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龙岩周边刑事案件律师哪里找(龙岩最好的律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乔四爷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18 05:06:03

龙岩周边刑事案件律师哪里找(龙岩最好的律师)

武平人在北京|法学专家王成栋教授

林坚 大美武平 2023-04-12 19:24 发表于福建

收录于合集#武平人在北京4个

京都故人可敬可畏是后生

可敬可畏是后生


2005年我到北京时,法学专家王成栋教授正值盛年,工作很多。我实在不忍心去打扰他。可他得知我到了北京的消息,执意邀我去一趟他家,让他有机会尽尽学生之礼和地主之谊。于是,我夫妇俩在圆明园游览了一圈之后,就乘车前往中国政法大学了。

在我的记忆中,成栋是在1983年进入北京城的。那年,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不久,却竟然转学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习了。如何转学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在教高中语文时他就曾向我流露出想读文科想学法律的意愿。在一次闲聊中,他谈起了文革时候他的一位小学同学的父亲被批斗毒打的惨状,他也听说了我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他想去学法律,当一名律师,能为百姓伸张正义。想不到,多年后,有志者,事竟成。如今,他已成为全国政法系统最高学府里的一名老师了!



他家在大学内新建的教授楼八楼,宽敞、明亮、舒适,有气派,连淋浴房都安装有按摩器。大客厅的阳台上视野开阔,周边种满了花草,绿意盈盈,欣欣向荣,花团锦簇,四季如春。我们在参观了他的房子后,就坐在阳台上品茗聊天。

在这里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书房,三面墙上几达房顶的书橱里摆满了里外两层书,不少是大部头的世界法典,在高处取书都要依靠椅子或梯子。置身书房,如置身于知识的海洋。这让我又想起了“学海行舟,不进则退”的祖训。

在他的书桌上我看到了有几份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放在那儿,封面上的“指导老师”一栏填的是“王成栋教授”。我对他说:“你已评上教授了,该知足了吧?”他笑着说:“我现在还在读博士学位呢。”对此,我并不感到吃惊。因为我对他是了解的,早在中学时期,家庭的艰辛,生活的困苦,就已经磨炼出了他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拼搏精神。这就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和取得今天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交谈中,他告诉我,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时,攻读的是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1987年8月,本科毕业后选择留校,最初担任中国法制政府研究所政治辅导员,后历任校科研处副处长、行政法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1994年,他选择继续攻读行政法学硕士。1996年开始,进入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开始指导研究生。如今,十年时光即将过去,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虽还说不上是桃李满天下,也应该是为数不少了吧!

与学生相比,我不仅感到后生可敬可畏,也感到些许汗颜和内疚。虽然自己早在1988年就评上了中学一级,1991年又评为高校讲师,但后来误入仕途,又不入党。到现在,学不专, 业不精,不伦不类,虚度光阴。能不汗颜吗?

不过,我有汗颜,但不自卑,反而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不要老是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现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自然规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祖宗训诫;一代能够胜过一代,这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繁荣发展的标志!我为此而高兴,而欣慰!

说起来,我与成栋还是蛮有缘分的。以前,他每次返回家乡,都会来电话告诉我或上门拜访;我到厦门以后,他出差厦门,也会邀上吴少鹰等一同前来泡茶聊天。有一年冬天,我回龙岩闽西报社的大儿子家过年,在厦门登上火车后,竟发现与从北京回武平的成栋同车厢同排,而且座位相连。我们都同时大笑起来,深深感到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小了!



如今,成栋在学术上事业上已经有所作为,成为专家学者了。但他身上仍然有十分浓厚的家乡情结和百姓情怀,十分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那些年里,家乡的县委县府经常邀请他回来为全县干部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学术报告,他总是千方百计抽出时间完成任务。他对家乡充满了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平民百姓,到北京找到他请他帮忙,他总是竭尽全力支持。所以,他被推选为北京的武平老乡会和闽西老乡联谊会的负责人之一。

其实,他的社会兼职还不止于这个,还有许多。因为在教学之余,成栋还广泛参与了各项社会活动。我细数了一下,他担任的重要兼职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海外客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行为法学研究会行政法治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司法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央依国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法治政府建设督察组成员,司法部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专家组成员、组长,海峡两岸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公安行政管理研究会理事,北京闽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焦点访谈特邀评论员等。

虽然他身兼数职,但七尺男儿的身躯里依然澎湃着客家人的那颗赤子之心。他告诉我,他来北京学习工作已经20余年了,但多年邀母亲前来北京一趟都未成功,这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去年(注:2004年),他终于将母亲“劫持”到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他的办法的是:自己亲自回去动员,并邀请姐姐妹妹姑姑姨姨等亲人一同前来。一起住在以前购买的那套房子里,一起逛京城的旅游景区、大小商店,吃的是满口的家乡风味饭菜,听的是满耳熟悉的家乡话语,让他母亲每天都生活在浓浓的亲情之中,最后快快乐乐地一同回转家乡, 了却了他这个当儿子多年来想了而未了的一个心愿。说完此事,他的脸上又露出了得意而又天真的孩童般的笑容。



他在北京有一个幸福的家:妻子在航天部工作,孩子在读中学,学校就在妻子上班的路上,每天由妻子开着自己的小车负责接送。那天晚上吃完饭,十时余,成栋自己开车送我们回到住处。约过了半小时,打电话到他家中,获悉他已平安到家,我也就放心了。

夜已深,人已静,風正凉。凝望着窗外不断闪烁变幻的霓虹灯光,我心中默默祝愿成栋能凭着梁野山下客家人的执着与追求,一步步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2005年5月


作者简介:

林坚,福建省武平县人。本科毕业,职称大学中文讲师,任高中及电大语文老师,中学及电大校长。1991年后,先后调县委办、县台办及县文联任职,直至退休。

在县文联主持工作数年间,创办并主编了全县文艺刊物《梁野文苑》,组织编著出版了《武平揽胜》、县散文作品选集《梁野风》、戏剧作品选集《武平优秀剧作选》及会员作品集多部。其作品入选《武平县志》(1988一2000)、闽西《红土地散文选》、《回望闽西》、《厦门知青人生记实》、《厦门优秀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等几十种文集。

退休后,在厦门市红十字会当志愿者,任《厦门红十字》杂志记者、编辑。

新文书院顾问团队顾问。

来源:新文书院编辑:吴小珍特聘主编:林 坚编审:廖金城审核:张梅芳 郭晓康监制:廖如习相关阅读武平人在北京|文坛大家林默涵武平人在北京|文化学者张圣福武平人在北京丨梁野骄子谢泰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