慎地对待每一个案件,努力让当事人双方觉得判决有理有据,“每当我打开判决书时,总感觉败诉方当事人就在对面看着我”。

“‘办案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长这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同事邓青林和李庆军在一个楼层办公,“我从来没有见过当事人因为李庭长办理的案件来大吵大闹。”据院里其他领导和同事了解,李庆军的确没有接到过一份投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表弟卢朝辉下岗创业,因为缺少资金,找李庆军借了3万元钱,经济同样不算富裕的李庆军毫不犹豫答应了。而后来卢朝辉打官司的时候再去找李庆军,想请他打招呼的时候却碰了钉子,“他一口回绝我,说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续解决。”

自从李庆军成了法官,类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庆军“不办事”,但他从不会动摇自己的原则。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图为李庆军办公桌上摆放着妻子对他的寄语

仔细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实地体味到了院党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洁办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换利益。——李庆军

“廉洁办案,平安一生”是马凤实写给丈夫李庆军的亲情寄语,在一篇直到整理遗物时才发现的感悟中,他写道:

“仔细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实地体味到了院党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洁办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换利益。”

3

春蚕丝尽,他用一生践行法官之义

2014年,李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选择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从那以后,李庆军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于透析的硅胶“腹透管”,在他的卧室,成箱的透析液几乎堆满一面墙。腹痛腹胀、乏力怕冷、恶心甚至呕吐,透析反应让他常常吃不下饭。

按照与医生的约定,李庆军每个月都要请假一天去北京的医院复查身体。周一下午下班后,他会带着透析用品乘上22时12分出发去北京的K180次列车,待次日检查完毕,再坐高铁于周二下午返回郑州,赶回办公室,把当天落下的工作补回来。

即使看病,也能让李庆军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医院每个月都要对他就病情进行电话回访,从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他对此颇有触动,借此告诫团队:“咱们作为法官也要有这样的责任感,要注意回头看,从结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员额法官入额考试之年。入额意味着工作压力大幅增加,院领导劝身体不好的李庆军调离审判一线,但他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坚持参加考试,并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绩。

重病4年间,李庆军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极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愿麻烦他人的李庆军竭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正常人。腿部浮肿疼痛,难以正常走路,为了工作期间不拄拐,就左三层右三层包起来再套上裤子;遇到有人询问身体状况,只说没问题、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时候同事来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写着病情的床头牌……

家人心疼,都劝他休息,李庆军却反过来宽慰他们:“我一到单位,浑身是劲,一工作起来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结案1309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360件,李庆军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马凤实了解丈夫:“他太热爱法官这个职业了,他常说:‘我一个农家子弟,能从山里出来上大学,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个星期六,18时30分,河南高院签到机记录了李庆军最后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换肾手术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庆军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时间。禹州电缆案,6号以后联系当事人让双方再谈一次,调不成还按原定方案办。卷在柜子上。”术前,李庆军的13个电话全部打给了同事交代工作。

术后,他也没有闲着,刚被允许用手机,就立刻回复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帮助。26天后,病情恶化,期盼着“像正常人一样喝水”的李庆军永远闭上了眼睛。

生前,纵然工作极其出色,但李庆军鲜有荣誉,他更愿意把这些身外之物让给年轻干警。“给我干啥,给年轻人吧,鼓励他们进步。”去世之后,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书,就只剩满满一抽屉药,满满一抽屉永远来不及吃的早饭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记。

在日记里,能看到李庆军令人动容的奋进与坚忍。

“与别人比有差距,还有潜力可挖,要多学别人的长处,发挥我们的优点、长处。”“我们工作中有一些还可以更仔细一点,今年工作中要有重点,有亮点,配合更好一点。”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图为李庆军日记

活着要有活着的质量。我不想让亲人为我的身体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我尽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李庆军

“活着要有活着的质量。我不想让亲人为我的身体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我尽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肩扛主持公平正义、传播法律知识的责任,他无比虔诚,用一生践行了法官理想。李庆军质朴的剖白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憨厚的声音、简单的话语,却字字重若千钧:

我是真的喜欢办案,喜欢法官这个职业。

来源: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长李庆军

记者:姜佩杉 | 编辑:张瑾 沈圆圆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宿迁中院官方微信

微信ID:sqfyweixin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