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泰州刑事再审律师推荐(泰州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小奶瓶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4-11 22:14:48

泰州刑事再审律师推荐(泰州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

今天上午,顾雏军等虛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在深圳开庭审理。

该案再审前,已经召开过庭前会议。

庭前会议分为三个阶段,

  • 一是处理与当事人诉讼权利有关的程序性事项;
  • 二是就检辩双方提交新的证据材料、申请调取证据材料、申请证人出庭等事项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 三是对原生效裁判列举的证据进行全面梳理并听取检辩双方意见。

开庭后,顾雏军首先提出回避申请,其希望申请最高检察院检察员赵景川、助理检察员杨军伟回避,理由是这两人参了最高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技术性审查意见书》,而顾雏军认为这份证据系伪证。

顾雏军说,

最高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送审材料进行知识性证据审查,赵景川、杨军伟是送审人,其认为,任何人用“肉眼”就能分辨出意见书中附件一、附件二存在问题,但两名检察官视而不见,将如此明显的伪证作为最高检的证据,显然是故意为之,意图就是为了阻止自己案件得以纠正,并试图以此证据构陷自己。

对此,检方回应道,

在庭前会议时,已经给了顾雏军充分的表达权。而且,检方认为,这个理由不属于提出回避的申请,因为,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对于涉及专门的技术性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的,可以移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

最终,审判长宣布:

顾雏军申请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顾雏军的律师陈有西当庭表示,希望合议庭对顾雏军对原审证据和最高检重新作出审查鉴定意见的质疑做出回应。

关于虚报注册资本罪

顾雏军:我只是拿回了自己的钱

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罪,原二审裁定认定:

顾雏军等人为完善顺德格林柯尔设立登记手续,降低无形资产比例,在顺德格林柯尔申请变更登记的过程中,于2002年5月至12月期间,采取来回倒款、签订虚假供货协议、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手段,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虚报货币注册资本6.6亿元,其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

对于本罪,相关证据提出,天津格林柯尔2002年5月8日的董事会决议、顺德格林柯尔2002年6月16日的股东决议,证明天津格林柯尔决定投资顺德格林柯尔9.6亿元,拥有该公司80%股权,顾雏军出资2.4亿元,占20%股份。但是,经多名董事、股东辨认,证明这两份决议为虚假证明文件。

“这两家公司都是我的,公司成立就是为了收购科龙的。”顾雏军表示。

另外,还有证据证实,2002年5月14日从科龙电器划款1.87亿元到天津格林柯尔没有经过董事会讨论。

涉案公司的员工还证实,由于当地政府出具担保函、暂准年检函,顺德格林柯尔分别在没有提供验资证明、无形资产在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过高的情况下,先后完成了设立登记和年检手续的办理工作。为了完善顺德格林柯尔设立登记手续,降低无形资产所占比例,顾雏军等人采取来回倒款、签订虚假供货协议、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手段,使顺德格林柯尔向原顺德市工商部门提出的变更股东及股东出资方式、出资比例的申请,被顺利核准。在该变更登记中,顾雏军等人虚报货币注册资本6.6亿元。

对此,顾雏军提出,科龙2001年亏损16亿元,顺德政府找到他,要求其收购,其觉得还有补救的可能,政府当时报价5.6亿元。随后,顾雏军借款给科龙应急,

因为要把科龙电器的股权卖给我,这个情况下我把1.98亿元给科龙,我需要钱的时候,不能把这钱拿回来吗?为什么要经过科龙同意?

顾雏军认为,这个罪名完全是构陷出来的。

同案原审被告人姜宝军也称,1.87亿元就是收回其中1.98亿元借款的一部分。

再审辩护律师陈有西也提出,当初验资行为经过工商登记,经历了行政程序的审查,不可能是虚假的。公安机关办案当中,通过证人证言否定验资行为的真实性是不正常的,也不应成立。此后,虽然有股权变更,但股权变更不需要验资。陈有西还指出,公安机关对相关证人取证询问长达七个半小时,取证程序不合法,而对一些证人询问地点,也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范围。

检方则认为,侦查机关向法庭提交的书证取证程序合法,客观反映了案件事实。

当时检察机关办案动机不纯,整个注册登记都是工商局、顺德市政府办理的。政府让我拯救科龙公司。

顾雏军这样说。

案情回顾:

“郎顾之争”令顾雏军锒铛入狱

顾雏军,1959年出生于江苏泰县(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本科毕业于江苏工学院热能工程系,天津大学动力工程系硕士,是格林柯尔集团的创办人,曾于天津大学任教,是顾氏制冷剂的发明者。旗下控制科龙电器等五家上市公司,2005年1月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

顾雏军于2001年走进公众视野,2001年10月31日,格林柯尔公司以5.6亿元收购科龙电器20.6%的股权,成为这家国内制冷家电龙头企业的第一大股东。之后顾雏军以每隔半年的频率,先后收购吉诺尔、收购美菱、收购亚星等,迅速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格林柯尔系。在短短几年中,顾雏军通过资本操作,“轻松”获得了科龙、容声、美菱、吉诺尔等冰箱品牌,身兼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扬州科龙电器有限公司、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董事长或法定代表人。

但对于顾雏军的收购行为,媒介、学界一直都存在怀疑的声音,直到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对顾雏军的并购行为提出质疑,称顾雏军大量挪用科龙电器的现金流完成各项收购,一场声势浩大的“郎顾之争”由此展开。由于影响力巨大,“郎顾之争”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戳图了解案件始末↓↓↓

记者:高健

制图:康剑 张小英

编辑:张杨

图片:最高人民法院微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