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律师什么体验,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23 07:17:54

二三线城市,就像是原先的“家有三兄弟”似的,父母基本上都是“爱长的,疼小的”,对于老二,总是选择忽略,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

同样,作为一线城市和小县城之间的“夹心”——二三线城市,吸引的基本都是本省的人落户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一个二三线城市已经执业六年多,总结了下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的工作状态——优劣兼有,痛乐并存,望对刚毕业欲从事律师行业的年轻人们选择城市能有点启发。

案源上,“上不接,下不靠”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案源是律师的生命线。

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资源多、牛人多、机会多,尤其是在形成专业化之后,案源会主动找上门来,会有集聚效应。

并且,全国有影响力的案件,有经济实力的当事人都愿意去大城市聘请律师。在当事人的潜意识里,大城市律师的水平就是高、能力就是强、人脉就是广。

比如北京专门做刑事辩护的律师,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去办案。而四五六线小县城的律师事务所一般都集中在当地的法院门口。县城里来诉讼的人,但凡需要咨询、代理的,都集中到了法院旁边的这几家律所,因此案源数量庞大,律师无需出门就案件不断。

而在二三线城市,可以说这两方面的优势都没有。

二三线城市律所数量多、律师人数众,分布在全市的各个地方,竞争激烈。一般的律师既不能振臂高呼,又不能“垄断”法院案源,而一些律所又“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各个律师只能各显其通去自己开拓案源。笔者在最开始执业时,还去“扫街”,在马路上见到陌生人就散发名片,挨家挨户地去商家推介,当然这个方式几乎没有效果。

因此,二三线城市开拓业务较难,尤其是外地律师。

收费上,较为尴尬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大城市本身消费高,且客户质量好,因此律师收费也自然水涨船高。

尤其是一些较为知名的律师,一个案子律师费上百万的也屡见不鲜。小县城虽收费不高,但是以量取胜,比如一个案件收费5000元,一天收五个案件便是二万五,并且靠咨询收费、代写文书收费,也能挣出来不少零花钱。

但是二三线城市,因为竞争比较激烈,且客户的质量也较为一般,因此收费不容易上去。但是如果收费过低的话,又不太值得做。大家可以观察下,在网上一般呼吁“咨询收费”的律师基本都是二三线城市的律师,大城市的客户有知识付费的意识,小县城里都明码标价,且客户没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二三线城市的客户一般没有这个意识,且因为律师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很多年轻律师都抱着“免费咨询一下,万一能成案源”的心理状态,并且二三线城市要价不敢开太高,要的太多的话,客户容易向周边的大城市流失,如有实力的河北省的大客户愿意去北京找律师,江浙客户愿意去上海找律师等。

并且,在二三线城市,年轻的、刚执业的律师也容易形成低价竞争。比如有一个年轻律师,在最初执业时报价为一个案件3800元,这个价格一般的律师基本都接受不了。

所以,大城市的律师很容易形成“二八现象”,小县城的律师虽然看上去有些“灰头土脸”,但是实际上年收入也不低。笔者有一个同学在唐山的一个小县城执业,靠小案子集聚,刚执业一年便收入三四十万,这个收入在三线城市中,一般执业七八年的律师才可以达到。

类型上,“万金油”律师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大城市,律师比较容易形成专业化。

比如一个律所或者律师,专业做刑事诉讼或专业做股权等,品牌容易树立,知名度容易提升,案源也容易集中。小县城根本形成不了专业化,律师也不想着去实现专业化,律所挨着法院,有案子就做。

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属于居中状态,想形成专业化,但是实践中很难实现,但是却又总是惦记着专业化,处于一种“求而不得”的状态。因为二三线城市业务竞争比较激烈,很多律师为了糊口,自身案源还紧缺,所以有业务就做。

即使遇到自己不擅长的案件类型,也会自己学习或者是找其他会这类业务类型的律师合作,而不会将这些案件直接介绍给其他专业律师。因为律师自身各种业务类型都做,所以自己也缺少学习和总结,也没有业务方向,自然也形成不了专业化。

所以,在二三线城市,绝大多数律师都是“万金油”律师,即使是对外所称的“专业所”,实际上也是各种案件都做,只有一些极为个别的律师是专业律师。

心态上,会有迷茫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为大城市执业的律师,心中目标比较明确,身处大城市中,更多的是“实践”的层面。

在小县城的律师,挣着不少的律师费,亲朋好友家人又都在县城,过着怡然自得的舒服小日子。

但是在二三线城市执业的律师,混得不好的律师会怀疑自我,但是也肯定不会再回小县城;混得好的律师,便向往着大城市,但是在自己的城市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如果全盘放弃又会心有不舍,所以也只能经常“心向往之”。

除此之外,二三线城市有的时候规则意识不是很强、很多时候会讲究“关系圈”等,也都是律师要面对的问题,这些,应该算作“痛”吧。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比于大城市紧张的工作节奏,二三线城市的工作节奏不是很快,对于律师来说,时间由自己掌控。

不大的城市里,开车从城东头到城西头也就一个小时足矣,法院也都比较集中,一天高效率地跑三个法院办事也是常态,而不是像大城市,各种交通拥堵,各种长距离,也不像小县城,常年只需要跑当地的一个法院。

北上广深的房价让人咋舌,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还是可以让人接受,虽然和前几年相比,涨幅也较大,但是也属于律师工作几年后,踮踮脚还是可以够到的目标。

笔者前段时间去北京见朋友,朋友不是律师,工作近十年,还是群租住在隔断间,隔断很小,基本就一张大的双人床的面积,属于“进门就上床”的状态。

但是如果在笔者所在的二三线城市,即便是实习律师,一个月2000元的实习津贴,也可以和别人一块儿合租一套两室,平均一个单间500元,生活质量会比北京这个朋友好很多。

并且,在二三线城市生活工作久了,便形成了较为熟悉的圈子,而不像大城市,总是在不停地认识新的人、接触新的事物。

总体,工作七八年以上的律师,在二三线城市,属于中产阶级,也属于小富即安的状态。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其实,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亦或是小县城,更多的是看是否适合自己。

有的人愿意去争取“不可限定的未来”,选择了大城市打拼;有的人认为陪在父母身边才最重要,选择了小县城。有的人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了选择,有的人行为大胆,有的人选择保守,并且人的思想和能力也是逐渐变化的。

所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小城市不必羡慕大城市的光鲜亮丽,背后出租屋里的蜗居你没有见到,大城市也不必瞧不上小县城的“不思进取”,高堂在上、儿女绕膝的幸福你并不能时时拥有。

找准自己的定位,再不断调整,只要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便是最合适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