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煤矿转让协议,煤矿被收购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09-30 16:23:07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唐 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据说电视剧《突围》是以华润宋林案为蓝本的创作,剧中的央企中福能源在京州花47亿买了两个煤矿,正好赶上行业周期逆转,高位套牢、煤矿停产、巨亏25亿,这基本也是华润当年作价百亿收购山西金业的戏码。看了电视剧里林满江的辩解,每个矿由于资源储量、煤质指标、地质结构等的不同,价值肯定存在差异,投资决策也是经集团规定的会议程序表决通过的,表面上看也只算个集体决策失误。但现实中确实有不少水面之下的问题,如此大金额的并购标的,还有中间人在掺和“牵线搭桥”,自然是有灰色的部分禁不起查的。

今天说起的是一家广西自治区的区属国企,主营钢材、煤炭、铁矿贸易,在区内拥有较大的物流仓储基地和铁路专用线,也经营着一些废旧金属回收产业和汽车4S店。公司主业的上下游基本都是区域内的大型国企,渠道稳定性强,支撑起近两百亿的营收,但贸易经营的利润十分微薄,一年也就几千万账面净利。企业2013年开始在贵州省大举参与煤炭资源并购,控股一资源整合主体并拿下了盘州和毕节的几个矿。

2013年与该客户开始业务合作,主要出于其自治区属国企的身份和长期稳定的贸易经营,当地各家金融机构对其支持力度也很大,累计给了近百亿的授信规模,于是在国企信仰之下,银行最终也小额参与了一笔纯信用方式的授信。

2014年企业的下属公司再次向银行申请了一笔并购贷款,专项用于向贵州一家民营企业并购两个煤矿。由于交易对手正好也是银行的另一客户,当时这家民企因自身杠杆过高且西南三省大量煤矿停产(周边矿难导致的全省一刀切),已出现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出于支持民企脱困的角度,且考虑国企信用度相对较高,于是银行再次对国企这笔并购业务给与了支持。

两个煤矿位于贵州盘州,当时的保有储量合计约4000万吨,煤种为主焦煤及气肥煤,经外部第三方机构评估总值合计9.27亿,最终双方《煤矿转让协议》确定的对价合计9.14亿元,相当于22.8元/吨保有储量。由于两矿为优质煤种,且一个在产、一个即将联合试运转,在煤价高位时期也不算太离谱,当地的矿业市场在资源整合之前已被炒得很热,同时期的一些矿业交易也是类似可比的价格,但随着煤价的拐头向下,所有的问题也都陆续暴露。

除了上述两个矿,企业在贵州的下属公司作为资源整合主体,在贵州陆续兼并了总计18个矿井,按照“关一留一”的政策保留9个矿,规划产能合计270万吨/年,总计花了不下20亿,但在煤炭行情每况愈下的局面下,到2016年下属煤矿全部停产,仅留部分工作人员保证矿井井下设备的正常维护,无法实现投资收益。与此同时,与原股东的借款纠纷、采矿权尾款支付纠纷、劳务纠纷等诉讼也纷至沓来,很快出现了账户查封、股权冻结等财产保全。

由于贵州公司债务均为母公司国企担保,于是国企本部很快也被拖累。自治区一开始为了支持公司脱困,还给予了二十多亿增资输血,但后来发现回天乏力,索性在2018年做了股权变更,将贵州煤矿板块剥离至一家新成立的国企平台,专门作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山不转水转,目前企业下属的煤矿已在洽谈对外转让,而意向方正好又是当地的另一个民营企业,只是物换星移、此消彼长,在上一轮周期中挺过来的煤老板已在本轮周期里赚足了钱,但即便如此,现在的煤矿交易对价也很难赶上当年的标准了,国有资产损失已是必然。而国企的两任总经理也已相继落马,相关的通报里分别作了如下描述——“违反工作纪律,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国有资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违反工作纪律,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国有资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可见国家对国企投资决策的追责也越来越严。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企业的下属煤矿放在有能力的经营者手中仍是优质资源,但愿国企本次能以公允的价格成功完成交易,让尘封多年的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