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杭锦旗看守所会见律师怎么找,鄂尔多斯杭锦旗公安局局长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0 17:30:15

全旗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司法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立即行动,突出问题导向,针对队伍能力不足、动力不强、精神不振、服务不优等关键问题,做到“四个坚持”,着力优化提升全旗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双向发力”

一是从严理论学习。每周一集中学习日制度,分层级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中学与个人学、“三会一课”与主题党日、撰写心得与交流研讨、线上学与线下学互相结合,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划定“三会一课”学习清单,明确机关干部学习、学习笔记督查、党员积分管理、警务督察通报等4项制度,依托专题研讨、知识测试、撰写心得、党课辅导等学习载体,结合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深入基层一线宣讲等方式,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目前,已高质量组织主题党日活动3次、专题研讨3次,撰写心得体会120余篇。二是狠抓业务培训。紧盯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等核心业务,把参加上级培训与自办专门培训统筹结合,扎实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推行以“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股室负责人轮流讲学、每季一次党课学习、每年一次全员述学”为主体的“四个一”培训机制,采取业务骨干讲解、讲师视频授课、领导分析点评等形式,不断增强干部专业本领。目前,已开展业务培训1次、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1次。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司法局:聚焦问题提能力 抓住关键强队伍

坚持评先推优与组织活动“同向激励”

一是注重评先推优。将党建工作和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相结合,将干部实绩考核和日常监督管理考核相结合,将党员民主测评与日常积分管理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推优重要依据,有效增强队伍争先恐后意识。今年以来,荣获自治区级先进个人1名,自治区级先进集体1个,旗级先进个人2名,表彰了5名优秀妇女工作者,达到示范一个、引领一片效果。二是精心组织活动。拓展“主题党日”活动载体,通过3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包联小区146户222人,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多城联创等服务活动,在服务活动中激发队伍活力;丰富“机关活动”内容形式,精心组织系统内庆元旦、“三八妇女节”、读书会等活动3场次,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厚爱“双管齐下”

一是突出严格管理。用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细化制定《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严肃规范值班、出勤、请销假、会议、接待等10项纪律行为。同时,完善警务督察机制,配套督察领导、工作保障、工作推进、考评奖惩等4项措施,统筹围绕中心工作、重大活动、上级部署、矫正执法、警车管理、作风建设等6项重点开展督察,教育引导干部树牢遵章守纪意识。二是主动关心厚爱。细化从优待警措施,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年休假等制度,经常性通过看望慰问、生日祝福等方式送温暖送关爱,凝聚干部队伍担当作为能量。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司法局:聚焦问题提能力 抓住关键强队伍

坚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与抓实队伍“同频共振”

一是推动执法监督工作提档升级。对执法部门每季度定期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梳理各执法部门职责范围内有监管交集的企业,确定联合执法检查清单,有效避免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精准提升执法效能。二是开展干警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针对相关业务人员开展“每季度学一部法、考一次试”活动,全面提升系统内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建立司法行政干部联系苏木镇包案制度。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和“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抽调有调解经验的干部“下乡包案”,建立司法行政干部联系苏木镇镇包案制度,既当指导员,又当调解员,配合司法所做好各项工作。四是建立家庭法律顾问制度。为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量身定制”家庭法律顾问,将法律顾问姓名、执业机构、联系电话、服务事项等信息,以二维码形式张贴在每户家中,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服务。五是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团队。抽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普法与依法治理股、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制工作股等部门人员联合为企业开展提供法律咨询,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方面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困难职工、残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为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牵线搭桥,定期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条文开展普法宣传,定期为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六是开展“问需于企”专项行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问需”,统筹公证、法律援助、律师等法律服务资源组成优化法治化环境服务团深入企业,问需于企、服务于企,精准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七是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依靠杭锦旗锦和调解中心仲裁、公证、律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信访等专业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出“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纷”的法治产品,不断提升法治惠民的广度、温度和速度,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遏制在萌芽状态,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孙开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