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和田找律师咨询,和田找律师咨询电话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3 22:04:18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分期分批派出400多名骨干力量到和田地区和田县巴格其镇、布扎克乡等4个乡镇23个村,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驻村工作队队员扎根乡村,进千家门、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用真心访民情、用真干惠民生、用真情聚民心,倾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维护稳定、脱贫攻坚、建强组织、文化引领,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法制日报》今天刊发记者深入“访惠聚”部分驻村工作队蹲点采访实录,敬请关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疆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访惠聚”工作队蹲点报道之一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疆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访惠聚”工作队蹲点报道之一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南疆大地,春和景明,万绿吐新。

送法上门,化解纠纷,排忧解难,推进村规民约建设,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一个个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生动实践,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萌发生长。

在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1000多公里的和田县巴格其镇,新疆司法厅8支“访惠聚”工作队扎根于此,深耕细作。

百姓大舞台的学法时间

4月9日一大早,巴格其镇尤库日巴格其村村委会大院里的百姓大舞台便热闹起来,飞扬的艾德莱斯绸裙、多彩的小花帽、欢快的乐曲,一场盛大的麦西来甫把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新疆司法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今年组织的第14场文化演出,舞蹈、独唱、小品、手语操,村民是主角。

“接下来是学法时间。大家知道吗?打老婆是犯法的,‘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是错误的,今天给大家讲讲反家庭暴力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驻村工作队队员樊琴把“法言法语”变成“大白话”,拿村民身边的事举例,讲道理、说法理。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村民们目光专注、凝神听讲。

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热扎克·阿布都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去年,驻村工作队筹资建起百姓大舞台,接着成立了村文艺小分队,培养了不少“草根明星”。

“驻村工作队队员都来自司法行政系统,我们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百姓大舞台吸引人气,传播法律知识,让村民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冯介绍说。

送上门的法治宣讲

法律宣传咨询活动上午10时开始,9时40分村文化活动中心就坐满了,还有村民搬来小马扎在门口“旁听”。4月10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比曾村看到了“火爆”一幕。

“婚礼上不让跳舞,葬礼上不让哭泣,连牙膏都要用清真的,这些是多么荒唐和可怕啊!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头脑清醒,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和田市丝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吐尔贡·阿木提拿起话筒,开始宣讲。

据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郭海彬介绍,经新疆司法厅律师管理工作处协调,今年年初,比曾村村委会和和田市丝都律师事务所签订“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协议,律师定期送法进村,为乡村治理提出法律意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等。

村民艾比布拉·买吐孙坐在最后一排,记者上前悄声问:“能听明白吗?”他点点头,“这个律师讲的嘛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好)!”

“以前遇到麻烦只会干着急,现在律师每个月都来村里讲课,还帮我们出主意、打官司,好得很!”艾比布拉的同桌奥古丽妮莎·阿卜杜拉插话道。

看到村民们来的比较多,为了让大家听的清楚,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郭海彬跑上前,调高了活动现场音箱的音量。 

宣讲结束后,吐尔贡又来到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室,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家安全是我们最‘稳’的幸福,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筑牢保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各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4月15日,星期一,巴格其镇托万许玛村。升旗仪式结束后,“国旗下的宣讲”开始,当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讲的主题是“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村民们提着小圆凳围坐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协尔利·沙吾提开始了宣讲和互动。

村民艾海提·米吉提打边听边记,他对记者说:“每周一‘国旗下的宣讲’,驻村工作队给我们讲的都是国家的惠民政策、法律知识,不能只带着耳朵来,还要用心学。”

一袋鹅蛋的故事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4月10日中午,记者在巴格其镇也扎巴克村委会采访时,一对小两口送来一袋鹅蛋,非要让工作队队员收下。

记者好奇地询问缘由,丈夫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哎呀,这个事说起来丢人呢。”

工作队副队长周劲光笑着接过话茬,道出原委。

3月20日深夜,四小队村民热某被丈夫撵出家门,抱着未满周岁的孩子来到驻村工作队哭诉。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饶凌安顿好热某,随后找其丈夫艾某“算账”。

原来,小两口结婚三年,育有一子,艾某玩心重,经常不着家。

当天艾某又很晚才回家,热某忍不住数落了几句,恼羞成怒的艾某冲着妻子一顿拳脚,还让她“滚远点”。

饶凌对艾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家就像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有拐棍跌不倒,有事商量错不了。夫妻间要互相照顾、理解体谅……媳妇在家带孩子你不管不顾,还动手打人,这是家庭暴力,你这个卡巴克瓦西(维吾尔语,意为:葫芦脑袋,比喻糊涂,不开窍)!”

“我错了,真错了。”艾某心服口服。在饶凌的调解下,小两口和好如初,艾某当起了“奶爸”,于是就有了之前的一幕。

据了解,仅去年一年,各驻村工作队走访群众17423户71936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47件。

《村规民约》带来美丽乡村

在托万许玛村蹲点时,记者看到,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美丽乡村”雏形初现。

驻村工作队队长协尔利·沙吾提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环境脏乱差,现在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评比,这被写进了《村规民约》。”

提及此事,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加帕尔·买提托合提颇有成就感。

原来,去年工作队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时,专门召开村民大会,征求大家意见。

“乡村振兴咋振兴,先把环境搞好。”加帕尔提出建议,“各小队每周大扫除,村委会每月评比,谁家干净谁家脏,张榜公布。”

大家一致赞同,于是,此项内容补充进了《村规民约》。

新疆司法厅各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组织村民签订《遵规守约承诺书》,引导其服从村委会管理,积极参加村级事务管理、村委会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使得村民在维护稳定、脱贫致富、经营婚姻家庭、参与村务管理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具体的行为规范,增强了村民和基层组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来源:法制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