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靠近提篮桥律师事务所,一张判决书——任弼时同志的故事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2 06:47:02

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中,有一份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的判决书,这是旧租界帝国主义者残害革命者的铁证。“案卷”共两页,一页记载“案情”,另一页是被判刑的革命者左右两手十个手指的指纹。“案卷”上写着:

姓名:彭德生

年龄:25岁,身高5尺6寸

职业:无业

籍贯:江西

住址:无固定地址

案情:危害国家安全。1929.11.22判决40天

减刑释放:1929.12.25

这张判决书的受害者正是任弼时,彭德生是他当时的化名。

1929年11月17日,初冬阴雨,寒意袭人。任弼时赶到上海公共租界华德路竞业里,准备出席共青团江苏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地址是靠近杨树浦工厂区的一幢石库门的两层楼房,这是新近建立的团省委秘密机关,看守这幢房子的是郭亮烈士的遗孀李灿英。根据党组织安排,她对外的身份是给人带孩子的保姆,4岁的“小主人”自然就是郭亮的遗孤郭志成。

任弼时走进竞业里,没有发现异常迹象,这才看准门牌,进了石库门。不料刚进门,就被早已埋伏在门后的几个密探扭住,不容分说,密探将他推上警车,押到汇山路英国巡捕房拘留室。拘留室是个大统间,三面墙壁,一面铁栅栏,下面是阴湿的水泥地。被抓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倒在水泥地上。在这里,任弼时见到了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长周朴农。当周朴农刚要站起来打招呼时,任弼时按住他的肩膀,暗示他不要说话。后来,他找了个机会叮嘱周朴农注意隐蔽,两人要装作互不相识。

任弼时和周朴农是怎么被捕的呢?原来,敌人在搜查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华侨青年张永和时,从张的西服口袋里抄到一个竞业里的地址,就是凭着这个线索,敌人在竞业里把李灿英母子和先后到达的周朴农、任弼时抓捕,但敌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当晚10时,任弼时、周朴农被押解到闵行路巡捕房接受审讯。

审讯中,任弼时一口咬定自己叫彭德生,是从江西来上海投靠亲友找工作的,因投亲地址不准,走错了地方,被错抓了。周朴农也按照任弼时的嘱咐,坚称自己是内山书店的职员。敌人一无所获,很不甘心,两次对他们用刑。任弼时第一次受刑后回到拘留室,对周朴农说:“朴农同志,我们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经得住考验,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第二次,敌人施用了惨无人道的电刑,任弼时的背上被烙了两个拳头大的窟窿,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

党组织得知任弼时被捕的消息后,立即组织营救。这次营救工作由周恩来亲自布置,中央特科具体负责实施。特科延请了上海著名律师潘震亚出庭辩护。法庭上,潘震亚雄辩滔滔,法官被问得理屈词穷。尽管如此,敌人还是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下达判决书,判处任弼时刑期40天,随后将他关押在上海西牢,即有名的提篮桥监狱。

1929年12月25日,当租界里的洋人们欢度圣诞时,任弼时度过39天刑期,离开提篮桥监狱,带着电刑所受的深深烙印,投入新的更加艰险繁重的革命斗争之中。

(供稿:岳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朱 平)

相关文章