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30年未破案的交通肇事逃逸案(揭秘“追逃者”:一起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就像一个个谜等待他们去揭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情圣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4-12 10:07:41

30年未破案的交通肇事逃逸案(揭秘“追逃者”:一起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就像一个个谜等待他们去揭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他们不是刑警,但每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都像一个个谜等待他们去揭开;他们不是110巡警,但每一起交通事故出警必须由他们去勘查、去处置;他们不是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但每一起交通事故都要他们千言万语去调处。他们就是交通事故处理民警,承担着各种大大小小交通事故的出警、处警及事故调处工作。金色盾牌,人民卫士,这正是对济南交警支队天桥大队交通肇事处理民警肖延磊的真实写照。

从警三年多时间,肖延磊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130余起(受访者供图)

公交车窗玻璃上的一抹反光

“从早上7点不到,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有时候我还在上班的路上,处理电话就响了。交通事故在上下班高峰期格外多,我们要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点,一轮工作才算结束。”今年38岁的肖延磊在介绍自己的工作时,自然得仿佛在说一件轻松的小事。


肖延磊是天桥交警大队交通肇事处理中队一名普通民警,2018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对他来说,连轴转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即便是下了班,他的身上也总是背着对讲机,方便随时随地跟前方保持直接沟通。每当对讲机响起,肖延磊就要立刻进入状态,丝毫不能耽误。


今年夏天,肖延磊一大早便接到一起报警电话,在东泺河路梁府小区西门发生了一起两辆自行车碰撞的交通事故,现场还有人受伤。到达现场后,伤者王琪告诉肖延磊,事故发生后另一名当事人本已停车查看,但发现自己打了120报警电话,因为不想承担责任,迅速骑上车子逃跑了。受伤的王琪没看清对方模样,只记得口音不像本地人,车子是一辆蓝白相间的共享单车,就在对方骑上车子逃走的一瞬间,他用手机拍了一张对方的背面照片。


嫌疑人年龄不详、样貌不知,连骑行的车辆都不是自己的,模糊的信息无疑加大了破案难度。经过大量的走访排查和实地追踪,他基本确定了肇事车辆的行驶轨迹。然而,由于事发现场周边缺乏有效监控,无法查找到肇事车辆的最终去向,破案线索中断了,案件调查一度陷入僵局。肖延磊却没有轻易放弃,他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先后画了100多张现场推导图,将沿线所有能调取的监控一遍又一遍反复播放。经过三天三夜调取查看50余小时的视频录像,嫌疑人的衣着、身材早已深深地映在他的脑海中。就在一个瞬间,他注意到在一处公交站点附近的监控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一辆公交车的车窗玻璃上——原来,当时车辆停靠的角度恰好将嫌疑人的正面样貌反射在车窗玻璃上!衣着吻合、车辆吻合、时间吻合……所有的细节特点都能对上,“就是他!”肖延磊兴奋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随即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经过调取沿途公交车上的监控及后续排查辨认,最终锁定了肇事逃逸者。面对有力的证据,肇事者对逃逸的行为供认不讳,至此,这起交通肇事案成功告破。

攥着农药瓶闯进中队的小伙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霜,在马路上站岗、执勤,维护交通安全畅通……”这是很多人对交警工作的印象。其实,除了站岗,事故民警还负责着大量看不见的、繁琐的工作。每天,肖延磊都要对经办的案件进行认真分析研判,仔细核对材料,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并把相关的图片、监控信息采集录入电脑,进行归档。每一个案件的录入,需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不容许出现丝毫的差错,这也是事故处理民警最耗时间的工作。而这些琐碎的工作,都是利用接警的空当或额外加班的时间来完成。


现场,是交通事故工作的第一工作岗位。事故发生时,双方往往都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除了现场处理,事故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责任判定,包括接待群众对于事故判定不满意的信访工作。一些涉及老年人、非机动车的事故,或是当事人对交通法律和法规不了解,肖延磊要对群众进行法律普及。


去年6月份,家住天桥区20岁出头的孔凡驾驶一辆满载货物的电动三轮车,在北园大街碰倒了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二轮车,导致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张爽轻微骨折,经过认定孔凡负事故全部责任。没想到,第二天,孔凡竟然攥着一瓶农药闯进事故中队,情绪激动,一边痛哭诉说生活的艰难,一边扬言出了中队大门就要自杀。肖延磊听出了当事人的无奈与无助,于是一边安抚,一边同孔凡聊起了家常。原来,当时这名年轻小伙儿还负担着半年前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的赔偿,为了多赚点钱早日还清欠账,只身一人前来济南打工。当得知这次事故又要赔偿2万余元,他感到万念俱灰,只想一死了之。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肖延磊一方面第一时间联系到孔凡的老板,一方面和轻微伤调解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接,并与保险公司前后进行了多次接触,同时积极与伤者张爽进行沟通。最后在多方合力下,由保险公司承担了本次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一场一触即发的恶性事件得到了平息。时隔一年,机缘巧合之下,孔凡在路上再次偶遇肖延磊。他激动地追了上去,眼含热泪紧紧握住了肖延磊的手说:“肖警官,我永远也忘不了您。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您帮助了我!我今年不光还清了欠款,还结了婚,媳妇也有了身孕,马上要为人父了。您的恩情我永世难忘……”

“希望大家都不要认识我”

今年入冬以来,省城的降温预警一波接着一波。寒冬时节,最令人舒适的时候就是晚上窝在家里的时刻。而对于事故民警来说,值班这天的“家”就是他们24小时待命坚守的“肇事处理中队”。


天桥交警大队事故中队辖区面积较大,民警、辅警本来就少,繁忙而艰巨的任务,让事故处理民警的就餐、休息有时都得不到保障。面对困难,肖延磊早已经习以为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回家晚甚至回不了家,是每个警察的家常便饭,也就成了每一个人民警察对家庭最大的愧疚。”肖延磊一句普通的话,反映出多少公安干警不为人知的辛酸,他们既是警察,也是丈夫,更是孩子的父亲,像这样无法照顾家庭,老人、妻子和孩子的故事,不胜枚举。作为事故中队的民警,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工作的特殊关系,肖延磊会经常收到“熟人”的各种拜托。在进入工作单位的第一天,他就立下信条,一定避免发生人情案、关系案,绝对不允许办案民警的朋友亲戚“打招呼”。作为这样一名“不讲情面”的警官,有时候也不得不得罪“老朋友”,但他认为,只有做到自己有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


从警三年多的时间,肖延磊接处警3900余起、交通事故简易处理500余起、一般程序处理190余起、协商解决3210余起,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130余起,其中非机动车肇事逃逸事故占了30%,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18面……这一串串的数字是对他事故处理工作的最好诠释,他也被同事们戏称为“追逃达人”。勘查现场、调查取证、调解协商、责任认定,每天与众多事故当事人“磨嘴皮子”的肖延磊却说:“希望大家不要认识我,希望泉城百姓都不要出事故,平平安安。”(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徐晓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