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律师群里,律师交流群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6 00:01:23

大家好,我是笑笑。

这是我加入新则的第4个月,现在我的微信中,各种和律师有关的群聊已经有上百个。每次线下活动前,建立一个微信群,发送活动的相关信息已经成了工作习惯,相信很多律师朋友也是如此。

这些因某一特定的活动需求而产生的群聊,我们称为『功能群』,在活动过程中承担信息通知、答疑解惑,推进活动进行的职能。

活动结束后,这个微信群便完成了使命,慢慢沉入聊天列表的最底层。除了有几个活跃分子,不时转发一些文章链接和活动报名海报,再无其他消息。

但据我观察,许多律师对于『群』的期待不止于此。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微信群中,聚集了几百名可能产生股权、常法或者诉讼需求的潜在客户,我们肯定希望它保持活跃,并能持续转化出具体的业务需求。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许多律师都在关注如何聚集流量——

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开头条号专栏等等。

但是,单纯的『流量』,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阅读量/观看量的数字,尤其对于法律业务这样很难当即转化的偶发需求来说,我们很难直接将我们的读者/观众转化成客户。


必须将流量聚集起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流量池,并持续进行运营,才有可能达到后续的转化效果。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社群运营』

干货:每一个想要获客的律师,都应该学学社群运营

所谓『社群』,是一群有共同目标/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的组织。


一个活跃的、有粘性的社群,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


  • 有共同的爱好、目标;
  • 有一个意见领袖(核心运营者、话题主持人、主要观点输出者);
  • 完备的群规则


要建立起这样的社群,至少需要我们完成三个步骤——社群目的、人员筛选、运营机制。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跳出成百上千的微信群,轻松做好社群运营。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明确社群目的

首先,你应该清楚,什么是社群,你做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社群,是以共同的价值观、需求、利益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它并不限于某个平台,任何的小组、论坛都可以是社群。


所以,微信群聊并不等同于社群,社群运营也并不等同于微信运营。

社群可以实现很多的目的,比如向上反馈、向下传播,甚至是直接转化。做社群的目的直接影响到社群成员的来源,以及今后的运营机制。因此,作为运营者,你首先要知道,你自身的资源情况,你要运营谁,你想要从中获得什么。

比如,我是一个专注于执行业务的律师,我的业务来源主要是与全国各地的律师朋友合作,我希望组建起一个关注执行业务的律师社群,通过社群运营,一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实现业务的转介。

又比如,我是一个专注股权业务的律师,我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一批关注股权业务的企业家,建立一个社群,通过持续运营这个社群,转化更多的股权业务。

明确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更精准的社群成员,并根据他们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02.

进行引流筛选


建立社群之前,你需要引流并筛选。

社群是有准入门槛的,社群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对目标达成产生影响。所以通过引流和筛选对资源进行过滤,可以保证社群在既定的轨道上朝着目标前进。

引流是漏斗的上方,是更多的可能性。

1. 选择平台:不同平台聚集着不同调性的人群,选择合适的平台渠道是有效引流的第一步。


2. 输出内容:输出代表自己需求、价值观、案例等内容,吸引具有认同感的人关注你。


3. 设置引流入口:在内容的下方、私信回复、文案海报等方式,将人群引流到资源池进行沉淀

干货:每一个想要获客的律师,都应该学学社群运营

筛选是漏斗的下方,是你所需要的资源。

社群成员的筛选,首先需要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他是否符合你的成员画像。具体来说,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 身份:是否符合你对社群成员的身份预期——职业、级别(执业年限)
  • 意愿:理解、支持你的想法,对于你达成目标能够有所帮助;
  • 分享意识:愿意在朋友圈、群里或与朋友分享所感所知;
  • 社交技能:能够适应线上的交流模式,即使不见面也能够沟通顺畅;
  • 工作时间:有时间去做一些而工作之外的事情,除了工作,还有生活。

筛选的方式:


  • 最直接的方式:私聊。通过聊天可以知道他的价值观、对于行业的见解、以及你想知道的信息;
  • 观察:他写的文章、他的朋友圈分享、他在群聊中的表现等。

我们需要这个社群是活跃的,是积极的,在你有需求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这就需要社群中的人有时间,且有意愿在这个社群中和大家交流,分享心得经验,增进感情。


所以如果这个人不善言辞,工作繁忙,就算他再同意你的想法,也不适合社群这种线上的交流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需要群里的每一个人都乐于分享,对每个话题都有所回应。


但我们一定要『刻意』筛选甚至『安排』一些愿意积极分享的人,保证每个群话题都能展开讨论,培养群内的活跃氛围。

03.

建立运营机制


有了社群,你还需要一套可落地的运营机制。

一个活跃的、有粘性的社群,能区别于普通的微信群聊,就是因为运营机制的存在。

有明确的规则,有固定的流程。社群成员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社群中担任了怎样的角色,应有怎样的付出且能够得到怎样的回报。


这与经营公司是一个道理,只有拥有完整的运营体系,公司才能运作起来。


1. 日常工作和活动


社群成员必须有事可做,让这个社群有存在的价值。基于你建立社群的目的,可以是你需要大家帮助你完成的工作,可以是设计每周一次的分享,可以是为了促进社群活跃度而设置的线上小游戏。

干货:每一个想要获客的律师,都应该学学社群运营

2. 激励和惩罚机制


既然大家必须有事可做,那就需要一定的奖惩机制来维系热情。奖惩机制是为了让大家更有兴趣和动力继续参与群内活动,所以不必过于严苛认真。


3. 常用的奖惩机制

  • 在你社群活动中某位成员获得了第一名,给予赠书一本的奖励;
  • 某人因某种原因没有参与上次的活动,就要在群里发红包给大家。

4. 淘汰机制


虽然奖惩机制带有一些娱乐性质,但是也需要定时淘汰和更新。


其一,僵尸粉本身会影响其他成员,久而久之必定影响整个社群的活跃度;


其二,淘汰机制也是激励机制,可以让成员更加珍惜现有的社群平台;


其三,社群人数需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人数,人数过多过少都会增加运营难度,需要运营者通过一个阶段的运营找到最合适的社群规模。

干货:每一个想要获客的律师,都应该学学社群运营

5. 不固定的线下活动


长时间的线上运营会使人有疲惫感,在3-5个月就会迎来第一个瓶颈期。成员对运营失去新鲜感,兴趣下降,没有新鲜话题可聊。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交流大家也一定会产生一定的感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大事件来打破瓶颈,那便是组织线下的见面会。


找一个折中的城市,一个大部分人都有空的周末,约到一块聚餐,或者郊游都可以,给大家见面交流的机会,使社群关系更加紧密。

6. 仪式感设计


综上的社群环节设计,一定离不开各种仪式感的设定,来给运营加点人情味。


如果社群的设定的一个班级,那运营者便是班主任,每周的活动可以叫做班会,奖励的名称可以是三好学生,诸如此类。

04.


让社群运营顺畅落地


有了社群,有了机制,如何让社群运营更加顺畅地落地——

1. 建群


社群冷启动,从建群开始。首先,就算社群里的人是经过过滤筛选,也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线上的运营模式;其次,社群刚刚建立的时候,社群里的人很有可能除了你谁都不认识,又怎能畅言。


所以你作为社群的中心,就要串联起社群中的人。

干货:每一个想要获客的律师,都应该学学社群运营

2. 了解每一个人


你需要从头开始,了解每一个人。不仅仅是他是做什么业务,擅长那个领域,也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社群没有办法单纯地靠奖惩来维系,更多的是抛开运营者的身份,和成员交朋友,一点点培养出感情,才能有创造其他链接的可能,这种感情基础也能够在你有需要的时候,让你获得更低成本的帮助。

3. 私聊


社群离不开私聊。社群成员其实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你就需要通过私聊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平时你也要主动地交流,哪怕是扯家常,也能够很好地帮助你增进与这个人的关系。

4. 有区分、有个性


社群中的人有区分、有个性,能够帮助社群保持活跃。我们的确需要能够理解、支持我们想法的人加入社群,但是保持社群成员的多样性,也很重要。


社群中的人能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技能、有鲜明的行事风格、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都能够促进社群中不断有新的话题产生,促进互相交流,从而保持活跃。

5. 合理设置社群的分支结构


社群的一般结构为【主群+功能群】。


一般性的集体活动都会在主群内进行,功能群就要依据运营者的特定需要而选择性建立,并在最初人员筛选的时候就开始针对性寻找你需要的特定人群,以便区分功能群。


比如:运营公众号是你建立社群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你需要有部分擅长写文章的人来帮助你撰写公众号文章,就可以单独建立分群,在群中讨论文章相关的事情。

社群不是在你需要的时候甩链接的微信群聊,而是需要你用心经营的人脉资源。

建群前无筛选,建群时无准备,建群后无运营,仅仅是添加微信并不能使人真正成为资源。


社群运营起来耗费的时间成本不算小,但是却是有效整合、管理、利用微信朋友的有效手段。

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