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肇事四种指使者(《众神之神》)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魅龙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4-22 02:35:50

交通肇事四种指使者(《众神之神》)

9万条弹幕、5200万播放量、豆瓣评分9.3分——这是B站纪录片《众神之地》交出的成绩单。该纪录片共四集,总时长200分钟,采用“全华班”拍摄团队,历时4年打造。观众看后好评如潮:“中华大地太美了,每一帧画面都可以当屏保。”“每集都被骗走眼泪,背景音乐配上旁白,感人……”

说到自然类纪录片,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BBC,前有《王朝》展现隐藏在动物族群中的各种博弈,后有《史前星球》带人们穿越回四亿年前探索不为人知的恐龙世界。而国产纪录片《众神之地》,又是凭借什么惊艳观众?

拍摄独属于中国本土的野生动物和民族文化

《众神之地》拍摄的,是独属于中国本土的野生动物和民族文化,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它挑选了“雪山使者”野牦牛、“森林之王”东北虎、“海上精灵”白海豚、“雨林霸主”亚洲象作为主角,因为这四种动物生活区域的人们,自古就流传着它们与神灵相关的传说或神话。纪录片总导演曾海若认为,只有当人们觉得这些动物具有神性,才会保持敬畏、尊重它们的领地、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

夏季的青藏高原被绿色覆盖着,野牦牛“昆仑”从山脊上注视着山脚下的家牦牛群,此时牧民智达正在这里进行家牦牛的买卖,但是交易到此为止了——有着普通家牦牛两倍体型的“昆仑”冲下山来,四处挑衅着家牦牛,迅速成为这群家牦牛的头领。牧民智达此刻很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昆仑”把自己的牛群带到远处的山上,不过他并不焦虑,因为他知道当冬天来临后“昆仑”就会离开,而自己会再次成为牛群的主人,并且牛群中会留下许多“昆仑”的血脉。近些年来,以往少见的野牦牛和牧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并且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存关系:野生牦牛在自己的族群中争夺头领地位失败后就会去征服牧民的家牦牛,而牧民虽然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去挤牛奶了,但是野牦牛和家牦牛生出的混血小牛比普通家牦牛有更大的体格、更好的体质。牧民们相信在高原荒野上流传久远的《格萨尔王传》里说的:只要对野牦牛好,野牦牛就不会伤害自己。

在中国的北方,古老的萨满把老虎视作通灵的动物。在东北虎这一集中,《众神之地》讲述的是一只为种群延续作出极大贡献的“英雄母亲”的故事。在傣族人的传说中,是大象撑起了天和地。在亚洲象这一集中,《众神之地》从它们为什么会离开自然保护区四处溜达入手,讲述了象群寻找野象故土的传奇故事。

提供观察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视角

相比BBC、国家地理频道那种冷峻、客观向观众输出大量知识点和数据的风格,《众神之地》提供了一种观察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视角,它不是简单口号式地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而是让观众学会如何理解这些野生动物。

比如在白海豚这一集中,观众可以看到,白海豚在游动时血管充血,会让它们白色的皮肤呈现出粉红色,十分可爱。在古代,从闽南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古代渔民们把白海豚称为妈祖鱼,视其为好运的象征。但如今由于广泛使用的拖网渔船造成海洋中食物的短缺,白海豚只能冒险接近人类的渔船偷吃渔民的鱼,有时候还会咬烂渔网。为此,有专门的巡护员队伍在救助那些被渔网勒住、被螺旋桨割伤的白海豚。人类不理解年老的白海豚为什么要从海洋游几十公里,到淡水河中静待死亡;也难以实现维持生计与保护白海豚数量之间的平衡。这些问题在纪录片中没有给出答案,却促使人们去思考和关注。

或许有人会说,在自然类纪录片中夹杂太多人的情感,不够科学严谨。但这部纪录片想要探讨的恰恰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性联系——自然是强大而浩瀚的,动物是人面对自然时的一面镜子。正如以东北虎为拍摄对象的《山神归来》这一集的导演周宇所言:当人类能拍到老虎的这一刻,老虎也许已经在暗中观察人类一百次了。它们是这片森林真正的主人,我们才是莽撞闯入别人领地的过客。

业内人士指出,自然类纪录片制作难度大、拍摄周期长,却是体现纪录片题材全面性和高水平的重要标杆。《众神之地》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显示了国内在自然类纪录片领域制作水准的提升,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对更多高质量作品的期盼。观众期待更多平台跟上,在原创自然纪录片方面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文/记者 卫中)

作者:卫中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