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在宁津去哪里找律师,在宁津去哪里找律师事务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22 19:48:58

文|张居明

当年,这位宁津小伙儿竟然娶了张之洞的玄孙女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晚晴四大中兴名臣之一,洋务派代表人物。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

丁酉年一个秋日的下午,听闻本县——山东省宁津县博古张村有张之洞的玄孙女健在,于是我驱车来到位于宁东公路边上的这个自然村。

秋后的阳光格外明丽,风清气爽,秋色阑珊。斑驳的树叶透过阳光的照射,洒在地上顿时成了一片金色的光点。

村里十几位老人正在老年公寓前边的树荫下纳凉、聊天、打牌。我走上前去,向一位老人说明来意,他高兴地一指东边一位正在说话的老人说:“这会儿你找对人了,他就是。”

他叫张国治,是张之洞的玄孙女张家琦的丈夫。老人听说我要了解一下张之洞流传下来的故事时,热情地领着我朝他家走去。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路边一畦畦玉米齐刷刷的站立着,像战士列队欢迎着我们。葱绿的刀形叶子拍着手哗哗作响,成熟的玉米已经绽开笑脸,露出了金灿灿的牙齿。这里新农村建设搞得最好,村民早已全部住进了楼房。老人的家在老年公寓第三排楼上,他住在二楼最东户,打开窗户就是满眼绿色,阵阵庄稼的清香扑鼻而来,甚是惬意。进得屋来,张家琦老人用一口纯正的京腔热情地把我请进她家。

当年,这位宁津小伙儿竟然娶了张之洞的玄孙女

(张家琦的丈夫张国治老人)

我进屋后开门见山地和她说明来意,她愉快地和我谈起她们家的历史来。

她说,她母亲去世很早,从小都是在姥姥家长大,知道的也不太多,只是从老人口中略微听说过一些高祖父张之洞的传说。

随着我们谈话的深入,张之洞的故事就像一幅泛黄的尘封着的画卷,被徐徐打开。

她说,她的这个名字里边的家字,都是慈禧太后给写的,当时慈禧太后赐的十个字“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我是家字辈的。因给高祖赐字时没在此列,以后后代都是按老佛爷赐的这十个字排的辈分。我老家祖上在南皮县东门之印子头,称为东门张氏。高祖父出生在贵筑县六洞桥(今贵阳市),所以起名叫张之洞。当时高祖父的父亲在苗乡做知府,我高祖父张之洞少年时代都是从那渡过的。高祖父禀赋聪慧,才思敏捷,勤奋好学,机智过人,从小就崭露头角,被人们誉为“神童”。十三岁去南皮参加县试,夺得第一。路过武昌黄鹤楼时,随拈出一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气吞山河,雄壮豪迈之胸襟可见一斑。后来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取得全国士子第四名的好成绩,在老佛爷亲自阅卷时,又把他从第四名改成第三名,成了名副其实的探花,所以他对慈禧终生抱有知遇之恩,他反对腐朽体制,赞同变法,支持洋务,但绝不反朝廷,反慈禧。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殚精竭虑工作。

当年,这位宁津小伙儿竟然娶了张之洞的玄孙女

(张家琦老人在查看资料)

其实他是一个锐意进取,摒旧创新的中兴之臣,无论是修铁路、建铁厂、炼钢厂、建兵工厂(汉阳造前身),还是在通讯、纺纱、丝织方面,他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非常支持变法改革,曾对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梁启超用最高礼节鸣炮二十三响迎进府第;康有为曾聘为报馆董事长;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其中三人都和他有关系,唯杨锐与之交往甚密。被捕后,他曾四处奔走,对于杨锐被斩,他非常痛惜。在菜市口被行刑后,他专门派人前去敛尸,带足大量钱物安抚其家属,以供子女完成学业,成人之需。

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明察秋毫,高瞻远瞩,对于颠覆朝廷国家的人和事,他处理起来绝不手软。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张之洞属下的湖南巡抚,在与谭嗣同见过一面后,发现他桀骜不驯,锋芒毕露,过于张扬,以后就再也没和他见过面。杨深秀是他在山西担任巡抚的同僚,共事期间,配合默契。康有为他见过一面,印象不如梁启超,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华而不实,后来就婉拒了他。有一次,自卫军一伙人在武汉聚会起事,他秘密派侍卫扮成剃头匠前去侦查,等摸清情况后,将其一网打尽。里面一个小头目叫唐才常,曾是经心书院的高材生,和他有过一面之缘,但他果断地全部杀掉,但事后派人给其家中送去一些抚恤,以资助其子女完成学业。他无论是在山西担任巡抚,还是在担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期间,他都特别关心百姓疾苦,注重民生,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最让张家人自豪的是在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时期,打败法国佬的事。当时是由他高祖父亲自出马,去广东山区,翻山越岭,徒步几十里请出老将军冯子材带领他的两个儿子,率部与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打得法军落花流水,狼狈逃窜,取得了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的辉煌胜利。对于向法国赔偿之事,张之洞很无奈,失败了赔银子,我们打了胜仗,怎么还要向战败国赔银子呢!什么道理呢?朝廷腐败无能,昏庸无道,一个大臣又能如何!

由于后来他的政绩突出,擢升到军机处,末代皇帝溥仪就是由他抱着登的基。对于张之洞能在军机处,一家子两个人同处军机,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先前是与堂兄张之万同处一室,后来又和他姐夫鹿传霖在一起工作。不过实权还是掌握在荣禄一般的满人手里,汉臣主要都是干些跑腿的活。

当年,这位宁津小伙儿竟然娶了张之洞的玄孙女

(张家琦老人和高祖父张之洞真有几分相似)

张之洞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贿,堪称一代廉吏,一位清官。1909年,高祖父生命即将油尽灯灭。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需悲痛,我为官四十余载,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于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高祖父一生娶过五位妻妾,儿女众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年关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妻子的陪嫁首饰或衣物渡过难关,但从不许动用国家一分钱的东西。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我怕打扰老人休息,就把心中一个大谜团抛给他们:一个是京城的官宦世家大小姐,一个是穷乡僻壤实实在在的庄稼汉,你们怎么会走到一起来的呢?一听这话,俩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真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她无需传奇,她本身就是传奇。”而张爱玲的爷爷就是与张之洞同为清流派的张佩伦。

张家琦说可叫他糊弄了,嫁给他时,房没一间,地无一垄,两间没窗户的小土房还是借的别人的。

原来,张国治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炮兵战士,1958年参军入伍,1963年参加了炮击金门海战。那时他在师部负责信件收发工作,当时全国人民支援前线,热情非常高涨,去前线的慰问团一拨接着一拨,各地的慰问信件更是铺天盖地一般。张国治在师部负责把全国寄来的一麻袋一麻袋信件分送到各团去。这天他偶然把一麻袋信件倒在地上分拣时,一行娟秀的字迹跳入他的眼帘,他就悄悄地保留下来。谁知就是这一封慰问信促成了一段美满姻缘。写这封信的正是张之洞玄孙女张家琦,北京某中学19岁的在校学生。后来他们鸿雁传书,互诉衷肠,感情在字里行间迅速升温。等到炮战结束,张国治返回军营,竟和张家琦的学校相距不远,近在咫尺,他们见过几次面后就私定了终身,等到老兵退伍时,张国治带着张家琦回到故乡博古张村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进而书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恋军的浪漫赞歌。

当问起他们有几个孩子时,老人说他们育有一儿两女。女儿都在农村生活很好,不愁吃,不愁穿。提到儿子,老两口幸福地笑容溢满脸上。儿子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主任,儿媳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俩人全是德州市政协委员。让他们自豪,骄傲的不是名誉、地位,而是两个孩子非常懂事,非常孝顺。他们不但准时回家看老人,热买单,冷买棉,大包小包捎的什么都有。老人说现在宁东公路正在拓宽修路,不好走,就不要跑那么勤了!儿子说:“娘啊!你们活着我就有家回,等你们没了,我还有家吗?”儿媳特别善良,贤惠,经常提醒丈夫别忘了给老人捎这捎那,给老人的孝敬钱都是媳妇拿给婆婆。看到老人屋里干净整洁,墙角摆着时鲜干果,确实过得很幸福。

出了门,仰望蔚蓝天空,一朵朵白云飘拂在空中奇形怪状,各式各样,似一幅幅美丽画卷展现在蓝天上。啊!不是吗?人们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书写着自己的绚丽人生。

张居明简介:德州市作协会员,痴爱文学,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