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热门]专业速递:交通肇事中多因一果,头茬枸杞几月份采摘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威少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6-02 10:07:07

“哧”——随着一阵急促的刹车声,车子歪歪扭扭,冲出护栏,侧翻在路边沟坡上。

7月26日14时10分许,载着63人、车牌号为豫AX5006的大客车在甘肃省泾川县境内青兰高速1487km处发生车祸,造成车上13人遇难,47人受伤。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及活动组织者等3人被公安机关控制调查。

死伤者大多来自河南省正阳县,少数来自濮阳市清丰县,他们多为农村妇女,年龄在32岁到75岁之间。

发生车祸的大巴车 红星新闻记者李文滔 摄

这趟大巴原本要载着他们到两千公里外的青海省格尔木市。在那里,有数千亩的枸杞等着他们去采摘。

按照计划,两个月后,他们会将手上的枸杞换成钱,儿子娶媳妇的钱有了,女儿上大学的钱有了,孙子买玩具的钱也有了……可那一天,有些人却什么都没有了。

“你去不去打枸杞”

又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村子里早早就有人来问,有没有人愿意去青海摘枸杞,“车辆接送,包吃包住,工资计件。”

正阳县大林镇叶庙村的刘全芝也听得了这个消息。刘全芝今年53岁,早年在深圳工厂流水线做工,这些年因为年纪大了,“眼睛看不到零件,工厂也不收了。”

2017年,儿子结婚生娃,她的主要工作也变成在老家带孙子、做饭、洗衣,以及和老公操持着二十多亩农田。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刘全芝有着摘茶叶的经验,练就了一双快手:“我说我摘茶叶一天也能赚两百多,招工的人说摘枸杞一天三百多块,两个多月能赚一万多呢。”

刘全芝听着有些心动。今年因为河南地区的一场雨灾,老公还没来得及出门打零工,家里的收入就又少了一笔。

7月中旬一天傍晚,忙完一天的活计,妇女们遇到了熟人,便开始了闲聊。

“你去不去打枸杞?”

“去呢,咋不去呢,少的一天能挣一两百,多的挣两三百呢。”

在她们看来,摘枸杞的活儿并不累,早上带着小板凳去农场,一坐坐一天,中午也有休息时间,赚多赚少全凭自己。

枸杞采摘工人在装运枸杞 图据新华网

村民鲍慧芬也加入了这支队伍。鲍慧芬今年65岁,女儿早已远嫁外地,儿子从小身体不好,成年后身高不到1.5米,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十多年前,儿媳妇生下一双儿女后离家出走,已经上高中的孙子孙女也靠着鲍慧芬夫妇养着。

刘全芝与鲍慧芬相熟,“水稻田抽水、打药、施肥,小麦播种、收割等农活基本上都靠她自己,有空时她还会帮人干农活,赚点钱补贴家用。”

“几年前她丈夫患上风湿,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个家都靠她在支撑着。她性格好,家里种的菜经常送给左邻右舍吃。”邻居宋春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宋春燕曾劝鲍慧芬别去摘枸杞了,太辛苦。“她说不去不行啊,孙子孙女要上学,要为他们赚学费、生活费。”

7月25日上午,一辆商务车开进了叶庙村,11个妇女拎着大包小包上了车。大约一个小时后,车到县城化肥厂附近,那里早已有人等候。包工头招呼她们吃了中饭,等到下午,又陆陆续续有人到来,有大林镇的、永兴镇的、熊寨镇的,最远还有濮阳市清丰县的。

晚饭后,包工头招呼大家上了车,一共两辆大巴。晚上8点,清点好人数后,车辆出发了。

“一歪一扭的,突然就侧翻了”

一开始,女人们还叽叽喳喳,聊着家长里短。到后来,随着车子颠簸,倦意袭来,大家便靠着座位沉沉睡去。

大林镇冷冢村的李永健是车上为数不多的男性。他和姐姐坐在大巴车倒数第二排,母亲坐在倒数第三排。李永健原本不想参与这趟旅程,可架不住母亲执意要去。

母亲王秀兰今年75岁了。“父亲去世的早,姐姐嫁到信阳,我也在十多年前搬到信阳居住,老家只有母亲一人,她也不跟小孩一块住,怪孤单的。这次陪她去摘枸杞,主要也是陪老人散散心。用不着自己花钱,老人还能赚个三四千块钱,她心里也舒坦。”

李永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两辆大巴车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会在服务区停十多分钟进行休息。26日凌晨三四点时,大巴车在陕西境内的服务区停了近两个小时,5点再次出发。中午十一点,又在一处服务区吃了午饭。此后没多久,车祸发生了。

事发后现场画面 图据央视新闻

“当时我正在座位上玩手机,玩着玩着就困了,突然听到一阵很响的刹车声,接着一歪一扭的,(大巴车)突然就侧翻了。”原本坐在大巴车靠右位置的李永健姐弟“哗啦”一下被甩到车厢的左边,“侧翻后车子还在向前滑动,这中间我眼睛没睁开过,车子不动了我才把眼睛睁开。”李永健回忆起事发过程。

车祸现场图片显示,大巴车向左侧翻,车头栽进高速路边的沟里,车尾翘起,车身大部分横在坡上。7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地护栏已弯曲变形,土坡上的树也被齐根折断,只剩下一抹刺眼的黄土。

当时李永健想站起来,却发现身上还压着两个人。“我赶紧叫她们起来,看到车尾的玻璃已经碎了,便叫她们从窗户里爬出来。”

车子侧翻驶出路面时,坐在第一排的汪久红瞬间飞了出去,磕在挡风玻璃上。“车停了以后,我爬起来,发现人没多大事儿,当时有一个司机已经爬出去了,我叫他赶紧砸玻璃啊,不然把人闷死了怎么办?司机砸破玻璃后,一个在外面接,一个站在车里送,我应该是第二个被救出去的。”汪久红回忆,自己当时还帮忙了拉了两个老人上到沟渠旁边的马路。

汪久红今年52岁,正阳县永兴镇高庄人,儿子还未成婚。两三年前,汪久红也曾去青海采过枸杞。她和这次的包工头夏某一个村,从小玩到大,一起打工很多年。听夏某说缺人,也就报了名。

这次出远门,汪久红是背着家里人来的。丈夫和儿子都在江苏打工,女儿也在外地。今年的花生种好了,地里的草也除完了,就没有那么忙了,就想着出来赚点钱补贴家用。

拉上来两人后,汪久红瘫坐在地。“我旁边坐着一个男的,当时拉出来直挺挺的,不知道人有没有事。右边坐着一对老夫妻,女的胳膊断了。”

不一会儿,120、119、110悉数赶到现场,李永健等先从车内爬出来的人被第一批送进医院。所幸,他和姐姐都无大碍,而母亲有几根肋骨骨折。汪久红、刘全芝等人也被诊断为肋骨骨折,但鲍慧芬不幸去世。

每个工人一天能赚近两百元

青海格尔木市当地一位枸杞种植商告诉红星新闻,他家种着上百亩枸杞,加上亲戚朋友种的面积有上千亩。每年7月底是枸杞成熟的季节,他们便会委托河南、四川、安徽、湖南等地的承包商找人采摘枸杞。到10月初,冻霜期来临,采摘结束。

“今年我们河西农场七八家联合委托承包商招了130个人,一亩地2个人摘。”该种植商从2010年起做枸杞种植,仅老树就有48亩,每亩能产900斤湿果。据他介绍,他给承包商的工价是1.53元一斤,承包商给工人的工价1.51元一斤,“平均算下来,每个工人一天至少能赚两百元。”

事故现场 红星新闻记者李文滔 摄

7月30日下午,18岁的小米抱着妈妈的骨灰盒踏上了归程,她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还未拿到录取通知书。2017年10月,小米的爸爸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一人照顾她。原本母亲准备摘枸杞给她挣点学费。

永兴镇吴相村王称平的老婆和儿媳都在此次事故中受伤,老婆58岁,脖子挫伤;儿媳32岁,肩膀上拉了个口子,缝了十几针。

在泾川县人民医院,每个病房都安排了志愿者,为这些伤者服务,打饭、照顾上厕所……在73岁的老人万兆英看来,志愿者比自己女儿照顾的都要好。

万兆英也是肋骨骨折,她告诉记者,自己出门务工十几年了,摘枸杞、摘茶叶、打枣子这些活儿她都干过,“都是自己作的,闲不住。”

据平凉发布7月27日通报,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肇事司机及活动组织者3人被公安机关控制调查,剩余47人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救治。经对所有住院人员进行CT、X光片排查评估,所有住院人员伤势稳定,暂无生命危险。

红星新闻记者从医院方面获悉,事故伤者多为皮肤裂伤、腹部外伤、头皮裂伤。13名遇难者遗体分别存放在泾川县人民医院和平凉市医院。

“不管什么问题,都要一律查清楚”

7月30日中午,烈日当空,车祸死伤者家属们被安排到泾川县道路救援中心领取行李。诺大的停车场,豫AX5006客车孤零零地停放在场地西北角,车身周围牵起了警戒线。

整个车身骨架完整,未见明显扭曲变形。驾驶座前挡风玻璃破碎,中间露出一个大洞,上方乘客座左侧玻璃破碎。

车身左侧有严重擦痕,顶端靠前有损伤,座位边的车窗玻璃全部脱落。左前轮爆胎,左后轮完好。车辆右侧,外壳整体不见擦痕,除了车窗玻璃大部分脱落,损伤相对较小。

一位家属拍摄的视频显示,驾驶室和方向盘上都有泥浆,乘客座位区未见损毁。车门上印有“河南启明汽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车辆“核载63人”。

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车辆在运送枸杞 图据新华网

7月29日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近期几起典型事故案例。通报称,7月26日,在青兰高速甘肃平凉段一辆大型普通客车侧翻出路外,未系安全带乘客被甩离座位甩出车外,造成13人死亡。

通报中提到,在实际驾乘过程中,因未正确使用安全带,被甩离座位甩出车外造成致命伤害的事故比比皆是。有研究表明,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79%。

多位受访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上车伊始就没有人提醒要系安全带,且坐在后排的人也就没有系安全带。

泾川县一位官方人士告诉红星新闻,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但权限不在泾川县,“我们只负责救援和后勤保障,善后事宜由河南方面负责。”

该人士还透露,事后调查组曾召集平凉市、泾川县相关部门开会,“到底是路的问题,车的问题,还是司机的问题,都要一律查清楚。”

据《青海日报》2020年11月报道,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相关部门获悉,2020年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1460公顷,预计枸杞鲜果总产量35.18万吨以上,目前全州使用枸杞采摘劳务用工9.2万人次,其中,使用州内劳动力2.9万人次,省内州外引进劳动力1.11万人次,预计各地务工人员实现劳务收入7.31亿元。

8月4日,包工头老岑正在组织工人们上车。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同样是格尔木,工人们多是来自西部农村的妇女,年龄都在四五十岁以上。前两天,他刚组织工人测完核酸。

红星新闻记者 李文滔 发自甘肃平凉

编辑 任江波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红星深度】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