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抚顺刑事犯罪律师怎么收费(抚顺律师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精彩炫神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4-12 20:10:47

抚顺刑事犯罪律师怎么收费(抚顺律师所)

12月4日上午,抚顺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启动仪式在望花区朴屯街道举行。当天市、县区司法局领导共为11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授牌,这意味着市司法局通过打造整合并下沉法律援助、律师、公证、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六大职能的基层法律服务,已经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基层法律服务的服务半径实现了城区20分钟路程,乡村30分钟路程。至此,我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4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去年12月4日,市司法局启动了全市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试点探索,我市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实现了在全市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全面覆盖。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以县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主干,并结合区域地理位置和法律服务资源配备情况,在全市的一些中心社区和村设立113个功能齐全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并以这些中心社区和村带动和辐射周边的807个社区和村,在周边的社区和村设立联系点,实现全市920个社区和村公共法律服务受理和服务渠道的畅通。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主要通过专兼职联络员定期收集需求信息等方式,将群众需求反馈给基层法律工作者和专业律师、公证人员及法律援助人员等,这些法律工作者也将根据需求不定期深入到基层,使群众就近就可以获得优质高效的综合性法律服务。

律师现场为市民解读相关法条。记者 翁毓婉 摄

公证员为市民讲解公证知识。记者 翁毓婉 摄

基层服务 架起“民心桥”

望花区朴屯街道辽阳社区居民刘先生在劳务市场雇工装修房子,雇工在到其新房看活过程中摔伤住院,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刘先生来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寻求帮助,社区服务站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后,及时与负责该社区的龚律师取得联系,龚律师为刘先生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指导。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社区(村)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律师现场开展法律服务和网络在线咨询相结合等方式,实现了全市律师与社区(村)的无缝对接。在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参与调解民间纠纷、受理民事代理和刑事辩护案件的同时,律师还为社区(村)进行义务法律体检,帮助起草和修订村规民约,积极为基层组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家住抚顺县汤图乡鲍家村的徐奶奶,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就想做个遗嘱公证,可家离公证处太远,公证迟迟未办理。12月4日这天,公证处的公证员到村服务,现场为徐奶奶做了公证咨询,并预约了公证时间。“多亏了公证法律服务,使我不出村就能办理公证。”徐奶奶高兴地说。这就是公证机构与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联系制度的好处。他们按照各公证机构执业区域,设立公证巡回服务窗口,发放《预约公证服务登记表》,定期举办公证法律讲座,帮助基层群众现场解决公证相关的法律问题,并针对偏远地区推行预约服务和集中就近办理业务。今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公证事项40292件,减免公证收费64万元,较好地实现了公证法律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构建援助圈 撑起“保护伞”在鲍家村法律工作站,村民韩秀军正在通过网络视频,向抚顺县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伞宝强咨询村委会将属于村民的70余亩自留山出卖给杨某一事。对于此事,律师伞宝强在网络视频中向韩秀军提出建议。“现在我不用出村就能向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值班律师面对面咨询问题,这要是换了以前我还得去一趟县里,现在可方便多了,村法律工作站的服务特别全面周到。”韩秀军感慨地说。 目前,市司法局在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工、青、妇、残和驻抚部队等单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97个、法律援助工作点920个,还开通了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等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了涉军法律援助案件异地联动办理机制,并将农民和环卫工维权列入工作重点,有效畅通了弱势群体维权渠道。他们还积极扩大“12348”热线服务功能,增设公证、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咨询业务。一年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270件,接待来信来访13870人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多渠道宣传 做好普法工作我市首届“小手拉大手”法律知识竞赛,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广泛好评。这在全省属于首创,全市共有80所中学、2万余名师生和家长参与,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热潮。 一年来,市司法局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开展普法工作,利用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宣传阵地,扎实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我们在一起,凝聚正能量,普法到基层”系列普法宣讲活动,为城乡群众打造了良好的学法环境。他们还加强了针对重点人群的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了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和理论研讨,有效带动了全民普法的不断深入。同时,全面加强对兼职法治副校长的规范管理,联合综治、公检法和教育部门重新选聘法治副校长184名,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考核和调整机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适时开展“送法进课堂”和净化校园法治环境等活动,有效增强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合力和效果。 全市全年共开展大型法治宣讲活动533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5万余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拓展调解领域 当好“和事佬”新宾满族自治县照阳村的老李和老王是邻居,今年夏天老王家的牛吃了老李家地里的庄稼,两家一直闹别扭,原本挺好的邻居成了见面就吵架的冤家。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将老王和老李找到村公共法律服务站认真调解,最终两家握手言和,老王和老李又成了好邻居。 目前,全市共建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4级调解组织1367个,实名制专兼职调解员10378名,基本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的调解组织网络。 不断拓展调解渠道,市司法局在全市4个城区成立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委员会。不仅如此,市司法局还与市卫生局和保险中介公司沟通协调,采取第三方介入方式,在城区和两县分别成立了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依法规范调解医患纠纷。这些调解组织的成立强化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结合法院推行立案制度改革,在基层法院和法庭均设立诉前调解室,既降低了诉讼成本,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225件,“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社区矫正到位 做好“起航者”刘利(化名)是望花区朴屯街道红星社区的一位社区矫正人员,还是未成年人,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他思想包袱比较重,情绪不稳定。为了能让他更好地进行矫正,社区干部和律师就给他做心理疏导,让他振作起来,街道领导还为他联系了一所职业学校,让他继续上学。“在出来之后,心里一片迷茫,现在大家都这么关心我,对我没有丝毫的歧视,而且我还能继续上学,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我决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厚爱,不再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以实际行动回报大家。”刘利激动地说。在帮教人员的帮助下,刘利转变了思想,开始好好上学。如今他学习成绩优异,人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市司法局强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管理,积极推进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开展脱管漏管自检自查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整合系统内部警力资源,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方法,抽调36名强制隔离戒毒干警组建社区矫正大队,并争取团市委支持,招募社会志愿者22名,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局面,年内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926人,无脱管、无重新违法犯罪,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记者 翁毓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