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总部的电话,号码刚激活 催债电话就来了怎么办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4 22:51:36

制图/张平原

激活新号码后,旧的身份信息“复活”,新号主不断被讨债的电话、短信骚扰。近日,市民卢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820诉说了他的烦恼:一周前,他新办了一张5G移动电话卡,不想却连续收到金融平台打给号码原使用者庄先生的催债电话。昨日,卢先生回到购买号码的吕厝移动营业厅,希望线下寻求解决方法。然而,对方提供的两个解决方案,在卢先生看来都不太理想。记者为此展开调查,并请律师支招。

本报记者 柯恺筠

烦恼

激活新手机号 不断被金融公司催债

一周前,卢先生到吕厝移动营业厅新办了一个尾号为7343的手机号码。当天下午,刚激活新号码不久,卢先生就遇到一件怪事:有金融服务公司打电话向他催债。“您是庄先生吗?……您2017年10月的欠款还没有还清,请尽快还款。”起初,卢先生以为只是打错了,说明不是本人后,便没在意。

让人没想到的是,类似的催款电话、短信从这天起就没有停下,而且催款的金融公司还不止一家,前号主庄先生在万卡、京东金融、洋钱罐等平台都有借贷,共计20余万元。

“我被骚扰得心烦意乱。”卢先生说,他的工作对通信的要求较高,最近常常出现与客户通话的过程中,被催债电话打断的情况。“最多一天能接到4通不同号码的催款电话。”他说,这些金融平台不仅通过电话、短信等催款,有时还会接到机器人自动拨号的催款电话。

困扰卢先生的不仅是这些催款电话,前号主庄先生在多个金融平台都有欠款,在没还清庄先生欠下的贷款前,卢先生无法解绑电话号码,导致他自己无法使用该号码进行金融平台的注册和使用。

回应

客服建议手动拉黑 营业厅可开身份证明

为了寻求解决办法,深受骚扰的卢先生拨通了移动公司的客服热线。卢先生说,移动客服告诉他,因为号码资源有限,用完后就不能再生,所以号码一般都会重复使用。电话号码在停机后会冻结90天,然后重新投放市场。

“公司已经把原号码主人的所有注册信息都清除了,但用户与第三方平台签订的内容,公司没有权限处理。”客服人员建议,遇到恶意骚扰的消费者,可以拨打举报电话,也可以申请呼入限制。

原来,卢先生新开的这个号码,无意间让旧号主的身份“复活”了,而新用户卢先生就成了被追债的人。

按照移动公司客服人员提供的解决方案,卢先生需要手动挨个把催款号码拉黑。“但机器人自动来电催款,每次打来的号码都不一样,怎么拉黑得完?”卢先生说。

昨日,卢先生回到吕厝移动营业厅寻求解决方法。工作人员首先建议他换一张新卡。“如果不想使用他人用过的号码,可选择新开设的号段。”工作人员表示,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换号。但卢先生因工作需要,短期内不方便换号。

最终,营业厅为卢先生开具了一张证明书。证明书上写有卢先生的身份证号、姓名、电话号等,可用以说明卢先生是尾号为7343的手机号码的使用者。

营业厅工作人员建议卢先生,凭借这份证明与第三方平台沟通,更新第三方过时的身份信息,并告知卢先生,与第三方平台沟通需要他自己去对接。 对于这两个方案,卢先生都不太满意。截至记者发稿时,卢先生还未能顺利解决被催债电话骚扰的问题。

随后,记者也到卢先生办卡的营业厅咨询相关问题,得到的答复与上述方案类似。

律师说法

运营商有告知义务

消费者可进行投诉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的许律师说,从销售合同的角度来讲,电话卡能够正常使用、不受其他干扰,是消费者签订协议、购买电话卡的根本合同目的,即使没有写入合同,消费者也能主张退货并赔偿损失。此外,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披露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或者告知该商品存在的问题等。而手机号码二次销售属于应当告知的内容。因此,移动运营商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许律师建议,市民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也可以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