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取保候审本人不愿意办手续,取保必须37天之内办理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0-06 17:19:09
黄金37天,不交取保申请就能取保的秘籍在哪里?

一、案情简介

2020年7月,A公司财务总监因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被海关缉私分局刑事拘留,本案共涉及多个犯罪嫌疑单位,数10名犯罪嫌疑人,涉嫌偷逃税款近3000万。

兰迪海关部律师受聘担任A公司及该财务总监的辩护人,接受委托后,立刻前往事发地看守所,一天内两次会见当事人,弄清案件脉络,做好咨询应对、纠偏防控,并在检察院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前再次会见当事人,最终检察院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

在A公司财务总监取保后,海关部律师又多次前往事发地调查、了解案发情况,并于侦查机关移送全案到检察院之前,面见办案警官,当面发表律师意见,最终该总监没有移送审查起诉。

二、取保申请,真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取之有道。

本案为何未交取保候审的申请就获得了取保候审的结果?首先要从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来看,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取保候审需要发生在或罪轻、或严重疾病+无社会危害性、或羁押期限届满且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形下;再结合《刑事诉讼法》第81条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不予逮捕应符合罪轻或无社会危害性的条件。

由此看来,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是否能够不予批捕,重点在于在做好当事人的咨询纠偏、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向侦查、检察机关反映上述情况。

本案中,海关律师通过多次会见,为当事人厘清案件事实,促使当事人将其无罪、罪轻及其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反映在侦查机关笔录之中,因而无需多此一举向侦查机关递交取保申请。

那么,取保申请与当事人获得取保候审的结果之间有无必然关联,实不尽然。

相反,如果在未做好充分的咨询纠偏、风险防控的情况下就提交取保候审申请,是否会起到反效果?值得深思。

三、有效会见——专业律师“攻关”秘籍

何谓有效会见?

区别于普通刑事辩护律师的简单了解案情,技术派专业律师在了解案情时,需分析走私犯罪特有的物流、资金流、通讯流、关系流、单证流等要素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咨询。

其次,进行有效纠偏防控,对于涉案人员已形成的问话笔录、签字确认等事项进行评估、分析,帮助其研判各种法律风险与后果,提出咨询意见。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涉案人员有利的事实证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