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闵行刑辩律师找哪家,特色法学院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3 23:42:07

法学专业自2017年获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特区”以来,法学院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内涵提升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卓越法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课程、考试、毕业论文三项改革为抓手,坚持深化改革、协同育人,优化结构、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保障质量,致力于将法学专业打造成为皖西学院实力过硬、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一、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进三大改革

2016年以来,法学院在前期教学改革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课堂教学、考试模式和毕业论文三大改革。2018年,学院结合“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继续稳步推行三大改革,制订《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施方案》、《法学院考试模式改革实施细则》、《皖西学院法学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小班化教学,探究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变单一的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单一写作模式,实现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改革,努力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助推内涵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步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不断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进步。法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2018年取得显著成果:教师分别在三类以上刊物发表题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略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建》、《<知识产权法>课程改革的实效评价》、《平衡计分卡在高校(应用型)教学考核中的应用性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评价机制研究》等教学研究论文,其中在《中国大学教学》发表教研论文1篇。

三、探索协同育人机制,知名律师进课堂

为破解法学本科教育中“理论与实务对接”的瓶颈,近年来,法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实务进课堂”专题课程的开设,邀请来自实务部门的精英,讲授实务技巧,透析行业发展,分享行业经验,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无缝对接。1月2日,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安徽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所长黄奥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为学生做“杀人偿命还是刀下留人--从江歌案谈故意杀人罪案件辩护”专题讲座。6月7日,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知名律师徐朝走进课堂,为15级学生做“刑事诉讼中律师工作及文书写作”专题讲座。11月14日,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刑辩分所主任姚进律师走进课堂,为16级学生做“证据规则在刑事辩护中的实务运用”专题讲座。11月19日,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长利博士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为学生做“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正当防卫--以昆山反转案为例”专题讲座。12月3日,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唐勇主任为16级学生做“逃税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与运用”专题讲座。2018年8月,法学院与金寨县司法局签订合作协议,教学实习基地挂牌,与金寨县人民检察院、金寨县人民法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9月,法学院又与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逐步推行教考分离

为进一步推进“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深化考试模式改革,同时也为了客观真实地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自2018年第一学期开始,法学院在专业课程中逐步推行教考分离。课程期末考试由学院委托省内外重点高校法学院进行命题,任课教师不再参与命题与制卷,不单独参与阅卷等考试过程。2018第一学期,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确定刑法总论、民法总论、民事诉讼法3门课程试行教考分离,2018第二学期继续推进教考分离,确定宪法、刑事诉讼法、刑法分论、经济法、知识产权法5门课程实施教考分离。

五、从单一到多元,毕业论文改革效果显著

为克服以往本科毕业论文对学术性的过度追求,凸显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皖西学院关于深化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法学院自2014年起就开始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探索。2018年,法学专业在过去毕业论文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全面深入推进。2018届法学专业毕业101人,其中撰写传统毕业论文54人,结合毕业实习撰写实践案例评析和以项目成果、获奖作品替代毕业论文的47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7%。

2018年,法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篇:陈爽同学的《恶意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制》、孙琦同学的《受贿罪认定若干疑难问题辨析》和陈凤同学的《高校开展“四进四信”活动实例》分别在《法制与社会》等期刊发表。通过毕业论文改革,不仅可以提升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通过考察侧重点与考核形式的转变对日常的教学环节、学生、教师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法学教学改革。

六、稳步推进科研工作,横向课题取得突破

科研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2018年法学院院科研工作稳步推进,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法治背景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省委政法委、省委法治办“2018年法治安徽建设”招标课题重点课题《监察机关职务犯罪调查与检察机关诉讼衔接机制研究》分别获得立项。横向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共有两项课题立项,到账经费17万元。

七、专业招生生源火爆,形势喜人

我校法学专业今年计划招生150人。其中,省内文科招生90人,录取最低分530.64分,最高分542.82分,平均分533.6分,高出二本线47.6分;理科招生50人,录取最低分481.31分,最高分500.98分,平均分484.9分,高出二本线52.9分。2018年,法学专业第一次面向湖南省招收文科学生10人。据学校日前公布的学生转专业情况,法学专业净转入学生34人。

八、大咖云集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政法周末大讲堂”共举办19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史际春教授、张吉豫博士,中国政法大学郑永流教授、戴龙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肖志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林喜芬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李昌盛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处长、团委书记李则立,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二级法官、上海市法院“十佳青年”李岳,上海市优秀公诉人、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一级检察官张昌明,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长利博士等省内外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代表先后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 围绕学科前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密切关注的学习、生活与就业创业等问题,给学生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和学术盛宴。“政法周末大讲堂”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省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2018年,法学院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参加各类竞赛成果喜人:在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未来律师辩论赛”中,法学院代表队进入前八名,荣获团体三等奖,李秋诺同学获“优秀辩手”称号(三等奖)。在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进入前六名,荣获团体三等奖,李秋诺同学获“优秀辩手奖(二等奖)”,皖西学院法学院获“最佳组织奖”。 李惠洁同学在2018年“创青春•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计划组银奖;李秀娟同学在安徽省第三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高校组三等奖;陈凤同学在安徽省第四届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张渝栩同学在北京卫视第五季“我是演说家”全国海选中荣获安徽赛区高校组第八名。学生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赛,在校赛中,“法催先锋:不良资产处置互联网平台”项目获创意组第1名,“Message管家”项目获创意组第7名,“筑梦金寨——聚焦革命老区法律扶贫平台”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第4名,3个项目入围校赛前60名;在省赛中,法学院2个项目获创意组铜奖。

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及时反映学院动态

2018年度,今日头条、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百度百家号、一点资讯、天天快报、凤凰网大风号、安青网、中安在线、安徽法制网、安徽教育网、皖西日报、六安新周报、六安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法学院进行了200多次的报道。其中,今日头条对法学院报道达到21次,法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8年是法学院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1958-2018,法学院走过了60个春秋,六十甲子一轮回,法学院今天又站在了新的起点。2019年,法学院将继续抢抓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注重协同育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科学研究,努力培养德法兼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文/潘樾 段宗妍 审核/刘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