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今日资深发布:达州大竹代理刑事辩护律师电话,校友邦学生登录入口官网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屠龙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26 13:30:45

这是跟一位老师的对话:

我:学生犯了错,要管吗?

老师:当然要!

我:那你敢管吗?

老师:不敢管!

我:到底管还是不管?

老师:……


学生犯错,当老师的,是越来越不敢管了!我很理解老师的苦衷。为什么?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老师我不当了,我就不惯着你”——女校长因管学生被免职。

2017年9月15日,齐齐哈尔一中学第二节课课间。副校长张某某在教学楼维持秩序时,提醒学生于某某不要在走廊大声喧哗,并让他靠边站着。结果于某某不予理睬径直回到了教室,随后,女校长便到其教室门口让于某某出来,期间发生语言冲突,导致激烈对骂。

张某某说:“我告诉你,老师我不当了,我就不惯着你。”

事后,县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女校长已经被免职,并调离该校。

案例二:男子拦路狂扇老师耳光,只因为报复二十年前老师管自己。

2018年夏,一段男子拦路狂扇老师耳光的视频曝红网络。视频上,一男子拦住一名骑着电瓶车的大爷,说“你还记不记得我?”,并接二连三打着对方耳光:“你当年咋当老师的?”“你还记得怎么削我吗?”。该男子将这一切拍成了视频,网络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

案例三:高三学生考试作弊手机被没收,次日跳楼身亡!

1月13日上午,河南某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进行周考测试,一学生拿手机找答案,监考教师发现后按照校规暂时将手机没收,该生继续考试。第二场考试,年级组长巡视考场时发现该生未在考场,立即寻找未果。次日中午,在学校一教学楼下角落发现了该生躺在地上,已无生命体征。

……



从学生犯错到教育管理,再到知错改错,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管理。管理学生,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本应“善管”、“管好”。然而现实中,当一些学生屡教不改时,当教师的说服、赏识、因势利导等一切教育方法都不再奏效时,一些教师就认为“不管”无大碍,管了就怕惹是非,这必然导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尽量选择回避、不敢实施教育强化管理。正是这种怕“越雷池一步”的心理,导致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不敢管”了。教者“不敢管”,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问题学生”、“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学生一点儿挫折都难以承受,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有家长质疑,老师都不管了,孩子该咋办?老师却质疑:老师满腔热血非要一管到低,出了事咋办?

走心的教育,从“敢管”开始。教者能管、敢管、会管、善管,教育才有前途和未来。莫让“不敢管”乱了教育前进的步伐,教师需要正确地管,讲究管人之“术”。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身处“不敢管”边缘时不放弃,想办法寻出路,分析学生犯错背后的原因,做教育的智者,试图寻找“良策”让教育“转身”;有的教师善于调动家长作用,家校合作,上演“双簧”,巧妙“化干戈为玉帛”;“严管”之后,一些教师还不忘从情感、心理上去“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出期望,加以鼓励,学生遭遇了不愉快,也让他想明白,严管也是爱。

不但管了,而且管好了,这些老师的这几招,或许可参考!

案例一:积攒“美丽”

小麦是个经常搞恶作剧的孩子,常常在老师的课讲到兴头上时,发出怪怪的声音,或者将贴画贴到前面同学的后背上,不仅干扰了别的同学听课,还影响着讲课情绪。老师也经常批评他,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老师找到他:说“其实,一个人的美丽是可以积攒的,你每天积攒一点,就像往储钱罐里投硬币一样,当积攒得足够多了,就会发现自己变得讨人喜欢了,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般。”

“从现在起,你坚持每天得到别人的一次赞美,每天积攒一点“美丽”。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别人都会觉得你变得很漂亮很可爱,很讨别人喜爱!”黄老师郑重地告诉他。

老师交给小麦一个笔记本,让他每天记录别人对他的赞美并向老师汇报。

渐渐地,小麦变了。在著作《水知道答案》一书中研究员曾做过的一项实验:用不同的语言说话让水“听”,结果当水“听”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听到“混蛋”或者“烦死了”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仅仅只是说了一点好话,在无生命的水“身”上,就发生了这样的奇迹,人常常也是这样。就如同小麦,当一天天的美丽积攒起来,他自然会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案例二:“诚信观察员”带来的改变

很多老师都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孩子经常犯错误,可就在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准会说出充分理由以请求宽恕。当然,做老师的愿意倾听他们为自己的辩护,也希望这是他们真实的诉说,那至少表明他们没有大的过错。但如果孩子是找借口捏造事实,而这些 “美丽”的谎言又没有被老师识破,那老师的宽恕就变成了对他们的纵容。

怎么办呢?一次,老师举起一个小册子,说:今天我们选几位“诚信观察员”,如果需要判断同学们的言行是真是假,就由观察员将言行记录下来,这个小册子就叫他“诚信记录本”,调查后将结论记录下来。如果谁不讲诚信,那他可就有了不良记录。在推选中,老师、班长等人都成了诚信观察员。

“诚信观察员”在班级营造了一种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并通过诚信判定与记录的方式增强自我约束力,而诚信记录本记录的更是对每个孩子发展的高尚期许,它让孩子多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空间、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

案例三:向学生示弱

一次,老师的嗓子痛得厉害,声音也沙哑,想到平时几位调皮的学生,肯定会因为老师生病了没有更多的精力维持纪律而变本加厉,就怀着忐忑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

老师捂着嗓子轻轻告诉同学们:“老师的嗓子很疼,声音没办法再大了,如果有同学听不清,老师先向你说声对不起”。接下来老师便用低沉的声音上课。

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学生们比任何时候表现都要好。特别是令老师担心的几位同学,他们坐得端端正正,课堂上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呢!正是因为老师的示弱,才激发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于是,在很多时候,老师就学着向学生示弱,竟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教师艺术性的“示弱”行为,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它能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锁住师生间的真情与友爱,推动孩子们不断进步。

……

教育有法,贵在得法。避免师生冲突,教师遇到问题时,多想办法,做一名教育的智者,化干戈为玉帛,不仅管了,而且能管好,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其次,推进教育惩戒权落地让教师“敢管”。

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虽说教师应具有教育惩戒权已成共识,但在推进实施中相关各方依然存在分歧:家长希望教师能多管管孩子,但又害怕惩戒不当会伤害孩子;教师拿捏不准教育惩戒和变相体罚的边界;学校担心引发事端……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试图适时推出惩戒制度,将惩戒权上升到可操作性、机制化的条款。

中国教育新闻网消息,2017年,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允许教师对扰乱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惩戒”第一次正式写入规章办法,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了“抓手”。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18年3月13日,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36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戒尺”。 在谈到“戒尺进入课堂”的初衷和想法,该校沈逢春校长说,让戒尺进入课堂,通过发挥戒尺的惩戒作用和威慑作用,帮助学生纠正或改正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引领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阳光做人、健康成长,正是学校顶着压力开展这项活动的本意和初衷。

……

不仅如此,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表示:这次向两会提出修改教师法的议案,教师法要明确写清楚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

敢管,需要教育者的满腔热血;敢管,体现的是教者的一颗款款之心。教者敢管了,家长安心了,教育走心了,我们的育人事业必定会取得大发展。

注:本文系父母微课堂原创,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