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工地截瘫了 怎么找律师,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3 22:10:15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面对纠纷 你将不再感到无助——“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在行动

新华社记者 王茜

九年前,我国还有400多个县没有律师或律师资源严重缺乏;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大部分县(区),律师“零存在”。

如今,青海省消除了无律师县,西藏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

这个变化源于“1+1”行动的开展,让中西部地区390多个律师资源短缺的老少边穷县的人们,在面对纠纷时,不再感到无助。

法援案案皆辛苦

“1+1”就是1名执业律师加1名大学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结成对子,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志愿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畏条件艰苦,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社会矛盾纠纷。

奔走三个省区,颠簸五千多公里,帮助因车祸高位截瘫、全家陷入绝境的农民田某讨回91万元损害赔偿,负责这个案子的是当时在湖南保靖县服务的律师汪忠流。据回忆,当时田某怕连累家人,已经多次要自杀,胜诉获得的赔偿金让他又有了生的希望。

11位农民工长期被拖欠100多万元的工资,有的家里孩子求学面临困难,有的老人卧病在床却无钱就医,忍无可忍,他们找到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法援中心申请援助。

代理律师陈贤说,这个案子难在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彼此又各有诉求。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帮助申请人摆脱困境,陈贤用通俗的语言反复认真地释明法律程序和规定,甚至在开庭前还在做思想沟通工作,最终帮助他们讨回了100多万元的辛苦钱。

在贵州服务的谭海涛律师,日夜兼程上千余公里,连续8小时艰苦谈判,终于让恶意拖欠农民工薪资的项目施工经理,在当天晚上就签署了劳务付款文书。

据统计,九年来,1100多名“1+1”志愿者,办理了6万多件法律援助案件,化解了上万起社会矛盾纠纷。

送到“心尖上”的法治

遇到纠纷找族长解决?这听起来像是电影中的一幕。

在甘肃服务的雷青霞律师说:“这曾经真实地发生过,当地群众遇到纠纷,都去找族长解决。现在,通过持续多年的普法宣传,当地老百姓开始有了官司找律师走法律途径解决的意识。”

九年来,“1+1”行动的律师们通过多种办法把普法宣传、法治讲座送进了乡村、社区、校园、工地、军营、监狱,让法治真正走到了人们的“心尖上”。

多播撒一粒法治的种子,就多一份安宁与和谐。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服务新疆洛浦县的律师黄勇都会深入到十几个村子,带领村民举行庄严神圣的升国旗仪式,带领大家升国旗,唱国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宪法和法律,讲解《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

同样曾在新疆服务的厉永刚,在有着300多名建筑工人的施工现场开展普法宣传,现场发放了200余份实用易懂的《法律援助服务指南》和《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手册》,就劳动合同、工资工时、工伤保险篇、遭遇交通事故如何处理等法律知识开展宣传,与建筑工人零距离互动解答咨询。

九年来,志愿者们开展了2万多场次普法宣传和法治讲座,1600多万人直接受益。

培养人才让“飞鸽”变“永久”

向服务地派出志愿者是一种 “输血式”服务,志愿者一般停留的时间有限,难以长年在当地服务。为此,九年来,广大“1+1”志愿律师和他们的传帮带对象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手把手地“带徒弟”。

在贵州服务的楚啸律师,联络自己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和县法律工作者结对帮扶,一对一言传身教,在服务地打造了一支拥有14名执业律师、10名实习律师,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律师团队。

律师严桂琴在青海,每天都坚持为当地法律工作者做至少40分钟的培训,一年来风雨无阻。

在甘肃服务的律师刘永虎,为进一步增强项目的造血功能,他把这一年的工作重心集中到传帮带上来,他辅导三名当地法律工作者通过了司法考试,还把一位本地户籍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培养成法律服务工作能手。

近年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所服务的地区大力培养法律人才,为服务地脱贫发展培养扎根本土的法律服务工作资源。这让“永久”的当地法律服务工作者逐渐替代“飞鸽”的志愿者,形成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