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执业律师辞职找下家,去北京当律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11 07:56:49
在北京当律师,我硬着头皮来了

转眼又是一年三月——律师行业“春招季”来了。

最近看到许多师弟师妹在北京找工作,找得并不是很顺利(可能只是暂时),偶有聊天的时候他们也不免吐槽说:今年就业情况不好,压力很大,搞不好自己就连留北京都成了奢望。

作为有幸已经正式入职、暂时上岸的人,每每聊到这里,我往往还是会心有戚戚焉——一方面,在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律师岗位,真的非常不容易,可谓是“摸爬滚打”;另一方面,我也想到了自己当年找工作的“惨痛经历”,至今难忘。

作为过来人,今天想跟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自己当年的求职经历,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经历,获得一些借鉴和参考。

01

我来帝都,找工作

说到在北京律师行业找工作,其实可能对于很多在北京读书的同学们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是对于我这种本、硕仅出身于地方985法学院,而无北京法学名校学历背景的学生来说,却还是需要衡量的。

毕竟实习就意味着要自己租房子,甚至“贴钱”实习,但考虑到北京律师行业发展得更好、机会相对更多和档次、格调相对更高,我自己还是毅然决然地硬头皮来了。

我的第一份实习很幸运,拿到了某顶级红圈所争议解决部的机会。

在北京当律师,我硬着头皮来了

入职之后,还未抵京就直接被派往了在东北某地的某破产项目组,一待就是大半年。

当时自己心里想的是,第一份实习能拿到红圈所北京总部的机会已经非常不容易,常年出差相比就不算什么,哪怕先“刷一刷”简历也是很好的,但人总是贪心的。

驻场实习大半年后,一方面是自己确实受不了常年出差之苦(十分惭愧);另一方面是实习过程中,发现内心更倾向于从事其他领域;再加上自己正好落选所内某高级实习生计划,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第二份实习来得很快。凭借院校和前一份红圈所北京总部的实习履历,另一家红圈所资本市场部即给了我机会。有了第一份实习的磨练,我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慌张,开始变得从容或者能对外装着比较从容的样子了。

但入职一周左右,我又一次选择了辞职。从长期出差到深夜加班,我依然没能适应好团队经常深夜工作的拼搏状态,后来经过内心挣扎,还是任性了一回,委婉谢绝了合伙人的挽留,选择离开。

有没有后悔过呢?说真话,是有的。毕竟后来一线律所涨薪之后,当初能够拥有一个有可能让自己拿到月薪两万的实习机会还是应该更加珍惜的。

只是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后悔药。

从第二家律所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在寻寻觅觅。中间了面试或笔试了某新兴律所、某精品所和一家外资所,但要么是因为面试笔试综合成绩不达标(某精品所认为自己是精品所,所以只会给第一名机会),要么是因为面试说错话(面对资本市场合伙人却明说自己不太喜欢做资本市场——活该我没拿到实习OFFER),要么就是对自己英语水平抱有严重怀疑选择了主动退缩(实际上,也许主动进取也不一定能被录用)。

维持这个状态,我一直找了将近两个月的工作。

两个月里,我越来越焦虑,也经常郁郁寡欢,所以我非常理解有的师弟师妹为什么会倍感受挫、闷闷不乐,因为感觉没有一个合适的“下家”接盘,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状态,确实是相当难受的。

从第二家律所离开之后,我就坚定了自己一定不做IPO,甚至也不太愿意做资本市场。可事实不总如人愿,在寻觅下一份实习的过程中,我只是拿到一个并购重组领域的机会,考虑到囊中羞涩,有了机会就赶紧入职了。

在北京当律师,我硬着头皮来了

入职之后,就老老实实地实习了快一年。但由于自己身体素质太差,在经历了一个较大的项目之后,我就很快病倒了,进医院手术两次、耽误了近一个月。

出院回所上班之后,团队合伙人和资深律师约我谈话,当时我心里就有了一丝不祥预感。

果然,两位律师告诉我考虑到并购业务比较繁重,我个人实习表现也并没有比其他实习生或同龄初级律师强多少,于是他们就告诉我不能给予留用机会了。

看到这个情况,我无奈又很快选择了离职。

而当时,已经是接近毕业季的5月初。

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确实不知道未来怎么走,而且当时已正是5月份,班内很多同学已经敲定了工作,这已经给我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何况当时还面临着撰写与修订毕业论文的莫名压力。

可是内心还是不愿意就这样离开北京,我在离职的第二天就立即更新并修订了简历,然后开始“广泛撒网”,可是已到5月初的关头,投递后的反馈效果显而易见——没几家有消息。

当时内心其实已经非常焦虑了,但个人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在北京待下来,哪怕找一家所谓的“小所”也还能接受,能待下来就行。

后来在5月底,偶然看到一家很不错的地方头部律所准备到北京“开疆拓土”、置换总部。当时就没多想,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立即投递了简历。

没想到对方反馈也非常迅速,行政总监和管理合伙人第二天就联系了我,然后见面(算是半正式的面试)详谈,然后有幸得到赏识,拿到OFFER后我就立即入职了。

当时已经是5月30日了,这个日子真的让人终生难忘。后来,我就一直在这家律所工作到现在,也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比较多的赏识,非常地知足和感恩。

当然,说不遗憾那可能是假话。

周围同学多数在红圈所的情况下,我也经常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是不是对的,但现实已经来不及让人多想了。毕竟是人要适应社会,而很难让社会来适应自己,所以我就慢慢端正了态度,踏踏实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在北京律师行业找工作的主要经历,也算是比较多舛,虽然很多地方似乎显得是在“记流水账”,但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

在北京当律师,我硬着头皮来了

02

找工作,谈谈我的经验

如果说真的能有什么经验的话,根据我个人的一些观察和不成熟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确定想到北京(上海、深圳的也可类比)做律师,那么就需要抱着吃苦并且是长期吃苦的心。

传言中的北京律师工资相对较高的背后其实是行业竞争压力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清心寡欲”(当然,有的北京律师岗位好似待遇也没有相对多高;然后最多的情况是境外团建玩耍的同时随时背着电脑加班,也不算完全的“清心寡欲”),如果自己判断自己是一个在哪个城市都能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而并非北京不可的人,那其实也就无所谓是不是只能到北京做律师了,在其他城市也能照样成才。

第二,投简历要立即行动,万万不能拖沓。

有些师弟师妹往往习惯于在准备好或调查好再改简历投递,其实这个做法也不能算错,但问题是现在北京机会虽然多但同时竞争者也多,而且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有的时候稍稍一“墨迹”,可能就没法及时抓住机会了。

至于对律所的了解,往往可以通过边立即投递边搜索调查来进一步了解。再说到具体投递方法的话,一方面除了投递官方HR邮箱,另一方面还可考虑直接向目标律所合伙人直接发送邮件自荐的形式(目标律所合伙人邮箱通常在目标律所官网上有所显示),将二者结合使用。

只要坚持找,无论在自己看来多难,在条件大致符合的前提下,其实最后基本上都能找到相对合适的位置,这真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北京当律师,我硬着头皮来了

第三,一定要有“忍”的意识与能力。

做律师,越到后来越“吃香”,找工作也相对会越来越容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坚定地想做一名律师,那可能越“忍”到后面,职业选择空间和弹性会越来越大,自己也就能越来越自如,所以能“忍”就“忍”下去吧,何况在很多情况下“忍”到后面还往往会“习惯”,甚至转变成“喜欢”并乐在其中。

第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闲着,要时刻保持较好的实务感觉,而后有了机会就尽快入职而最好不要拖沓。

在面临毕业的路口,师弟师妹们都会遭受着毕业论文的“折磨”(尤其今年还发生了一些学术造假事件),进一步对于那些还需要再找实习或工作的师弟师妹来说,可能更加难有机会保持着好的实务感觉。

但这个时候,即使论文撰写再忙,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系统、体系地读点实务文章(比如关注各大知名律所公众号,不定期翻翻有关的推送,遇到喜欢的文章就收藏、打印并定期研读),找到那种比较好的实务感觉并保持下去,这样也有利于应对不定时发生的律所笔试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顺利拿到了OFFER的,建议尽快入职,以安定团队或律所的心,免再遭变故……

在北京当律师,我硬着头皮来了

对于那些坚定想到北京的同学来说,在北京律师行业找工作,确实是一件既让人“无法割舍”又让人比较焦虑的事情。

但既然选择了,那就硬头皮只能做下去。

在边行动的过程中边坚持调整,最后一定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作为,一定要在努力的前提下相信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简要的分享了,不一定对,而且自身也难言成功,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也不免惶恐与纠结,但考虑到如能给有需要的师弟师妹带来一些经验和宽慰,那便是我个人的最大荣幸了。

祝各位师弟师妹2019继续“坚挺”、一切顺利!

法律求职原创,作者:William;编辑:Wins;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