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退卡应该找什么律师,美诺健康是合法的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9 22:54:31

近日,消费者方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2021年9月她购买了两份总价为796元的美诺健康管理卡,当时推销的健康讲师承诺“未约随时可退”,并宣称该体检套餐与多家公立医院合作,可预约体检。今年5月中旬,方女士想为家人预约体检,发现合作的公立医院仅剩两家。方女士联系美诺健康客服要求退款,对方回复称“购买超过3个月不予退款”。

承诺容易退款难

方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2021年9月29日,一家自称“安全健康教育网”的机构到公司开展安全健康讲座。授课中,健康讲师开始推销美诺健康管理卡。所谓的健康管理卡,主要服务内容就是体检套餐和其他医疗相关服务。当时,健康讲师宣称,健康管理卡中包含的体检服务是政府为促进全民健康,与各大体检机构、三甲医院谈判,最终为广大群众争取的福利体检套餐,该卡平日售价998元,当天用优惠码购买398元一份,体检时再补交一部分体检费用,整体收费远低于市场价格,健康卡有效期一年,未约随时可退。

据方女士回忆,健康讲师当场演示了如何在“美诺健康平台”微信公众号上用优惠码下单购买健康管理卡。很多同事都在现场购买了,方女士也买了:“我比较看重众多合作的三甲医院,所以当场就购买了两份健康管理卡,总价796元。”

此后,因疫情原因,方女士一直没有使用健康管理卡预约体检。直到今年5月中旬,方女士想为家人预约体检时,发现仅剩两家合作医院,其余都是体检机构。5月30日,方女士联系美诺健康客服要求退款。客服告知,方女士现场购买时勾选了同意会员协议,会员协议中有“3个月后不予办理退卡”的条款。

方女士告诉记者:“健康讲师的宣讲PPT里宣传线下合作医院有600家,实际使用时根本不是这样。当时,因为讲师承诺了未约随时可退,所以我在购买时根本没细看会员协议中的条款,而且现场只有勾选了同意会员协议,下面的购买流程才得以顺利进行。”

方女士在多个线上投诉平台投诉。6月2日,美诺健康在“消费保”上回复:“方女士购买的美诺健康卡是会员卡,一年有效,美诺会员服务一直存在。如果体检机构、医院服务不到位,存在问题,美诺平台对体检机构及医院有定期检查筛选的义务与责任,变更不存在任何问题。美诺会员协议在购买时有5秒强制阅读,线上协议合理合法,重点退款条款加粗加黑显示。经过核实,如果方女士不方便体检,可以转赠他人使用。”

方女士向记者提供了一张同事提供的购买健康管理卡的操作截图。“我的同事在健康讲座后想购买健康管理卡,便添加了讲师的微信,这是讲师发给他的购买步骤。”方女士说。记者查看截图发现,在购买界面有一行小字写着“购买即视为同意美诺会员服务协议”。由于讲师承诺未约随时可退,方女士的同事当时并未点击协议阅读并截图,协议内容不得而知。

合作医院仅20余家

近日,记者进入“美诺健康平台”微信公众号—“健康管理”一栏点击购买健康管理卡,在支付界面弹出会员协议的5秒强制阅读,会员协议第六条规定“购买当天起7天内无理由退款,7天至3个月内将扣除手续费10%,超过3个月后不予办理退卡”,5秒后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按钮方可支付。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联系美诺健康客服,询问消费者反映讲师销售承诺未约随时可退,而实际退款时并非如此的原因。客服回复称,讲师不可能作出上述承诺,讲师及其销售话术均由安全健康教育网负责管理,美诺健康只负责售后及提供服务。记者询问健康管理卡购买界面会员协议一栏在勾选方式上是否发生过变化,协议内容是否变更过?客服回复记者,强制5秒阅读是在多名消费者反映购买时并未查看协议内容的情况下,平台特意增加的一个设置,而退款相关政策在该产品售卖之日起从未变更过。记者询问健康管理卡合作的线下医院有多少家?客服表示未做过相关统计,合作医院清单可在“美诺健康平台”微信公众号查看。记者随后在微信公众号查看,显示全国合作医院为20余家。

记者联系安全健康教育网,询问健康管理卡退卡及销售话术事宜。对方称会安排健康讲师与消费者联系办理退卡。记者询问健康讲师及其销售话术是否归属于安全健康教育网管理?对方表示,健康讲师的确归属于安全健康教育网管理,而对于其销售话术未予答复。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健康讲师的来电,方女士也未成功办理退卡。

●律师观点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久成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之规定,经营者通过健康讲座、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宣传产品与服务时,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要保证向消费者和大众传递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准确无误,符合客观事实。上述投诉中,健康讲座播放的PPT中出现“线下合作医院600家”的描述,而微信公众号“美诺健康平台”页面内显示线下合作医院20多家,商家涉嫌虚假宣传,甚至可能构成欺诈。(司宇萌)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