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家长打骂孩子违法吗,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呢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05 05:06:09


家长来信


你好,我是莎莎的妈妈。

莎莎是我们家二宝,今年5岁,性格比较调皮,做事情毛手毛脚的。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和莎莎爸爸非常后悔,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莎莎爸爸上周刚买了一部新手机,因为莎莎特别爱玩一款手机游戏,她爸爸就把手机拿给她玩了一会。

谁知道手机在莎莎手里还不到20分钟,就摔坏了。

莎莎爸爸看到“粉身碎骨”的手机,非常愤怒,就狠狠地批评了莎莎,并且还打了她一下。

莎莎当时就嚎啕大哭,怎么都停不下来。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后来,莎莎爸爸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分了,于是跑过去和孩子道歉。

然而莎莎根本听不进去她爸爸的道歉,还是不停地哭。

我本来以为第二天孩子就会又嘻嘻哈哈的了,可自从那天起,莎莎就一直闷闷不乐的,连饭都不想吃了。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自从莎莎爸爸动手打了莎莎之后,她就总是躲着我们,连爷爷奶奶都不亲近了。

平时我们几乎不打孩子,这次可能吓到她了。手机是小事,孩子才更重要啊!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呢?


回信


你好,曾经我也看到过一个类似的案例,小女孩弄坏了家长的私人物品,被打了一下,结果孩子就产生了心理阴影,导致孩子很长时间都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

也许你会问,难道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吗?

事实上,这跟孩子脆不脆弱没有关系。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我们先试着去想想孩子在犯错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当莎莎把爸爸的手机摔了的时候,她一定知道是自己做错了,所以情绪会变得紧张、恐惧、担忧。

如果我们在孩子情绪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马上责骂惩罚她,那么最后只会扩大孩子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说,犯错这件事已经让孩子很害怕了,如果加上家长极端的反应和过度的惩罚,肯定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看到这里,我想你会问:孩子犯错了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当然要受到惩罚,不然孩子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作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前提是不能伤害孩子。

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孩子的情绪已经失控的时候,任何惩罚措施都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为什么?

孩子对情绪的掌控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惧、紧张等不好的情绪,孩子会很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家长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批评也好,惩罚也罢,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没用的。

所以,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都要注意一点:先不要急着发火,等孩子冷静下来再批评和惩罚。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好了,现在我们再说回莎莎。

莎莎之所以在爸爸打过她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家人亲近,主要原因就是她陷入了一个孩子经常会出现的“思维怪圈”:

爸爸妈妈打我,是不是因为不爱我了?不想要我了?

孩子之所以会这么想,主要是因为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带着强烈的不满情绪,这看起来更像是宣泄,而不是惩罚。

加上当时家里的其他成员没有人站在莎莎这边,所以她的心灵多少都会受到伤害。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莎莎年龄较小,她还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更主动一些。

比如,妈妈可以找时间跟莎莎聊聊此事,尝试解开她的心结。

你可以这么说:“宝贝,爸爸当时打你不是因为不爱你,而是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都批评过爸爸了。”

然后,等孩子的负面情绪渐渐降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尝试和她沟通这整件事。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一定要记得,沟通的核心要素围绕这三点:

第一,安抚孩子的情绪。

你可以试着告诉孩子:“宝贝,你摔坏了爸爸的新手机,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但是爸爸妈妈不会因为这件事就不爱你了。”

第二,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换位思考,比如你拿起她的某个心爱的玩具,然后问莎莎:“宝贝,如果爸爸不小心把你的玩具弄坏了,你会不会生气呢?”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第三,告诉孩子在犯错后该怎么做。

家长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目的都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所以这一步非常关键。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一起为自己的错误做出弥补,比如给爸爸写一封道歉信。

在孩子改正错误后,用夸奖的方式强化她的行为,比如你可以这么说:“宝贝,知错就改的孩子是最棒的,以后也要这么做哦!”

其实莎莎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反应,说白了就是被吓到了。

就像你说的,平时你们很少打孩子,突然打了她,肯定会让莎莎不知所措。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打孩子不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我们无法避免打了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解释,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孩子道歉。

虽然家长在孩子面前是权威的,但并不代表着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力,平等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