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刑事律师如何调整心理(律师刑事辩护如何解决)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是九妹呀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05 22:19:03

刑事律师如何调整心理(律师刑事辩护如何解决)

香港影视首部破亿港片——《毒舌律师》

毒舌律师,林凉水替深陷虐女案件的单亲妈妈伸冤。你只看到了,法律与权贵之战吗?

故事主线内容讲述:单亲妈妈的“冤”、权贵们的“坏”和毒舌律师的“贱”——以毒攻毒 讨要公道。

这部电影的主张也是靠这样的故事情节所展示的。对此,观众也都一目了然啦!

而对于法律“门外汉”的我,却对电影中无声的重要角色感兴趣——陪审团

他们在法庭上听取并做出案子的最终裁决。他们也是林凉水最终能打赢官司的关键。

今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电影,用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来分析《毒舌律师》。我们来解答一下,林凉水在法庭中都利用了哪些心理学技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刑事陪审团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在书本第三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作者写到“这类的陪审团可以作为有名称异质性群体的极佳例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易受暗示、易受无意识情绪控制、缺乏推理能力、易受带头人影响等性质。”

看到你一定会感到震惊,实在是颠覆了认知。案件交给这样一些人去审议,裁决还能公道吗?

但是在大众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同类型成员所构成的群体在做决定时,其智力水平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在面对一般性的议题时,不管一群学者或者艺术家,他们给出的判断与一群泥瓦匠或杂货商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电影中,作为法律精英的大律师,表示陪审团们就是一群“门外汉”,他们就是法庭上的群众演员而存在。这一看法,也是代表了不少精英们对陪审团的敌意。

而正是这些大律师口中的“门外汉们”影响了最终判决。

如今,大多数陪审员则来自小商贩、小资本家或雇员。为什么呢?这与追求专业和严谨的法庭是否冲突呢?

林凉水在电影中的台词回答了这些问题。

因为“common sense”!陪审团不需要专业,需要的是常识。陪审团的作用是打破专业权威的垄断,争取普通人的话语权,使公平和权力在法庭的天枰中不失去平衡。这是我们面对一个不受控制的身份团体频频犯错时所能用来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

接下来,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剖析林凉水手段。

第一步,林凉水和陪审团对话,强调了“common sense”,用单身妈妈独自照顾残障女儿的案件背景来换取陪审团的同情心。

《乌合之众》指出:陪审团极其易受感情因素影响,而在推理能力极为薄弱。一位律师说:“他们见不得母亲给自己孩子或是孤儿喂奶。”德·格拉热先生则说:“一位妇女只要温顺可人,就足以博得整个陪审团的慈悲心。” 从打动陪审团的感情着手,并且像对付任何群体一样,少说理,或是只采用最简单的说理方式,这些才是一个好律师应该用心之处。

第二步,林凉水采用偷拍,并在法庭上放出钟家犯罪自白的音频,揭示了权贵们践踏人命,嚣张跋扈的嘴脸。即使这种方式被判定为无效证据,法官也对陪审团强调“不要被这些无效信息干扰。”但是即使如此,音频内容以及达到了对陪审团的暗示效果。

正如开头所说的,陪审团是易受暗示、易受无意识情绪控制、缺乏推理能力、易受带头人影响的群体。

第三,林凉水“策反”金远山律师。作为对立双方,林凉水坚持真相,主张公道,而董大律师不顾黑白,坚持程序正义。金远山律师则是介于他们两者之间。金远山说:“我宁愿不做,也不想被天收。”林凉水在庭外利用矿泉水瓶向金远山披露了案情真相,成功“策反”。

《乌合之众》的作者写道“辩护人不需要让所有的人都赞同自己,他只需要争取到那些能够左右普遍观点的领袖人物。作为群体,也存在少数个体会对其他人其支配作用。而金远山不就是那个在法庭上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既权威又执拗的”关键人物”吗?

最后,你认同这个结论吗?

在受到错误指控时,应该去和陪审团打交道而不是审查员。群体的力量令人畏惧,但某些身份团体的力量则更胜一筹。前者还可以被说服,后者则从不让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